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董卓进京_三百零四章 胡说八道(1/2)
李知带着一百护卫来到城外之后,正巧碰到了正在驻扎的董卓。
李知仔细的看着董卓军营,看他军营的规模,董卓这次前来,像是带了数万大军。
见此,李知也没感到紧张,通过近一年的布置,李知在京城之中,已经招揽了不少军队。
京中有数十万人马,其中十数万精锐皆在李知的麾下,董卓这区区数万人,他还不放在眼里。
看着远处忙忙碌碌的董卓,李知颇为意外,用马鞭一指董卓,对着郭嘉说道:“贤弟,你快看,这董卓竟然精壮了许多,也没了当初的痴肥。”
郭嘉闻言,搭眼一望,发现还真像李知所说的那样,董卓比黄巾之时可瘦了许多,脸上也有了一些彪悍之色,不再像当初那样痴肥。
就在这时,跟在董卓一旁的李儒,也发现了远处的李知等人,他赶忙拽了拽董卓的衣袖,在他耳边小声说了什么。
在李儒说完之后,董卓便把目光转向了李知等人,随后他便骑着马,朝李知等人行来。
李知见此,也不好怠慢,便驾驭战马迎了上去。
等双方来到近前之后,董卓翻身下马,对着李知拱手一礼的:“末将见过骠骑将军。”
李知见此,也赶忙翻身下马。
对着董卓回了一礼:“仲颖公,你我乃是同袍,何必如此?
快快起来吧。”
等二人起身之后,董卓大大咧咧的说道:“本将军也没想到,第一个来迎接本将军的,竟然是骠骑将军。”
“哦?”
李知颇为意外的问道:“难道大将军没有让人来迎接董将军?”
见董卓点点头之后,李知更加意外了,既然是何进把董卓召进京的,他为什么不来迎接董卓?
带着这个疑惑,李知朝着董卓问道:“董将军不是被大将军招到京城的吗?
为何他不来迎接董将军?”
董卓闻言一愣,看着李知,疑惑的问道:“骠骑将军是从哪里听来的这个消息?
本将军之所以来洛阳,乃是奉了太皇太后的懿旨,来京城护卫他老人家的安危。”
“什么?!”
董卓话音刚落,还不待李知回答,一旁的郭嘉便惊呼道:“是太皇太后命你前来?”
董卓闻言,虽然对郭嘉的插言有些不悦,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正是,半月之前,本将军收到太皇太后的懿旨,让本将军带领着兵马来洛阳,护卫他的安全,所以本将军才会来此。”
说着,他把目光转向了李知,疑惑的问道:“骠骑将,军这洛阳初中是否流传着什么,让人误解的小道消息?”
闻听此言,李知思索了一会儿 之后,点了点头:“城中都在传言,是大将军何进把你招来了此处。”
“何进?”
闻听此言,董卓嗤笑了一声,不屑的说道:“就凭那个,借裙带关系当上大将军的人,也配招揽本将军?”
听到董卓的话语之后,李知更加确定了内心的想法:“这一定是太皇太后发动了,当初的那个计划。”
想到这里,李知洒脱一笑,在心中暗道:“这与我又有什么关系?
他们爱怎样便怎样去吧!
大不了来一次诸侯讨董呗。
说不定,在原来的历史上,之所以会有诸侯讨董,就是太皇太后玩崩了。”
想在这里,李知的心中一下便放松了,对着董卓说道:“董将军,你此次来京城带了多少兵马?
可否本侯参观一下?”
“哈哈…”
董卓闻言哈哈大笑道:“有什么不可以的?
骠骑将军的乃是兵道大家,能够得到骠骑将军的指点,乃是本将军的荣幸,请。”
说完之后,他便一引手,然后就在头前带路。
来到董卓的大营之后,李知看着四周的布置,微微的点了点头。
李知知道京城这些年。
也不是光玩儿了,他也看了很多兵书,并且也向很多兵道大家请教过,所以,他对于排兵布阵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想法。
此时,他看着董卓军营的布置,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现在已经是深秋,四周都有一些枯叶,所以,此时驻扎之地,不能选树林之旁。
而且,这个季节之中,有很多的小动物尸体,所以也不能在河流的下流驻扎,以免染上瘟疫。
最重要的是,现在天干物燥,要谨慎的做好防火的准备,军营一定不能离河流太远,但也不能太近,因为水攻之计可不是开玩笑的。
李知看了一圈之后,见董卓的军营没有犯以上的错误,眼中流露出一丝精光。
随后,李知感叹的说道:“没承想,几年不见,董将军竟然在兵法上,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
这军营布置的当真是厉害,本侯刚才把这座军营作为假想敌,然而,本侯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取巧之法,只能硬攻。”
闻听此言,董卓哈哈大笑的:“骠骑将军太瞧得起本将军了,本将军可没这个能耐。
这些军营的布置,都是本将军麾下的一个校尉的功劳。”
“哦?”
李知闻言,眼中一亮,急忙问道:“不知是哪位将军?
可否给本侯引荐一下?
本侯想向他请教一番。”
董卓闻言,满脸愉悦的点了点头:“当然可以,老夫麾下的那个将领,姓徐明荣字仲夏。
那小子虽然武艺不咋地,但是在排兵布阵上确实是有一手。”
说着,他对着一旁的一个士卒吩咐道:“你去把仲夏叫来。”
在那个士卒领命而去之后,董卓拍了拍李知的肩膀,自得的说道:“骠骑将军,你看本将军麾下的这些士卒如何?
这支大军,可是本将军费尽千辛万苦才培养出来的精锐士卒。
他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称得上是十人敌,就凭这数万人马,老夫敢跟十万大军对攻。”
李知闻言,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走到了一个士卒的一旁,使劲拍了拍那个士卒的肩膀。
见那个士卒纹丝不动,李知不动声色的问道:“董将军,你此次来京,除了保护太皇太后之外,还有何事?”
董卓闻言,也不隐瞒,坦然的说道:“除了保护太皇太后之外,本将军还想在京中谋一个差事。”
说道这里,董卓脸色一垮,向李知诉苦道:“骠骑将军,你不知道,西凉乃是苦寒之地,在那里太难熬了!
本将军也想来这繁华之地,好好的享受一番。”
说着,他对李知行了一礼:“此事还要有劳骠骑将军多费心神。
本将军在西凉之时也听说了,现在的京中以骠骑将军为主,还望骠骑将军看在我等同袍一场的份上,帮帮本将军。”
李知闻言,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拍了拍董卓的肩膀之后,笑呵呵的说道:“董将军能来京城,乃是好事,本侯怎么可能会拒绝。”
说着,他似有意似无意的问道:“董将军,你觉得当今陛下如何?”
“陛下?”
听到李知问刘辩,董卓思索了一会儿之后,开口说道:“当初本将军初到京城的时候,就看那小子不顺眼。
没想到,转眼间,他竟然成了皇帝,真是苍天无言!”
“主公慎言!”
董卓刚一说完,站在他一边的李儒便疯狂的拽着他的衣袖,小声的说道:“陛下乃是万民君父,主公不可如此说他。”
此时,李儒心中是崩溃的,他没想到董卓在骠骑将军的跟前,竟然说当今陛下的不是,这不是主动的授人以柄吗?
然而,他更没想到的是,董卓在听到他的话语之后,一甩衣袖,满不在乎的说道:“本将军就是看那小子不爽!
有什么不可说的?
当初我等来京城之时,那小子见到我等竟然是得发抖,可见他是个胆小懦弱之人。
如果没有大军何进的帮衬,他说不定现在都不敢坐在皇位上。
如此懦弱之人,竟也成了皇帝,我大汉恐怕会毁在他的手里。”
说完,他把目光转向了李知,问道:“骠骑将军,你说本将军说的有理不?”
闻听此言,李知差点没忍住笑意,他虽然也觉得刘辩是个懦弱之人,但是他却从来没见过,有人敢如此大大咧咧的说出来。
李知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自己的笑意压了下去,面色郑重的看着董卓,开口说道:“董将军说得有理,虽然在背后议论陛下乃是大逆不道之举,但是,有些话,本侯却是不吐不快!”
说到这里,李知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看着远方呢喃道:“董将军,你知道吗,当初,先帝其实是想立二皇子刘协为帝。
不过可惜的是,先帝还没留下遗旨,就已经去世了,所以还让那刘辩占了个便宜。”
“我就说嘛!”
听到李知的话语之后,董卓一拍手,大声的说道:“我早就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