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五章 恩断义绝(下)(1/2)

书接上回。

李知看着二人说道:“本侯说的可对?!”

听到李知竟然连称呼都变了,蔡邕和阳球二人面面相觑,皆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担忧之色。

他们皆都知道,既然李知以本侯自居,那面前之人,就不再是他们的后生晚辈李知,而是大汉阳翟侯,骠骑将军李知。

如此一来,事情可就难办了,让他们去逼迫、劝说自己的后生晚辈,他们能做到。

但是当这个后生晚辈身份,转成了骠骑将军的时候,他们二人的身份还真有些不够格。

想到这里,蔡邕干咳了一声之后,对着李知行了一礼,试探道:“下官见过骠骑将军。”

李知闻言一愣,随后便面色严肃的点了点头,抬手虚扶道:“蔡中郎有礼了,起身吧。”

既然面前的二人已经把他卖了,那李知也没什么好说的,公事公办吧。

反正此时已经与何进结盟,便是少了面前的二人助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就凭何进、李知、卢植三人的势力,一样能够救出陛下。

到时候,李知把张让引出皇宫,卢植闯入宫中救出陛下,最后再由何进发动他的势力,压制张让的势力,让他们不敢作乱。

如此一来,大事成矣,根本用不到面前这两人。

既然已经到了如此地步,李知也不打算再给这两个人留颜面。

他算是看出来了,这两人根本不同意他的计策,还想如当初一般,用光明正大的手段铲除张让。

他们之所以表面上同意李知的计策,也不过是为了稳住李知,好借用李知的名头,来换取别人的支持。

如此作为,在和平时期当然是正确的,毕竟政治的本意就是互相妥协。

但是这种方法用在这个将要来临的乱世,却是荒谬之极,李知可不会跟着他们玩这些政治手段,只会快刀斩乱麻的处理整件事情。

见到李知的态度之后,阳球和蔡邕二人同时叹了一口气。

他们二人通过李知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李知对他们的印象已经跌落到了谷底。

并且,李知根本不会配合他们二人,交出骠骑将军之位。

想到这里,阳球使劲的揉了揉脸,想再努力一把,争取能够让李知配合他们:“贤侄,我等也知道这个请求有些不近人情。

但是,与世家合作有利无害,就当是为了陛下,贤侄受些委屈,交出骠骑将军之位吧。

等此事过后,老夫拿性命保证,让贤侄登上三公之位。

到时贤侄的权力,不会比现在这个空头将军差。



“呵!”

李知嗤笑了一声:“三公之位又能如何?

本侯乃是武将,骠骑将军之位才适合本侯。

区区三公之位,用钱就能买到的位置,你当本侯稀罕吗?”

说完之后,李知从腰间摘下折扇,“唰”

的一声打开,摇晃了几下,把目光转向了他处,不再看面前二人。

“这……”

阳球被李知堵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他知道李知说的没错,依照李知的身家来说,区区三公之位,他还真不放在眼里。

在陛下那里,三公之位有明码标价,而骠骑将军之职却根本不卖。

刘宏也不是傻子,他卖的那些官职全部都是一些文职,或者是不重要的武职,真正重要的武将之位,他一个都没卖。

想到这里,阳球颓废的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什么。

见阳球败退之后,蔡邕义正言辞的开口说道:“难道骠骑将军就不在乎陛下的安危?!

难道在骠骑将军的眼中,陛下的安危还比不上骠骑将军的官职?!”

听到蔡邕的呵斥之言,李知眼睛一眯,不悦的说道:“蔡中郎不要偷换概念,本侯比你更加了解陛下的性格。

依照陛下的性格来说,如果有的选择,他最不愿意救他的人就是世家。

再说,便是没有世家,本候也能把陛下安安全全的救出来,为何非要多此一举?

难道你等不知道,陛下临朝之时,最讨厌之事便是世家掌握兵权?

陛下处处的为难世家,世家一旦有了掌兵之心,陛下便会雷厉风行的打击世家。

蔡中郎觉得以陛下如此行为、性格,会同意本候和世家结盟?”

“这……”

蔡邕被李知说的哑口无言,不知该如何反驳。

见面前两人皆都哑口无言,李知挥了挥手,做了个请的手势之后,面无表情的说道:“骠骑将军之位本侯是不会让的!

至于拯救陛下之事,也就不劳二位操心了,二位请吧。”

蔡邕和阳球二人听闻此言之后,皆都怔愣不已,他们从未见过如此表情的李知。

往日之时,李知在他们面前皆是恭恭敬敬从,从没有如此无礼过,以至于让他们产生了,他们能够操控李知的错觉。

如今看来,错觉就是错觉,李知还是李知,他们二人根本没办法操控李知。

想明白这些之后,他们二人同时叹了一口气,顷刻间,精神便委顿了下去,像是忽然之间他老了十余岁。

见到他们二人的表情,李知也不在意。

既然已经撕破 脸皮,那就没什么好说的,李知对着他们二人一引手:“二位请吧,本侯还有要事要办,就不多留二位了。”

蔡邕二人见李知如此决绝,也没脸再待在这里,对着李知和曹操拱手一礼之后,掩面而逃,实在是有些羞于见人。

等他们二人走后,李知冷哼了一声,气呼呼的转过身,坐在了座位之上。

见到李知如此表情,曹操走上前去安慰道:“行之贤弟不必在意这些老臣之言,他们皆都老糊涂了。

他们这些老臣,在朝为官靠的就是一腔热血,还有一些书生意气。

他们能说出如此无知之言,为兄一点儿也不意外。

因为他们本就是这样的人,如果需要他们用自己的官职,来换取陛下的安危,他们必然会欣然同意。

他们才不会管,他们丢了官职后,一些庸碌贪腐之人坐上他们官职之后,天下会有多少人受难受灾。

他们只会想,自己乃是忠君爱国的典范,这种只会耍嘴皮子的老顽固,贤弟不用太过于在意,对于这些人置之不理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听到曹操的安慰之语,李知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在下倒不是为他们二人生气,而是在生在下自己的气。

当初,还是在下向卢公提议,要邀请他们二人。

没想到,他们二人反手便把在下给出卖了,如今却是悔之晚矣!”

说到这里,李知又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心中暗暗的责怪自己识人不明。

当初他之所以会邀请阳球和蔡邕二人,是因为历史之上,他们二人皆都算是忠贞之士。

却没想到,到了现实之中,他们二人竟然只是一些书生意气甚重的顽固之徒,与他想象的那种智谋之士相差甚远。

怪不得历史上这两人的下场都不怎么样,原来他们竟然是这样的人。

想到这里,李知仰天长叹道:“尽信书不如无书啊!!”

曹操听到李知的感叹之语后,有些不明所以,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随即,曹操以为李知是在嘲讽阳球和蔡邕二人是书呆子,所以便顺着他的话说道:“确实如此,他们二人皆都是死读书的古板之辈。

这样的人,做个教书先生还算称职,但是作为大臣却是……”

说到这里,曹操不屑的摇了摇头,他这么说,心中也是这么想的,他从来都瞧不起这些只会死读书的古板之人。

曹操就喜欢和李知这种,思维天马行空的人做朋友,这样的人总能给人惊喜。

并且,遇到事情之后,这样的人,往往都会有奇策来解决 事情。

就如李知一般,曹操没见过什么事情能够难住他。

一旦碰上难事,李知往往能以,别人想不到的奇妙办法来解决此事。

每每见到李知用奇思妙想破局之时,曹操皆是拍案叫绝,如饮琼浆。

听到曹操此言之后,李知知道他可能有些误会了。

但是他也没有反驳,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随后说道:“算了,不说这些恼人的事情了,我等还是想想该如何解决张让吧。”

曹操闻言,疑惑不解的问道:“我等不是已经想好了计策吗?

为何还要在商议?”

李知苦笑了一声,指了指外面说道:“我等的计策,已经被他们二人说了个底儿掉,还有什么秘密可言?

张让在世家之中也有眼线,世家知道了我等的谋划,张让肯定也知道了,甚至于,连长生不老之药是假的这回事,张让应该也知道了,如此一来,他就会再上当?”

闻听此言,曹操面色一变,惊怒交加道:“如此说来,我等前些时日的谋划岂不是功亏一篑?!”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