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 徐阶的安排(1/2)

第四十五章 徐阶的安排 只是徐阶一番好意,却没有被自己儿子领会,徐蟠不仅仅没有领会父亲的一番好意,反而更加怨恨,觉得徐阶为了自己的前程,自己的仕途,却要毁了他徐蟠的一生。

毕竟在明代这个社会氛围之内,没有进士出身,做什么事情都矮人一等。

如果是寻常人家就算了,毕竟考进士还是有难度的。

即便是很多江南大家族,也不能保证自己每一代都有进士,比如项元汴就是国子监生出身。

这也是他在周梦臣面前自称学生的来源。

学生虽然简单,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如此自称的。

在徐蟠看来,父亲成为内阁之中数一数二的人物,自己做儿子不求如同严世蕃一二。

只求政治上有些好处,不过分吧。

却不想被徐阶按在家中。

名义上是侍亲奉孝。

但实际上是困在松江。

让他一身才华不得发挥。

这让徐蟠岂能不恨。

所以,徐阶与儿子的关系并不是太好的。

当然了,这年头儿子是断然无法反抗父亲的。

但是徐阶在北京,诸事缠身,很多事情都处理不完。

对徐蟠的教导无非是多谢几封书信而已。

而徐蟠硬要当耳旁风,徐阶又能怎么样?

总不能放下北京的事情不管吧?

这一次安排江南诸多事务,徐阶特别给徐蟠交代过,配合周梦臣一切工作。

却不想弄出了这般模样。

徐阶不知道,徐蟠这蠢货,是被人当枪使了。

还是徐蟠自己逆反心理冒出来了,非要与周梦臣闹这做。

不过,徐阶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是江南世家将徐蟠当枪使了。

倒不是徐阶为自己儿子开脱,只是他太清楚自己儿子了,才知道徐蟠是什么样的人。

天下父亲没有不爱自己儿子的。

徐阶是何等人,在内阁之中可以说阅人无数。

如果自己儿子真有才能,有本事。

徐阶能不安排,是的,官场是凶险。

但是徐阶总有办法将自己儿子安排妥当,先好好的熬资历,等什么时间自己退下去了,再让门人子弟推上一把。

不敢说入阁。

能挂尚书衔致仕,也算不错。

只是,就是太清楚徐蟠是什么样的人。

他权衡之后,才觉得徐蟠最好的一生,就是老老实实的吃他徐阶的余荫。

老老实实在家里照看一家子,看看徐家子弟之中,有没有成材的。

单单他自己,恐怕也不敢违背徐阶的命令。

这背后定然有人教唆与撑腰。

徐阶感叹一声,说道:“周梦臣的确好运气。

我这儿子真是-----?”

徐阶深知,大明天下水最深的地方,就是京师与江南。

江南随随便便扒拉一个家族,上面就挂拉一两尚书,几个巡抚,甚至别的官员等等。

即便是徐阶也不敢说自己能摆平江南这些世家。

不过,徐阶即便是在江南,也能感受对江南世家整体风向,也是有所把握的。

可以说,倭寇给江南世家极大的打击。

谢家的遭遇是一个典型。

所以,江南世家而今最大的问题,不是别的,就是倭寇。

只要能将倭寇干掉,恢复太平世界,他们是愿意付出一些代价的。

但是又不愿意付出太多代价,虽然他们不清楚周梦臣想要在江南做什么。

但是一见周梦臣的架势,就知道,一定要出血。

他们其实也不是不愿意出血。

但是即便是出血,也是要讨价还价的。

毕竟,这些家族主事的人其实大半都是从朝廷上退下来,虽然已经不管事了,但是政争的经验一点不少,他们知道即便他们愿意付出一些代价,也不能低头躺平,原因很简单,如果很多事情太过顺利,对方很容易得寸进尺。

只是,他们每一个家族都不愿意出来,与周梦臣硬顶。

原因很多,第一就是对周梦臣的能力,还是有些满意的。

毕竟,周梦臣一来就打了一个前所未闻的大胜仗,振奋了江南的民心士气。

让江南百姓都松了一口气,觉得有周梦臣在江南,倭寇就不敢来。

这也是这些世家大族想要的。

其次,就是他们只要不是眼瞎,都看得出来,周梦臣未来是何等的前程。

今日即便给周梦臣一个教训。

将来周梦臣如果报复他们该怎么办?

总之,合计来合计去。

觉得要给周梦臣一些阻力,让周梦臣知道,东南势家不是好对付,却不想自己出头,他们彼此一碰,忽然发现,哎,我们这个不是一个愣头青。

于是,就推徐蟠出头。

估计徐蟠被人几句,东南势家之首吹捧一抬,又想周梦臣再厉害,也是他爹的部下,自然原因拍胸脯出头了。

徐蟠还没有蠢到家,还知道套一层马甲,奈何项家家主,也是滑不溜秋的。

感觉不对,立即向周梦臣投诚了。

这也是这些世家大族最大问题,他们永远不可能齐心合力。

除非,将他们逼到绝境之中。

徐阶之所以说周梦臣好运气,就是这一件事情牵涉到了徐家。

徐阶不得不表明自己的态度,他本来不想插手的。

毕竟,他需要周梦臣作为对付严嵩的冲阵大将,但也仅此而已,而今周梦臣下车斩赵文华,以至于逼得严党壮士断腕。

让徐阶一时间声威大震。

不服当初溃势。

江南这边被周梦臣占住了。

也从双方交战的核心区域退出来了。

所以,徐阶想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京师,放在怎么在京师挽回局面。

至于周梦臣在江南做个什么样子,抱歉徐阶并不关心,徐阶甚至想让周梦臣在江南好好的待上三五年。

好好纠缠在江南。

在京师大事抵定之前,不要回京。

是的,徐阶已经嗅到了严嵩倒台的问题。

因为,经过严世蕃的折腾之后,让嘉靖在双方关系认定上,已经到一视同仁的地步。

要知道,刚刚开始的时候,在嘉靖心中,是以严嵩为主,徐阶的作用,就是牵制严嵩。

只要嘉靖心中这个定位一日不变,徐阶不管怎么做,也不可能让严嵩下台,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徐阶才在很多时候限制自己对严嵩的进攻,因为攻也是没有用。

但是而今情况发生了变化,嘉靖心思有了改变,再加上严嵩精力日益不济,在这种高频的争斗,无处不在试探之下,已经有些支撑不住,而严世蕃做事太没有分寸了。

徐阶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之所以不想让周梦臣参与进去,也很简单。

何以酬功?

周梦臣而今一旦回京,就是六部之选,如果在倒严之中立下大功,该如何安排?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