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四章 暂代巡抚汪道昆(1/2)

第一百四十四章 暂代巡抚汪道昆 徐渭的文字,那是倚马可待。

片刻之后,洋洋洒洒数千字,已经写出来。

周梦臣扫了一眼,就令徐渭用印,然后以八百里加急发往京师。

徐渭说道:“阮大人,你而今是嫌疑之身,还是闭门待参吧。”

大明朝廷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当大官遭受到弹劾的时候。

就要放下手中的事务,等待弹劾的结果。

不过,这一般是京官享受的待遇,因为这里说的弹劾,一般是言官的弹劾。

但问题是周梦臣有左都御史的加衔。

也就是周梦臣手中有监督与弹劾的权力。

这也是很重要的权力,几乎上所有巡抚总督都有都察院的加衔。

就是为了行驶对下属管理的权力。

阮鄂只能在即个士卒的护卫之下,踉踉跄跄的离开了。

他被软禁了。

周梦臣说道:“徐先生,这一件事情交给你了。

今后每三日,就要有一封弹劾文书。

将阮鄂在福建的所有事情,都给调查清楚。

一件也不能少,我不相信,他真是清清白白的。”

周梦臣很清楚,朝廷的决议就是内阁的决议,很多时候嘉靖是不会管这些事务的。

阮鄂是严嵩的人。

周梦臣这样的手段,未必能得到他想要的结果。

所以,周梦臣要将这一件事情做成铁案。

大明官场大概除却海瑞,没有一个人经得起细查。

即便是周梦臣也不行。

周梦臣自然没有贪污,但是他在很多事情上,都有越权的行为。

而且很多账目,他也说不清楚。

毕竟,如果大明规章制度对周梦臣一切行为都有规定。

那周梦臣也不用变法了,周梦臣的很多东西,都是新鲜事物,还谈不上对与错。

阮鄂既然该严世蕃送了重礼,周梦臣就敢肯定阮鄂一定是有问题的。

毕竟除非阮鄂是变卖家产,否则他决计聚集不起让严世蕃看得起的重礼。

甚至他即便变卖家产也未必能积攒这么多的财物。

那么这钱从什么地方来的?

周梦臣不用想都知道。

这是大明官场的现实。

很多事情周梦臣也不好管,毕竟上上下下这么多在。

周梦臣总不能将江南官场所有人都换一遍吧,但是周梦臣自己挑选的官员与弟子,不敢要求多廉洁,但也不过分,真要是贪得无厌之徒,周梦臣自己都清理门户了。

和光同尘,不代表什么都不知道。

既然阮鄂如此蹬鼻子上脸,就不要怪周梦臣用放大镜一点点的考察阮鄂了。

周梦臣就不相信,真正铁证如山,严嵩还怎么保?

不要忘记,他是从徐阶那边跳过去的。

在政治上条船是大忌。

所以叛徒必须死。

周梦臣送上如此完美的把柄,徐阶即便而今与周梦臣关系疏远了不少,也不会下手的。

毕竟,不管周梦臣与徐阶之间有多大的隔阂,在严嵩死之前,双方是闹不起来的。

好一阵子,周梦臣才算是出了这一口恶气。

不过,对于周梦臣来说,阮鄂的事情不过是一个恶心人的小插曲。

他在福州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的。

所以他立即召见汪道昆。

周梦臣见了王道昆也不废话。

直接说道:“阮巡抚这一段时间,不能理事,福建事务暂时由你代理,有没有信心。”

汪道昆微微一愣,说道:“请年兄放心,福建的事情我定然担起来。”

大明在地方的行政机构,其实是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

后来又有了巡抚掌管地方事务,如果用现在的官职比较,汪道昆就是排名比较靠后的省委。

如果按照寻常惯例,汪道昆要先担任一任布政使,才能问鼎巡抚。

因为巡抚在组织上,并不是地方官,而是隶属都察院,是朝廷京官一员,作为外派人员。

这个处置方式,就好像省委书记一般都中央委员一般,虽然在地方,却是中央大员。

所以,从地方官到巡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门槛。

一般人跳过这么门槛,就耗尽了终身的潜力,最后也就是以巡抚任致仕了。

所以周梦臣这一个暂代,让汪道昆省去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即便今后汪道昆不能接任福建巡抚,他也是当过巡抚的人了。

今后在安排上,是截然不同。

更不要说,周梦臣的面子在,只要汪道昆有功劳,很有可能去了这个代字。

所以,这个时候,汪道昆怎么可能对周梦臣说我不行啊。

那就是吐血,也要接下来。

周梦臣说道:“我常在江南,对福建的局面不了解,之前所有的情报,也都是说福建局面一片混乱,而今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还请汪兄指教。”

周梦臣既是询问,也是考察。

在大明这个局面之下,不结党不行。

没有自己的帮手。

在朝堂上是会被人给吃掉的。

但同样的,周梦臣即便结党,也希望自己身边的都是能力出众之辈,而不是一群酒囊饭袋。

毕竟,周梦臣结党并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

是要做事的。

如果身边都是一群猪队友,那么,周梦臣光处理他们的事情都处理不完。

虽然周梦臣对汪道昆接触毕竟少,但也知道,他不是一个无能之辈。

但是此刻还是要细细问一问。

或者汪道昆在其他方面不是无能之辈,在政务之上就不大行啊。

毕竟人有所短,也有所长。

不过,汪道昆一开口,就安了周梦臣的心。

汪道昆说道:“以我看来,福建局面纷纷扰扰,有内因与表象。

内因在于海禁,大明两京十四省,受到海禁影响最深的莫过于福建,在前宋之时,福建海商甲于天下,时代航海不绝,朝廷一纸文书,这又岂能禁止,即便能够禁止一时,又能够禁止一世吗?”

“福建大多少问题,都是因此事而起。

福建地狭民愁,天下溺婴之俗,以福建为最重,非父母不爱子,而福建百姓不能不能承担。”

“八山一水一分田,也就是沿海有一些平地。

多年以来人口滋生,可以说耗尽了地力,以至于山则茶山,丘则梯田,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地方是从来没有看过的。

百姓深入深山老林之中,不过求一生计,然后福建土地不多,粮食不丰,多赖于外部输入,走陆路则山高水远,损耗太多,必走海运。

而且买粮食必须用钱。

福建的钱从什么来?”

“茶叶,药材,铁,糖等等,这些东西远销东西洋,然后换回粮食。”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