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钟鼓楼(1/2)
第九章 钟鼓楼 周梦臣心中咯噔一声,立即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按理来说,阴阳官只需负责自己那一摊子事情就可以了。
只是县官不如现管。
很多时候,县衙人手不够了,也就将阴阳官拉过来帮忙,比如防洪,比如遇见兵乱上城,比如赋税征收太忙了,等等。
这样的事情,也是常有的。
只是一般来说这些事情都是临时的,而今县衙里面的气氛可以看出来,并没有着急的事情。
甚至可以说,江夏县一般也没有忙不起来,武昌真遇见什么大事了,也不是江夏县来负责的。
江夏县衙虽然在武昌城内,真能管的反而是城外的一些乡村,或者是管一些武昌城中一些脏活累活。
再加上周梦臣知道自己与县尊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和谐的。
县尊派来的决计不是好差事。
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没有拒绝的资格。
周梦臣说道:“刘师爷请讲。”
刘师爷说道:“你可知道养济院?”
周梦臣微微皱眉,说道:“养济院不是早就废了吗?”
养济院,就是古代的养老院与儿童福利院,在大明开国之初,太祖皇帝就设立了养济院,取养老济孤之意,赡养孤寡老人与孤儿。
只是,随着大明国力的衰弱,养济院慢慢都变得名存实亡,后来也有士绅名流募捐一点,维持下去。
但是时间一长,也是没辙。
在周梦臣的印象之中,武昌城中的养济院,是有这个地方。
但是早就成为乞丐盲流的聚集地。
不知道多少年前,就没有人管了。
刘师爷说道:“怎么算说废了。
只是养济院归于本地里甲管理,只是县尊前番视察,颇为痛心,已成顽疾。
非你这样的年轻才俊不能重整局面。”
“好好干,县尊很欣赏你。”
还没有等周梦臣说什么,就起身离开了。
只留周梦臣面对眼前的一杯凉茶。
周梦臣岂能不明白,这个养济院是用来拿捏他的。
养济院早就名存实亡,连房子都破破烂烂的,大抵只有一片空地,周梦臣没有去过,印象很偏。
盖因这江夏县就已经被各种衙门挤到了西城边上了,而养济院更偏,被挤到北边城墙下面。
几乎什么也没有了。
但是在朝廷档案之中,却不是这样的。
估计上面还上百年之前的记录。
正要按这个来查,周梦臣绝对有一百个口都说不清楚。
而且县尊也不想他说清楚。
周梦臣深吸一口气,将凉茶一饮而尽。
先去找黄主薄。
将情况说清楚。
黄主薄听了,立即皱眉沉思,冥思苦想了好一阵子,说道:“县尊今日才说了这一件事情,不好立即拒绝,这样吧,先拖上三两日,我再去想想办法。”
其实黄主薄一听就明白。
县尊这是要钱的。
只是周家的家底,估计是填不满县尊的胃口的。
而且之前他才联合县里的其他人,给县尊一个厉害。
县尊估计满心是怨气,决计会狮子大张口的。
官就是官。
黄主薄也不好太过得罪县尊,只能先拖拖。
周梦臣带着这个坏消息,出了县衙,回到了家中。
不,不是家中,是钟鼓楼。
三层的钟鼓楼就好像是城门楼一般,横跨整个长街,长街之上来来往往的百姓,都是从钟鼓楼下面走动。
而钟鼓楼也是这一条长街之上最高之处,从钟鼓楼往两侧,都是一路下坡。
周梦臣来钟鼓楼上,三层钟鼓楼上,第二层放着大鼓与刻漏,还一些住人的房间,还有周梦臣的房间。
第三层上,却是放置一口大钟,乃是铜铸的。
有数千斤。
一旦敲响,能声震整个武昌城中。
在这里并不是武昌城最高处,最高之处,应该是在蛇山之巅,也就是后世将黄鹤楼迁过去的地方。
但也是相对高处,从钟鼓楼看过去,背后是蜿蜒的蛇山,西北看去,就是城墙以及城墙外的黄鹄矶与黄鹤楼,与滚滚长江天际流,而周围却是楼下却是五里长街连接被蛇山分割的武昌城,也是武昌城中热闹繁华所在。
他在钟鼓楼这边却是一切顺利。
周家对于这一座小小钟鼓楼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根深蒂固。
钟鼓楼对他来说,就是家里。
此刻的钟鼓楼只有三个人值班。
都是周父留下的老人。
主要负责敲钟打鼓。
至于打更人,也是周梦臣负责,但是更多是由城中各里的里长找人,经过周梦臣的批准之后,就能上岗。
钟鼓楼夜晚也打鼓,打更人只需按照钟鼓楼发出的信号,出来打更便是了。
或许有人觉得这些人待遇很差劲,其实有很多人赶着做的。
原因无他,做这些事情,一般来说并没有什么俸禄,即便有也是几斗米的事情。
但是这算是为朝廷服役了。
大明国策之中,对赋税收的并不高的,赋役却是不少。
甚至更多都是重役,比如运输粮食之类,一杆子要要不知道多少里外,在古代走远路,很可能一去不回。
所以,很多当地百姓都愿意哪怕讨一点钱。
也要占一个位置。
这样他们就是已经算服役了,不用再服重役。
而且武昌城中共有六十三里,按大明制度,一里一百一十户,但是这是明初的数据了,而今早就不是了,城中人口比当初不知道多了多少人,而今的里甲更多是对应这城中片区的概念。
六十三个里甲,一共有六十三个打更名额,再加上钟鼓楼办事的人,日夜两班。
周梦臣直接管理七十个人上下。
当然了,周梦臣手下并不是真有七十个人,很多里甲距离太近,不用分为两个更夫。
只是下面人想要这个免役的份额,而周家要收这个分子钱。
可以说,周家的家里的钱,几乎都是从这个惯例之中赚出来的。
否则单单靠一年二十七石米,够做些什么?
当然了,周家还有另外一个收入,就是接私活。
只是周梦臣还没有做过。
在古代天文术数,就和很多神秘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比如定良辰吉日,其实就是看当时黄道之上对应什么星辰,什么星辰各有象征,还有择阴宅与阳宅之类的,毕竟他们是官方认证的风水先生。
只是这一点,周梦臣并没有得父亲的真传,搞不明白。
而钟鼓楼之中,第二层放这刻漏,就是大名鼎鼎的莲花漏,乃是北宋燕肃发明的。
是最精准的刻漏之一。
也是整个钟鼓楼的关键所在,钟鼓楼的一切行动,都是按照这个刻漏的时间来的。
周梦臣所有的工作,就是保持刻漏的精准。
一般是,在正午时分。
对刻漏的水量进行增减,确保是午时三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