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谢张之争(1/2)
第一百五十二章 谢张之争 谢彬其实很想投奔周梦臣,他是有渠道的,毕竟是一个进士,而且与王宗沐都是同年。
这种拐弯抹角的关系,不知道有多少。
不过,他终究是绝对与张维谈一谈。
总之善财难舍。
谢彬还是希望将能说服张维等人一并投诚。
他谢某人就在背后不出面。
只要大明想统治月港,就必须依靠当地士绅,那么谁是当地士绅,非谢家不可。
如此一来,谢家摇身一变,就洗白了。
与之前的种种事情毫无关系。
至于张维等人投降之后,是什么下场?
谢彬才不关心。
谢彬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要说服张维。
只是张维与谢彬两人简直是水火不相容。
谢彬虽然也是在月港长大的,但是他一路上科举。
做官。
反抗严嵩,这一系列流程下来,谢彬已经成为大明士大夫的一员。
他从心理认同大明,认同大明朝廷。
甚至认为周梦臣做的对。
不过,是他的家族与朝廷对立。
让他不得不站队。
他也是尽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他解决的方向,就是将家国之间的矛盾化解掉。
而张维却完全不一样。
张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的经历与汪直是有些相似,不过,不一样的是,汪直身后还有徽商,甚至汪直到临跑之前,他与徽商其实还是有联系的。
只是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虽然断绝了联系,但是暗地里一直有默契。
这也是为什么汪直死后,能葬回家乡,他的墓还被家乡维护的原因。
但是张维却不一样了。
张是大姓,但是显赫的张姓家族并不是太多。
而张维更是后来才改了这个名字。
至于之前叫什么名字,已经不可考了。
总之,张维从一开始行商。
经历不知道多少风波,才创下一分好大的基业。
最后他才回月港生活。
并渐渐的成为了月港的话事人。
一步步都是张维自己做到的。
他在其中,不知道与官府与士绅有过多少冲突。
他才不相信朝廷的信用。
同样,见识外面的大风大浪。
见识过南洋东洋,他才不会将自己的思维局限在月港,局限于大明。
实在不行,扬帆远航,去南洋讨生活。
这并不是汪直与张维一样的选择,而是一个潮流。
从倭乱开始一直到清末,中国对东南亚的移民,一直在进行着,福建人在其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汪直与张维不过是顺从这个潮流而已。
张维有这个退路,心中自然硬气。
他虽然也对月港能不能保住,也不是太有把握。
但是输人不输阵。
他只要保住自己的实力,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所以,让他给周梦臣一些好处,从而能保住月港,他自然是愿意的。
但是要张维向周梦臣投降,将月港拱手相让,甚至自己还要成为大明朝廷的阶下囚。
那是想都不要想的。
双方的思想南辕北辙。
所以一见面,就是火星撞地球。
谢彬认为张维天生贼骨,桀骜不驯,不知道三纲五常为何物,更是狂妄自大,不知收敛,此早必死无葬身之地。
张维觉得,谢彬看似是一个男人,其实就是一个女人,小肚鸡肠,蝇营狗苟。
算计虽然多,但是全然无用。
还不等周梦臣出兵,他自己就将自己的胆子吓破了。
至于双方具体如何交流,这里就不用细说。
反正两个刚刚开始彬彬有礼的人,到后来彼此问候对付十八代祖宗而已。
另外请加入闽南语。
更能体会双方的情绪与碰撞。
“砰。”
谢彬摔门而走。
说道:“我看你张大首领有何手段?”
洪迪珍立即给一边许西池使了一个眼色,让许西池追了上去。
洪迪珍立即上前,说道:“大哥,别生气,姓谢与我们从来不是一路人,大家都知道,不过,你不想想这姓谢的身后,有当地的土鳖。
还几千壮丁的。
我们不安抚安抚,他如果投了朝廷,岂不大事不妙。”
张维冷笑说道:“不会的。
谢彬爱惜自己的清白的名声,才不会与月港的事情牵扯在一起。
更不会主动投降,他要的是谢家从这一件事情上一丝痕迹都没有。
所以他不会抵抗官军,当官军到了谢家,他会恍然大悟,知道原来月港有匪类聚集,这才出兵襄助朝廷,之前他什么也不知道。”
“不过,而今还不能让朝廷过来。
你带人去守住关卡,不要让官军过来,想来这些东拼西凑的人,根本不会下功夫进攻。
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
洪迪珍点点头,说道:“我这就做。”
他本来想起身,但是微微一顿,说道:“大哥,我这一去,就要去关卡驻守了。
大哥对月港局面到底有什么想法,能不能给我透透地?”
张维冷静下来,说道:“也好,月港的局面看吴平,吴平给我来过书信,让我共襄盛举。
我没有答应。
如果吴平能打败官军,有吴平在,朝廷没有精力管我们。
我们还能维持之前的样子。”
“那如果吴平撑不住?”
洪迪珍说道。
张维说道:“狡兔还有三巢,我自然也有很多地方预备着,只是都不如这月港。
不过实在不行,也只能避一避了,我就不信周梦臣能一直在福建,等过了风头,再做计较不迟。”
说到这里,张维看向这一座房子,也有一些留恋之意。
洪迪珍的眼睛之中,有一丝丝复杂的感情。
只是强行按下去了,他自然不愿意离开月港,原因很简单,月港是一个运行超过百年的私港,虽然月港的控制权在这百年之内,也有过数次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