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逆子(1/2)
第一百零二章 逆子 虽然是父子之间,立场也不是完全一致的。
严嵩拥有一些东西,不是严世蕃所拥有的。
但是严嵩所拥有的东西,却是严世蕃可以拿来用的。
这让严世蕃本质上在大明朝廷上,是一个不入流的东西,非进士出身,恐怕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到六部尚书位置了。
甚至次一级的侍郎也没有他的分。
如果将大明朝廷上按照权力来排序的话,即便是排到二百多名以外,也没有严世蕃的名字。
但是事实上,严世蕃而今手中握着严嵩给他的权力,他能调动势力,参与的政治事件,都是大明最顶层的争斗。
严世蕃迷恋这种感觉,甚至觉得,这些不是父亲的,而是自己的。
是绝对不想失去这些的。
而严嵩已经年近八十,时日无多。
严世蕃比周梦臣大上一些,而今不过四十上下,他还有大把的时光。
他绝对不舍得因为严嵩年龄到线,而失去手中的权力。
权力对严世蕃来说,就好像是鸦-片一般。
他觉得不能失去。
一旦失去权力,他就觉得生不如死,一想到之前,在他面前俯首帖耳的大臣们,在将来俯视,甚至鄙视地看着他。
他就觉得浑身发抖,喘不过气来。
严嵩一切秉承皇帝的心思办事。
自然能得到皇帝的宠信。
而严世蕃却不能,严世蕃想要拥有大明的权力,只能有非常手段。
不能走正途。
不管是皇帝,还是最高领导人。
对于百姓来说,都是有一种神秘的神圣感,但是对于他们身边的人来说,却没有这种神圣感。
说起来严世蕃距离嘉靖并不遥远。
虽然见面的时候不多。
但是严嵩所有政务,严世蕃都有参与,嘉靖下达的所有指示,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严世蕃对接的。
甚至随着严嵩的身体不行了,这个数量就越来越多。
不管怎么否定严世蕃,严世蕃都是一个聪明人。
他的聪明与嘉靖的聪明,相得益彰,都是有术而无道。
在手段上极其高明。
但是原则上,或者指导方向上,都有这样那样的偏差。
严世蕃将嘉靖对朝廷布局的意图,是分析的透透的,吃得死死的。
他其实也看出来,嘉靖殆政对外朝控制越发薄弱的趋势。
可以说,正因为严世蕃看出这个趋势之后,才在今年京察大大出手,一时间横扫京师,唯严独尊。
严世蕃追求的是,严家永保富贵,最少在他严世蕃一辈子都要而今这种局面,而不是灰溜溜的回乡下过苦日子。
那么怎么才能让严世蕃永远保住而今的权力,即便是在严嵩去世之后,也不改变吗?
那就要改变之前对嘉靖的态度,要让嘉靖看到,这天下没有严家不行,没有严党不行,没有严世蕃不行,天子大事,祭由朱氏,政由严家。
只有这样严家才能永保富贵。
可以说,嘉靖对严世蕃的厌恶,不是没有缘由的。
严世蕃一辈子没有遭受过什么挫折,太顺利,让他有一种无法无天的狂妄。
严世蕃说道:“老爷子这不行的。
这样一来,谁还听我们的。”
严嵩看着严世蕃说道:“官场不仅仅有进,还要思退。”
“思退?”
严世蕃狂笑一声。
带着几分疯癫说道:“老爷子,你这样,还不如让我死。
您就不能为我想想吗?
陛下是什么样的人,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您老在朝廷上得罪了多少人?
等什么时候,陛下厌弃您了。
我们家是什么下场?
是徐阶会放过您,还是周梦臣会放过您,你是忘了夏言,还是忘了曾铣了?
你也想让我家如同夏家一样吗?”
严嵩看着自己的儿子,只觉得心中一阵痛楚,他怎么也不知道,自己的儿子而今会变成这个模样。
难道他不明白?
以他的能力如何能掌控朝廷,他那种掌控外朝来胁迫嘉靖的手段,根本就是寻死之道,而且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因为大明体制就注定了一件事情,皇帝是可以不讲道理的。
再者严嵩也有自知之明。
大明朝廷之上,能不能架空皇帝,是有这个可能,但是却不是他严嵩能做到的。
原因很简单,想要架空皇帝,必须能将士林势力团结在身边。
但是严嵩很明白,他做的那些事情,其实并不得人心,他严某人在 士林之中的名声,谈不上臭不可闻,但也绝不好听。
根基不一样,能做的事情就不一样。
清流的力量看似很虚,但其实也是很强大的,这代表了操纵舆论的力量。
而严世蕃做法就非常矛盾。
因为他代表严党做事的时候,其实是假借皇权行事,所以严世蕃很鄙视清流,绝对是一群无用文人,仅仅会犬吠而已,另外一方面他因为对皇帝的了解,同样鄙视皇帝,觉得不过如此,我上也行。
如此狂妄之下,才想掌控外朝来胁迫内廷。
严嵩从严世蕃的语气之中,已经听出来严世蕃的意志之坚决,是难以说服的。
严嵩忍着心头的痛楚,说道:“我真后悔,将你带到北京来,我应该学徐阶,将儿子丢在老家。”
“是。”
严世蕃昂着头,说道:“你怎么不后悔,将我生出来,当时就弄死我,不是没有这么多麻烦了?
你怎么不干脆进宫。
这样不是可以后顾无忧的服侍你的陛下。”
严嵩大怒,脸色通红,却不知道是生气,还是喘不上来气。
严嵩再也没有与严世蕃说话的意思,从牙缝之中崩出一个字:“滚。”
严世蕃一甩衣袖,真的走了。
严嵩更怒,说道:“回来。”
严世蕃没有回来,只能背对着严嵩,说道:“还有什么事吗?”
严嵩语气带着几分深沉,说道:“不管你怎么想,周梦臣,现在不能动,你动他,我就动你。”
严世蕃听出来,老爷子是认真的。
内心之中顿时觉得好像被压了一块大石头。
忽然不敢顶嘴了。
说道:“知道了。”
随即匆匆而去。
严嵩闭上眼睛享受着丫鬟的伺候,忽然叫来一个管事的。
向这个几个丫鬟一指,管事会意,立即有几个大汉过来,捂住了几个丫鬟的嘴,带了下去。
今后谁也没有在严府看见过这几个人。
另外有几个丫鬟过来伺候。
穿着一样的衣服,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般。
这对严嵩来说,寻常事儿,谁叫他们听到了不该听的东西。
根本不知道他挂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