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章 纺织新工艺(1/2)

第三章 纺织新工艺 给人刷好感度,也是有边际效应的。

周梦臣其实就是为了推广新的纺织技术。

珍妮纺纱机这种级别的纺织技术,对于周梦臣来说,并不困难,周梦臣甚至实验的将蒸汽机加入了纺纱之中。

虽然蒸汽机很不成熟。

但是不成熟与不成熟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而今从周梦臣发明蒸汽机,到殷宗伊不断的迭代生产更新。

已经与原来的蒸汽机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本仅仅能够提水的蒸汽机,渐渐成为一个动力输出单位,适应很多种情况,当然了,还有一点点的问题,那就是蒸汽机的稳定性还很成问题。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毕竟真正的稳定性,是要在不同的调试之中才能出来。

将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解决了,才能稳定。

而今蒸汽机大体上是定型了,今后就是不断的磨合使用,并应用于不同的情况。

而江南是有一套自己的纺织技术的。

这一套纺织技术不能说不好。

有自己的优点,那就是太适合家庭作坊生产了。

分散生产了。

这对周梦臣来说并不是太理想的。

因为周梦臣要考虑效率问题,也要考虑征税问题。

效率就不用说了,中国大规模开海。

对外输出的物资必然激增。

那么,中国拳头产品是什么?

是瓷器,糖,茶叶,还有各种候选项,但是周梦臣却将目标瞄准了纺织品,具体说是棉布。

这一来是,效仿英国。

英国就是在纺织业上先崛起的。

周梦臣觉得这其中必然是有合理的原因的。

二来,就是周梦臣也考察过,瓷器,茶叶,糖,乃至于其他东西,最容易工业化生产的,也只有棉布了,甚至不是丝绸。

原因很简单,丝绸的工艺要求更高,现在蒸汽机连梳理棉布都有一些问题,更不要说丝绸。

周梦臣目的就是要打破,对付输出奢侈品的情况,而是对外输出大宗商品。

三来,也就是为了征税。

不能应对蒸汽机面对的风波,必然有很多家庭小作坊倒毙。

一旦应用了蒸汽机,以而今蒸汽机的规模,必然有一个厂房,而且要供应好煤与水,而江南的煤是比较少的,只能长途运输过来。

所以这些工厂都要聚集在港口才好。

周梦臣为他们选定的港口就是上海港。

所以,周梦臣要请江南最用影响的纺织机构,也就是江南织造局来做这个广告。

周梦臣这些心思,却不是藤祥所明白的。

不过,藤祥也不用全部明白。

他最大任务,其实是监视周梦臣。

在此同时,他也要维系好与周梦臣的关系。

周梦臣一些小要求,他自然会满足的。

毕竟周梦臣之前的战绩,有多辉煌,简直点金胜手,善财童子。

藤祥又怎么可能不听周梦臣的话。

只是这一次,好像有一些不一样。

这不,藤祥的江南织造上海分局,刚刚弄好。

藤祥就请周梦臣去参观。

周梦臣自然答应下来,不过,他不是一个去参观的。

而是带了自己一整套班子,包括海瑞这个地方官在内。

浩浩荡荡的来到了上海分局。

上海分局的地址,也是在,吴淞江,也就是后世称呼的黄浦江一侧。

周梦臣早已看出来,黄浦江两侧将来定然是上海的工业区,是未来的繁华地带。

而今有江南造船厂,江南织造局等巨无霸过来了,其他的大小工坊,也就会自发的或者不自发的向这里聚集了。

而今也已经看出一些繁华的苗头了。

藤祥见周梦臣来了,立即上来迎接,藤祥引周梦臣进了厂房之中。

周梦臣看见厂房,黑大粗陋,与他心目之中的纺织车间根本不一样。

毕竟而今不是电气化时代,到处都是蒸汽管道,带来浓浓的白烟之中,还带来极大的噪声,以至于参观的时候,说话都听不清楚。

还有飞扬的煤灰。

让不少人落了一层。

藤祥根本没有让人参观很久,就引到了他的值房之中。

不知道藤祥的值房用了什么手段。

总之一进门,将门关严之后,外面的噪声似乎忽然从所有人的耳朵边消失不见了。

藤祥立即开始抱怨起来了,他说道:“周大人,你这什么是主要,简直是要命的玩意,蒸汽机这家伙噪声太大了,很多人耳朵都不好,这里根本不是人呆的地方。”

周梦臣说道:“之所以这样,是你的厂房有些问题。

我这就让徐杲来一趟江南。

给你看看。

这些问题,其实都是能解决的。

你不要说,蒸汽机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只说,效率如何?”

藤祥听了,倒是一愣,说道:“是快了。

但是我原材料什么的都是有限的,而今提高速度也没有什么用处。

而且成本也高了。

开工一个月,其他的时间都是要闲着的,还伤了不少,已经有人开始闹事了。”

周梦臣听了,心中也是戚戚然。

很多时候发展都是血淋淋的。

这一点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将不成熟的蒸汽机引入纺织业,肯定会出问题的。

蒸汽机伤人,甚至爆炸,周梦臣都已经做好准备了。

毕竟,不这样,蒸汽机永远都不能成熟起来。

没有大量使用,蒸汽机永远是有毛病的。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周梦臣却不能坦然处之,说道:“藤公公,对于受伤的人,一定要妥善处置,他们毕竟是为了朝廷受伤的。

我也会让蒸汽机那边出钱赔偿的。

但很多时候不能因噎废食吗。

别的不说,出海的事情,你不知道吗?

蒸汽机的成本高,如果能做满一年,将成本摊平在每一匹布上面,还高吗?”

藤祥听了,也不能不承认周梦臣说的对。

如果真能生产一年,各方面考虑下来,即便将藤祥的一些灰色成本考虑下来,也是有赚头的,而且是大赚头。

所以藤祥也仅仅是叫苦而已,并没有说别的什么。

不过,藤祥也面对一个大问题,他说道:“而今的问题,就是不管怎么都不可能生产一年。

棉花不够,山东的棉花,本地的棉花,早就消耗的差不多了,哪里有能供应生产一年的棉花吗?”

“这机器闲置下来,自然要亏本的。”

周梦臣一愣,他心中默算了一下,微微有一点点苦涩。

他想到的自然不会是藤祥一家的原材料问题,而是江南这么多作坊的原材料问题。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