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 罗龙文(1/2)

第九十七章 罗龙文 周梦臣说道:“你过去,杀人是开头,要借冯某人的人头,震慑江北,我不管他们是谁的人,后台有多硬,都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办事。

这一件事情,就要你来做了。

坚决不能再出现这样的事情,再出现这样的事情,我自然不会手软,只是你就不仅仅让我失望了,也会让杨尚书失望了。”

王崇古心中一凛。

知道这个关系到自己的前途。

自然不敢怠慢,说道:“请大人放心。

我一定会将事情办好。

只是战事?”

周梦臣说道:“这个你听麻贵的就行了。”

王崇古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这与他想象的不大一样。

王崇古已经准备临危受命,去解决倭寇的问题了。

他虽然觉得有些难题,但并不觉得有多少问题,忽然将这一件事情交给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将,这让他有些接受不了。

只是周梦臣终究不是杨博,有些话王崇古不敢与周梦臣讲的。

只能答应下来。

却不知道,周梦臣其实也不信任王崇古。

周梦臣很无奈。

他能杀一个人,不能杀一群人。

总不能将江北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僚全杀了,杀了之后,谁来办事?

事情总是要有人做的。

所以只能杀一个个头大的,让他们看看。

也让有人安抚,去督促,让他们戴罪立功。

这种事情武将是做不了的。

必须要让文官来做。

不过,战事就不劳王崇古了。

周梦臣当然知道,王崇古也是能打仗的。

但是终究不如自己培养出来的嫡系用得顺手。

不要看麻贵才二十出头,年纪轻轻,但是军事上很多时候,不看年纪的。

看经验,麻贵原本是军事世家出身,又跟随周梦臣完整的经历对鞑子的战事。

磨砺数年,让他领兵数万,统领一方,是有一些问题的。

但是让他率领三五千人,打一场追击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江北的战事规模也就这样大,其实,江北这边的战事,总体上是比北疆那边规模要小一点,不过江南对大明太重要了,在政治上分量却比边疆的战事要重要的多。

毕竟边疆上的战事,打了多少年了,朝廷上上下下,几乎都已经习惯了。

这样战事让麻贵去办,也是合适的。

另外,即便退一万步说,让麻贵立功对周梦臣来说,也比王崇古立功要好。

而且王崇古能不能收拾这个残局,周梦臣也是存疑的。

所以,周梦臣派出的骑兵。

虽然江北也是水道众多,但是总体上是比江南要少一些,而且骑兵追逐战是最合适。

即便王崇古这边没有做好,得不到地方上的情报支持,但是以麻贵的能力,只要发现倭寇的踪迹,也是能追上去,咬得住,打得赢。

当然了,如果提前跑到海上了。

那就没辙了。

不过,逃到海上虽然周梦臣心中有些过意不去,但是在官场上足以过关了。

毕竟,真要说起来,扬州这样的事情,比之前,打到苏州城下,攻破好几个县城,甚至骚扰南京的事情相比,就差太远看,再加上周梦臣到这里不足半年,好歹有两场胜仗,乍浦大捷,与台州大捷。

而江北这样局面,也也不算大败仗,甚至言辞上做一些手脚,即便不讳败为胜,也能说是平局。

只是周梦臣不希望是这样的局面。

周梦臣这边交代好了。

王崇古与麻贵就立即去准备了。

特别是麻贵,数千骑兵过江可不是一件小事,骑兵在岸上是龙,到了江面上就不行了。

特别是战马,让战马上船,本来就不大好办。

好歹这些战马都是训练有素的,不会闹出什么事情,但是如果在江面上遇见了战斗,这些战马一受惊,可就不好说了。

畜生毕竟是畜生。

所以,麻贵为了安全起见,过江的地方,在南京附近,如此一来,就要绕不小的圈子,好在只要上了岸,骑兵绝对能将时间给追回来。

周梦臣送走两人,看向何心隐,说道:“何先生觉得本官处置的如何?”

何心隐起身行了一礼,说道:“是我小看周大人了。

不过,周大人真不怕严阁老。”

周梦臣说道;“天下间不怕严阁老的人,或许不超过十个,但是不才就是其中之一。”

何心隐说道:“既然如此,我送你一个消息,记得罗龙文吗?”

周梦臣听了,微微一愣,手指在脑门上轻轻敲了两下,他现在处理的事务很多,要记住的人名最少有一两百个。

比如各地大儒,比如各地尚书,巡抚,还有一些已经退下来,但还很有影响力的官员。

自己嫡系的人马,外门弟子之中有出色才能的人。

这是一张庞大的网络,周梦臣都要费神。

好在周梦臣记性不错,虽然不至于在如某些人一般,见过一个人,即便几十年之后,还能回想起来。

但是有过数面之缘的人,还是有些印象的,。

周梦臣说道:“罗龙文,不是胡宗宪的幕僚吗?

参与过离间徐海与陈东的之事。”

何心隐说道:“没错,不过而今不是。

我得到的消息是,在那一件事情之后,罗龙文就去了京师,进入了严府,随即又南下到了南京,而后赵文华就死在半路了。

总之,这一段时间,他在南京与北京之间跑了数次,但是实际上,我问过一些人,这些人都是在南京与北京之间讨生活的。

但是都没有见过罗龙文,或许他没有走运河沿线,也或许,他只是托词。

不过,有人见过他出海。

或许他只是通过海路去北京了。

而今现在他就在扬州城中,做什么不知道。”

周梦臣心中一动,大脑子飞快运转。

何心隐明面的话,周梦臣根本不用去想。

不就是罗龙文是严党在江南的使者或者说代表,最少是代表之一。

这些事情都是罗龙文在幕后做下来的。

但是对周梦臣来说,这是最没有价值的事情。

毕竟,严党即便不派罗龙文,也会派别人的。

这没有什么。

不过何心隐说,有人见过罗龙文出海,这是在暗示严党通倭吗?

这事情就有一点点严重了。

通倭是大案,即便拉不下严嵩,但是拉下严党一两个要员却是可以的。

但是何心隐为什么要告诉他。

这是徐阶的意思,让周梦臣办这一件事情?

不大像,毕竟徐阶对周梦臣不可能不尊重。

即便他让徐阶办这一件事情,最少也会派专人携带书信来说服。

而不是让何心隐这样提一嘴。

连封亲笔书信也不给。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