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十回:立冬夜同议悬案,武当山众悼真人(2/3)

龙翔天道:“吏部的吴尚书与我说,吏部入库的账簿送予皇上查证过,且我也看了账簿,从总账簿就是两万两,各府各州的所查抄出的账簿数额所加也是两万两。

刑部宇文尚书也与皇上所说是记错改了数额,皇上虽点了头,恐心中还有疑虑。

除此,三府皆有官员毙命——毙命者共五人,各位都是知道的,他们都暴毙于各州上的牢房里,验尸毫无收获。

我思来想去,还是从这赃银数额中入手,无缘无故地,两万五千两银子……必有端倪啊……”

月龙阁的大门又开,潘公公领着一众太监来了。

五人见状立马起身下楼迎接,潘公公气还未喘匀,便立马与厅堂中的五人道:“五位统领,皇上口谕:方才洞庭府传来急讯,武当小太乙道长仙逝,享年一百零四岁;皇上着八位统领前往武当吊唁,代朝廷献丧礼,代皇上为天尊守孝三日。”

众人皆回了令,龙翔天道:“敢问公公,我等何时出发?”

潘公公道:“刚刚老奴急糊涂了,各位统领明日卯时前往勤政殿门口,届时老奴会发御赐的孝服与各位,内务府的御香与皇上特写的祭幛、悼文各位也需一同带着上路。”

“如此多谢公公了——”

蒲沐道。

潘公公拜别了五位统领,出了月龙阁。

龙翔天道:“立马飞鸽传书,向南粤王羽、苏州郭玉说明此事,让他们立马前往武当山。

李德飞去往何处了?”

“李德飞在太学与纠察官们在补写江湖各派典籍。

少时便回——”

蒲沐道。

“小太乙道长乃武林泰斗之一,江湖中少有的期颐老人,如今仙逝,乃武林之大憾事。

皇上以如此重礼待天尊,难能可贵啊——”

白杨道。

蒲沐道:“朝廷以重礼待天尊,是为天尊在先皇时为朝廷与江湖中所做的事吧……”

“何事?”

白杨问道。

陈仁海道:“想来是天尊助朝廷降了镇魔塔中的那人,皇上为答谢才是如此,且天尊乃期颐圣人,皇上是小辈,我等代皇上守孝,也属常事……”

月已悄悄移到西边,夜已深了。

几个时辰后,日头出了东山。

六位统领梳洗后,着了官服,挂了腰牌,取了各自的兵器——那日迎了征西军后,开七问了八位统领需打造何种兵器,八位统领各自说了自己所需的兵器——龙翔天取了一柄柔剑,剑柄上刻有花朵;蒲沐取了一套镔铁双刀,刀鞘通体银白;李德飞、陈仁海则取的是一把钢刀;段干诡风、白杨、皆是取了一柄剑。

六人一同到了勤政殿门口,取了丧服、祭幛、悼文及其余御赐的丧葬物件,封存好后,便前往宫门口,宫门前已有太监牵马守候,六人上了马,驱马离开了皇宫——因需赶到武当,故潘公公得皇上旨意交待所有供食祭品与当地官员取,之后报账礼部。

六匹快马日夜兼程,不到五日便已抵达洞庭府。

六人前去了洞庭府巡抚官邸,拜了帖后,说明来意,便邀洞庭府大小官员上武当祭奠。

约莫两日,六人集结好了洞庭府五品以上官员带领着些府衙小厮扛着三牲供果共同前往了武当山,武当山脚,恰巧遇到了郭玉与王羽。

两人见了众人前来,立马上前拜会。

众人相见后,两人着了官服后,披上孝服,一同上山。

只见山路主道上的偏殿外,皆挂了祭幛白帆,开了香坛,纸火满布,香坛前皆有道人在轮流做法。

众人沿着主道一路上山,路上各殿内传出哭声,交谈声不绝于耳,纸钱烧出的烟灰也尽在眼前。

走在八人之后的洞庭巡抚问道:“诸位大人皆着了孝服,是要为小太乙真人挂孝?”

“我等来时未与众位大人提起,这是我等代皇上挂孝。

天尊为武林泰斗,江湖朝廷都共同敬仰,这是皇上一片敬意,我等代行。”

蒲沐道。

“众位大人都戴了孝,我等如此上了山,想是多有不妥啊,不知武当道人还有无多余孝服与我等啊——”

洞庭巡抚道。

李德飞道:“刘巡抚不必如此,我等八人原是代皇上前来,若不带诸位大人前来吊唁,便显得我朝廷来的人单薄于江湖众人不好,可这只是吊唁祭奠一说。

至于戴孝,是我等替皇上所为,诸位大人不必如此。”

“李大人此言不妥,八位大人代皇上挂孝,我等一身官服吊唁,岂不失了君臣之礼?”

刘巡抚道。

“是啊……是啊……”

众位官员也随身附和。

“哪有君王戴孝,臣子不戴的道理?”

龙翔天道:“尔等想挂孝,上了正殿,去与那些道士要来穿便是。”

“龙大人所言极是——”

刘巡抚道。

说话间众人已到正殿所处的山头下,一群挂了孝的道童见了众人前来迎接,道:“诸位官人是……”

“我八人乃大内统领,其后乃是洞庭府的刘巡抚、伍副司务、庞主簿、许郎 中、洞庭府埙阳州张知府。”

陈仁海道。

道童行了礼,道:“原来是朝廷的大人们来吊唁师祖,有失远迎,还请见谅——”

“小道童,我从未听说过丧事需远迎客人的。

我等是代朝廷献礼吊唁,之后我等需为尊祖师守灵三日。”

龙翔天道。

“如此,就请上山吧——”

那道童回了话。

众人正欲上山,那小道童便又道:“八位大人的兵器还需卸下与我等保管,大人下山后我等便交还——”

蒲沐看了看自己链子锁在腰间的双刀,对小道童作揖,笑道:“灵堂不带兵器的,我等失礼了,还请小师傅见谅——”

说罢解下了双刀交予了那道童。

如此这般,龙翔天、白杨、郭玉、段干诡风四人交了佩剑,李德飞、陈仁海交了佩刀,王羽解下混镔铁链,也交予了道童。

众人在一名道童引路下上了石阶,走了约有一百步,便到了正殿门口。

小道童正要拜别时,被刘巡抚叫住,刘巡抚道:“敢问小师傅,贵派可还有多余的孝服,我等来得匆忙,未曾戴孝……还劳烦小师傅为我等几位取些孝服来。”

那小道童道:“多余孝服还有,诸位稍等,我速去取来——”

小道童跑向正殿后,取了几件孝服与众大人,那几位大人披上后稍作整理,其余小厮们皆披了麻,如此与八位统领一同前去祭奠。

灵堂就设于正殿,众人上前上了御香,跪拜祭奠,为棺木披了金黄布衾,送了祭幛,蒲沐从身上取下封存好的祭文,便开始宣读: 维 甲寅年冬 十一月十二 朕以御膳珍馐致祭于 武当小太乙道长之灵席前曰: 呜呼哀哉,天之生人兮,厥赋维同,良之秉彝兮,独厚天尊。

吊天尊神功盖世,同朕共抗凶魔。

吊天尊心怀苍生,激朕励精图治。

吊天尊道法自成,醒朕开阔胸襟。

吊天尊徒众满布,助朕稳固朝野。

光阴数百载,七十者稀,天尊享百岁有四,今驾鹤而仙逝,尤怅少微之掩芒。

恨朕不得千岁草,憾朕不得万年丹,只徒悲风疾送秋,奈而初冬送尊龙。

瞻灵帆而兴嗟兮,思道范之难忘。

朕忘玉京兮苍茫,寄明月伤时短。

献御膳珍馐,愿天尊灵受用—— 伏维尚飨!

祭文读毕,灵堂内外所有人便才起了身——闻得是朝廷派人前来祭奠,且还有大内统领代替皇上前来宣读皇上亲笔的祭文。

来祭奠的江湖门派,豪门望族皆出了会客厅,前来跪拜听文,直到蒲沐宣读完后,众人才起了身。

道童们引八位统领都来了一一扶起了众位戴孝的道长,随后小厮们才上了膳食于灵前。

龙翔天对外的官员道:“诸位大人前去会客厅中便好,我等还需守灵——”

有道长问道:“八位统领大人何故守灵?”

蒲沐道:“此乃皇上圣旨,让我等代为守孝。”

“既是皇上圣旨,还请各位大人在此守半个时辰,待之后传了饭,前去用饭便好。”

有道长答道。

“不可不可,我等既是替君守孝,便就有守孝之责,怎能如此随意?

这一不敬天尊之灵,二不敬皇上之恩。”

陈仁海道。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