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零八章 周图南(1/2)

第一百零八章 周图南 周梦臣轻轻一笑,说道:“张兄,你也知道我家的。

周家世代守着钟鼓楼,人丁从来不旺,说起来,即便是周家庄的老亲,也多出了五服,小门小户,哪里讲究什么行字?

张兄随便起便是了。

只是要避讳一下我祖上三代便是了。”

所谓行字,就是姓名之中,一个固定的字。

张居正而今已经有好几个孩子了。

张居正下一辈,行字为“修”



所以他的长子为张敬修,次子为张懋修。

张居正沉吟片刻,说道:“老大叫大同,大同世界,我辈儒者一辈子追求地理想,那么次子,就该叫图南。”

周梦臣听了,心中思忖片刻,说道:“好名字。”

图南这两个字,是出自庄子逍遥游。

原文是:“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怎样图南?

“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周梦臣给长子取名为大同,分明是因为大同的地名,但是在张居正这里,似乎变成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同之志既立,下面就要实行。

那就要有“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的决心与魄力。

这既是给孩子起名,也是周梦臣与张居正这两个而今已经算中年老男人的对话与浪漫。

更是说,周梦臣很快就要南下。

这一去,估计真是要水击三千里了。

周家次子,周图南的名字就此定了下来。

周梦臣而今的身份今非昔比。

当初周大同出生的时候,周梦臣不在京师,主人家不在,只有妇孺在家。

周家自然不好大办,别人家也仅仅是送礼物上门而已。

而今却不一样了。

周梦臣下江南的事情,该知道的都知道的,不该知道的,大概要在事后才知道。

周梦臣才三十多岁,就主政江南,可以预见周梦臣只要死得不早。

将来很有可能,就是元老重臣的一员。

即便因为不是翰林不能进内阁。

也是非常有身份与地位的。

自然一个个都削尖了脑袋来攀附。

弄得周梦臣有些狼狈。

见也不好,不见也不好。

原因无他,周梦臣而今最缺少的就是人手。

即便不为了现在,就是为了将来,周梦臣也应该招揽一些人手,为自己所用。

毕竟真正登上高位的大佬,谁麾下没有喽啰三千。

甚至在官场上也可以反过来说,你麾下没有喽啰三千,你在厉害,也是一个孤家寡人而已。

而今周梦臣正缺少这些人手,这些人虽然不能说有太高的才能,但是这才是大明官场的普通人。

毕竟大明官场上,如果一个个都如张居正,张四维,杨博,方钝,等等一系列精英,大明的局面怎么可能到这个地步?

周梦臣虽然看不上大部分人,但也不能太曲高和寡了。

否则不利于人心凝聚。

周梦臣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需要,就好像徐阶为了招揽人手,那可是亲自去讲心学,与各地官员平辈相交。

只论学问,不论身份。

周梦臣也不可能拒人于千里之外。

但是周梦臣又不想大办,毕竟嘉靖还看着的。

周梦臣这边招揽人心,有些太过了。

周梦臣只能一个个见这些官员,然后攀谈几句,解释没有大办的意思,心意心领了。

什么礼物就原样退回了。

只是周梦臣忽然在这群来拜访周梦臣官员之中,看见了一个名字,那就是高拱。

而且已经是国子监祭酒的高拱。

周梦臣立即将高拱请了过来。

两人见面之后,高拱开门见山。

说道:“多谢周兄提携。

才有今日之高某。”

周梦臣说道:“这是太子的恩典,我不过是帮了一个忙而已。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高拱说道:“我知道,不过到底是周兄出力颇多,我不能不来感谢。

只是我也很好奇,不知道周兄是如何做到,让我出任国子监祭酒?”

高拱不是小看周梦臣。

实在是翰林院出身的官员在朝廷除却熬出头的时候,任的官职并不多。

而国子监这个位子,是相当清贵的。

别的不说,徐阶做过,严嵩也做过。

高拱能坐到这个位子上,虽然比礼部侍郎稍稍差一点,但也是进可攻退可守,还能在国子监栽培党羽,要做知道赵文华就是严嵩在国子监时收的义子。

正因为如此,高拱更知道这个位置竞争之激烈。

周梦臣多年不在京师,一出手就拿下如此重要的位置,实在让高拱太好奇了。

周梦臣沉吟片刻,知道有些事情骗太子是没有问题的。

太子在他们这些大臣面前,也就比低能儿高一点。

想要牵着太子的鼻子走,并不困难。

但是高拱就不一样了。

高拱一眼就看出了其中问题。

周梦臣说假话是骗不过他的。

周梦臣说道:“其实,这是陛下的手笔?”

高拱大吃一惊,说道:“陛下的手笔?”

周梦臣将如何将这一件事情告诉陛下。

一五一十地说了。

最后说道:“其实,陛下与太子父子之间,有什么事情不能说的。

陛下仅有这两子,景王留京,不过陛下爱怜幼子而已。

并没有更易太子的意思。

太子应该与陛下之间坦诚一些,或许会更好。”

高拱听了,点点头,说道:“周兄说得有道理,只是永远不可能的。

太子在陛下面前,从来说,多说多错,少说少错。

以至于现在太子每一次见陛下,都好像上刑场一般。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