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我们需要更多些思考(1/2)
出了房门,酒店走廊, 走出几步后,林幕不由的摇摇头。
还真是年轻,不是人说起来,偶尔也看看百科资料,都差点忘了自己目前才25岁都不到。
既然年轻,那就多干事吧!
室内赛结束了,回国后还需要加紧些了。
要让赵林和杨祖耀能尽快把新东西熟悉起来。
还有朱昆那里,还是要先帮着陈国斌熟悉下国家队的工作节奏,尽快的能带着朱昆走上正轨。
答应了队里,答应了省队,这些事必须要落实好,还有…… 考虑着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林幕凭着感觉向电梯口走去。
“嗯?
呃~”
临到电梯口,林幕想起了采访的事。
连忙转过身,只是这一站定转身,顿时被撞了个满怀!
“哎哟~”
“蹬噔噔噔~”
连退好几步,还带扶了下墙,东娜终于站稳了。
“林指导,你怎么走着走着突然就停了!”
轻轻揉了揉脑袋,理了下有些纷乱的发丝,东娜有些无语。
刚刚林幕想着事情在前面走,她跟在后面同样在想事情,今晚刚采集到的谈话,她琢磨着有很多东西可以写,正想着怎么发挥呢,结果就撞上了!
正面撞在在一名运动员身上,而且是身体强劲的运动员,哪怕对方都没动的,也着实不好受,就像一头撞在一堵墙上。
“呃,不好意思,没事吧?!
我是想到采访,这也不早了……”
林幕歉意的解释了下。
“没事,没事!
林指导,您如果能答应我件事,这次采访就可以算结束了!”
东娜早等着了,一脸职业笑容对着林幕说道,:“今天你和运动员杨祖耀的谈话,是不是没有需要避讳的?
这样,我想写篇文章,把您的这些对话引用到文章中,可能也会有些评论之类的。
您看,怎么样?”
林幕毕竟不是普通运动员,谈话没他同意她要是真随便写,那以后不好和田径队相处。
“我和运动员谈谈心的事,有什么值得可写的……如果你想写,那就写吧!”
林幕笑着摇摇头,想了下,似乎没什么敏感内容,那就这样,不采访还省的麻烦,:“既然这样,那我可就回去了!”
“好,多谢,林指导,感谢您配合我的工作。
放心,绝对放心,保证没坏话,也不胡编乱造!”
“晚安!”
林幕摆了摆手,笑了笑,转身而去!
“还真挺有意思,也很特别的一个人!
人很年轻,但看起来却是……唔~显得这么违和!
还真挺矛盾!”
看着林幕的背影,东娜轻声的呢喃了一句。
…… 历时三天的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落下帷幕!
传统强队依然强势,俄罗斯队以6金、5银、3铜占据奖牌榜首位,美国队以5金、5银、4铜名列第二,埃塞俄比亚队取得了3金、1银、2铜的成绩,排名奖牌榜第三。
华夏队12人参赛,有7人进入决赛,获得了1金、1银,3铜,一个第五,和一个六,最终列奖牌排第6位。
超额完成了赛前制定的预定目标,更是在多个项目中实现了重大历史突破。
随着室内赛的落幕,消息也渐渐传回国内。
成绩喜人,因此关于本次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的各类信息,在新旧媒体的有意传播下迅速传开。
3月9日,燕京国际机场。
参加第十一届室内田径世锦赛的华夏代表团回到燕京,早已经得到消息的记者和部分田径爱好者在机场迎接了代表团一行。
欢迎、祝贺,当然也少不了例行的一些参访。
经过一番安排,取得了成绩的运动员受到了重点关照,而作为教练员的林幕也没能逃过眼亮记者的追踪。
在冯勇和余伟立的有意推动下,林幕也做为了代表团的代表接受了部分媒体的采访。
随着采访结束,各自散开后,一篇篇报道也随之出炉,影响也同时在向着全国蔓延!
《华夏力量扬威布达佩斯,田径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历史性突破,继巴黎世锦赛后,短跑项目再创佳绩……》 《着眼雅典、展望燕京,田径向世人展现……》 《华夏田径接力总教练林幕:我们正走在迈向世界的路上……》 …… 众多媒体争相报道,充分让人们了解了比赛和田径队的方方面面!
然而在此时,央视新闻网体育频道上一篇名为《我们更需要多些思考》的文章却从另一个视角解读了下。
作为传统媒体的老大,哪怕是在网络阵线,其影响力也同样不小。
其后,随着部分媒体的加工转载,也为更多的人带去了一些思考。
“……燕京时间今天凌晨,第10届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落幕,最终华夏队以选手杨祖耀的一枚男子200米比赛的铜牌完美收官此次征程…… 金牌、奖牌、名次,最终排名,华夏队均取得了历史突破,这表明华夏田径稳中有升,发展势头喜人!
然而,在感受成功的同时,对成绩我们似乎需更细致的分析一下。
12人比赛,7人进决赛,5人获奖牌,所有运动员的比赛情况和成绩差别似乎很大,但我们综合归纳了一下,却也不难看出有着共通之处。
技术、心态、当前身体状态,在认知中这些都是左右比赛成绩的关键要素。
或许我们就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解读下这次室内赛…… 首先,技术问题!
技术更好的,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技术有待加强、改正的折戟成沙。
而这个技术不但包括了技巧,同样也包括了使用技巧的意识。
短跑项目再创辉煌,跨栏项目也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
从比赛过程中,笔者看到的是,预赛、半决赛、决赛,三场下来,选手在不时的对技术做着局部的调整,因人因己,最终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而跳远、三级跳远项目上却是踏跳犯规连连,因此而半数直接失去晋级机会,进入决赛的同样没能有多少改观,最终成绩可想而知。
踏跳犯规,在田赛跳跃项目上一直是比较难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世界纪录保持者在内的很多世界级顶尖选手,都有不同程度的犯规问题存在。
但连续因为犯规而被淘汰,少之又少。
因此,在笔者看来,这是技术问题,更是意识的问题,我们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们应该多些思考…… 其次,心态问题!
还要先说到短跑和跨栏,他们的对手,包括积分排名世界第一,包括号称室内赛60米不败,包括刚几天前才战胜自己的对手。
运动员们面对诸多强手,从预赛到决赛,一场好过一场…… 而在铅球、撑杆跳项目中,同样是面对世界强手,成绩却是随着比赛进程呈直线下降。
一名成熟的运动员应该是善于比赛,善于把握比赛。
面对强手需不惧挑战,面对预赛中较弱的对手,应更有针对性的去做些调整,表现在每一轮比赛中就应该是善于掌握分寸…… 最后,身体当前状态!
其实这一因素同样可以从第二项上引申。
除开赛前就已经身体不佳的原因外,更多时候是因为心态的原因,因为掌握的原因。
预赛中,面对比赛弱的对手拼命争先,面对强手紧张怕输,或许能以比较优异的成绩进入决赛,但决赛时呢?
综上三点,通过最终所取得成绩,我们可以很清晰的把运动员的情况来一分为二。
在笔者试着去统合这些时,猛然又发现了一点共通。
那就是所有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运动员都是有教练跟队的,而没有教练跟队的,几乎全部失利。
这让笔者又多了一些思考!
每一位成功的运动员身后必然有着一个团队,而这个团队中,教练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往往很多时候我们在看待运动员成绩的时候,都有意无意的把这些所忽略…… 毕竟运动员是比赛的主体。
然而,这个主体却是需要教练员们来培养,培养的方式可能各种各样,好坏最终还是要靠成绩来判定。
正如此次的室内世锦赛,虽然他与奥运会在规模和水平上都不能相提并论,但可以看做是奥运会的一次练兵,同样也可以反映出很多问题。
通过12名运动员,我们不难看出,第一次参加室内世锦赛是多数人,但是,比赛的要求就是要每位运动员奋起追赶,至于是否是第一次参赛,是否经验不足或发挥不好,这只能从培养上去找问题。
试问:有许多外国运动员也是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为什么人家就能发挥得好?
再问:为什么别人大赛就能稳定发挥,你还是不能?
何况,我们自家并不是没有这样稳定的运动员,比如沈欢、比如赵林,也比如杨祖耀、刘祥。
说到培养,笔者需要和大家分享一段对话。
在比赛结束当晚,笔者有幸获得了采访国家田径队接力总教练林幕指导的机会,也是在等待采访的过程中,笔者听到了一段林指导和他的运动员杨祖耀之间的谈话。
谈话内容,笔者做了部分删减,具体如下: ‘……’ ‘……’ ‘我能做的,就是把我自己知道的全盘教给你,而你需要做的就是通过一场场比赛来加深学习。
直到有一天,可以在我的基础上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