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吴平的心思(1/2)
第一百五十四章 吴平的心思 俞大猷自然不会惯着吴平,立即出动船队,在南澳岛附近与吴平所部遭遇,双方鏖战半日,双双退兵。
总体上来说,是不分胜负的。
当然了,双方母港很近,相距不过二三十里。
几乎一出港就撞在一起了,一场混战下来,各自鸣金收兵,也很难说,谁胜谁负。
不过,这一战,对双方的影响还是不一样的。
对于,俞大猷来说,他其实有几分恼怒。
他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他部下与精锐有一些差距。
这也不能怪他。
从去年才一千三四百人。
到而今上万人。
从去年还是陆军,而今转变为水师。
这一系列的转变实在是太快。
中间,又打了四五场战事。
给俞大猷正经训练的时间太少了。
而水师又不是拉一个人就能上的。
海军是技术兵卒,古代的水师也比陆军要复杂得多。
不是单单喊打喊杀就可以的。
所以,而今战斗中发挥得不理想。
俞大猷心中暗道:“等这一战结束了,我要好好地训练一下这些臭小子。”
是的,俞大猷只是觉得军队训练不足,船只多为俘获的老旧船只,与海运的大沙船没有办法比。
等等问题。
并没有就损失,不管是人员损失,还是船只损失,都没有太在意。
原因也很简单,周梦臣到江南之后。
别的方面各种问题,但是在军需,供应前线上面,从来没有打过折扣。
只要合情合理的原因,都会批准的。
损失多少,都会补,甚至还会增添一些其他东西。
俞大猷又没有想过吃空饷,或者从后勤上捞油水。
他照实报上,周梦臣没有不准的。
他自然不操心。
但是吴平却不一样了。
吴平对这一战,最大的感悟,就是战事不能再这么打下去。
就是因为损失。
一战下来,总体上来说,是吴平所部损失大一点。
毕竟,俞大猷所部还有一些训练,而吴平这边更是缺少训练,或者说没有训练可言。
而且俞大猷所部扩充得太快,而吴平何尝不是。
在嘉靖三十五年。
吴平也仅仅是南方海盗之一,他的部众还没有万人。
剩下的数万部众,都是在这一年时间之内。
投奔吴平的。
而且吴平所部与官军还不一样,就是吴平内部章程的问题。
作为海盗,如果吴平的管理能力能管理到每一个人,不,就管理到每百个人。
吴平就不是海盗了。
吴平如汪直一样,除却自己本部人马之外,大多都是分属各将领的。
所以,承受伤亡的能力并不高。
这一次虽然伤亡不大,但是上上下下都有几分怨声载道。
毕竟,俞大猷损失有朝廷补,有周梦臣补,即便俞大猷将手头的兵力都打没了。
周梦臣也会原封不动再补充一批,当然了,以俞大猷的水准,今日不分胜负,就已经让他很是失望了。
至于全部打没,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而吴平这边怎么办?
吴平本部损失都没有办法补充,而且正如汪直不想自己本部损失太大一样,吴平也不愿意自己本部损失太大,不足以制衡其他人。
而其他各部又何尝愿意损失太大了吗?
这些损失毕竟没有补充。
死一个少一个的。
吴平好容易安抚了下面的将领,一个人在海边踱步,心中不住的思索:“走,还是留。”
如果说吴平没有据守南澳之心,那是假的。
特别是深澳这里,吴平在这里花费了不知道多少心血。
不就是想在这里长久安身,经营的如月港一样。
但是形式不一样。
而今吴平与俞大猷交手几次,着实有些怯意。
吴平敢守南澳,就是仗着自己海上优势,自己想走就走,想留就留。
前文也说过,在现在的海上通信条件之下,想要阻拦一支船队,简直是天方夜谭。
只要吴平所部冲大海之中,就是俞大猷也要傻眼。
除非一开始发现,被咬住。
但是船队毕竟不是马队,当得到消息,船队启动,扬帆,到达一定速度,来到指定海域。
吴平早就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了。
而今,这个优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当官军将营地搬到拓林之后,简直是与深澳隔着二十几里的海域,遥遥相对。
反应时间大大减少。
吴平而今想逃的话,很有可能被拦截住。
只是善财难舍。
吴平的积累都在岛上的。
甚至吴平麾下大部分家属也在岛上。
如果要走的话,也不可能将人全部带走,仅仅带走一部分的话,带走谁,不带走谁,这是要闹出事情来的。
另外,而今海上海盗倭寇,已经被扫清了吗?
没有,只是被打散了。
不知道多少海盗,以几十人,几百人为一股,有三五条船,或者干脆就是一条船,而今正不知道躲在什么地方避风头的。
比如,在海外无人荒岛上,比如在海峡对岸。
比如被某些士绅庇护。
总之,周梦臣这一番动作,仅仅是秉承着,出头者必死。
并没有,也不可能将所有海盗都清理干净。
比起茫茫东海,周梦臣手中才有多少船只啊?
不可能覆盖整个东海。
而且整个大明海洋贸易的环境不改变的话,这海盗滋生的问题,也不会得到解决。
当这些海盗们,惶惶不可终日,听到吴平有能力大败官军,自然统统来投奔。
只有吴平能在南澳岛上。
熬过这一关,那么将来汪直的位置,就是吴平的位置,他吴平就是汪直第二,不,还要胜过汪直。
因为汪直的势力虽然广,但是他对广东这边影响力还是比较小的。
而吴平却不一样,他对广东的影响力还是比较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