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百零二章 打入内部(1/2)

神经信号设备?

曹余生虽然在生物学上的造诣远不如苗光启和杨拓两人,但在工程学以及相关设备领域,还是颇有建树的,否则也折腾不出那套龙骨甲来。

可即便是曹余生,只听到设备的名字,还是有点儿懵,于是又问道:具体功能是什么?

要三个功能,分别是神经信号的记录模拟发送。

苗光启对着杨拓说道,我知道你这方面有所涉猎,但不专精,具体什么设备你自己别去找,你能找到的都不够好。

你让上头去问问中科院的李翰林院士,他手上有最好的。

好的。

杨拓点点头,从怀里拿出一部手机,走出了屋子。

看着杨拓离开了房间,曹余生问苗光启道:我怎么听着不太对头呢?

这个设备的三个功能,好像跟多佛恶魔的幻境原理很相似嘛,林朔到底想干什么?

苗光启没着急回答,而是把自己面前的空杯子往曹余生的方向轻轻一推:哎呀,大早上起来一口茶水都没有。

这猎门的待客之道啊,传到如今那是大不如前了咯。

曹余生白了苗光启一眼,弯腰拎起桌子边上的热水瓶,拔了软木塞,把两人之间的空杯子倒满。

白开水啊?

苗光启问道,你这紫砂壶里头是什么茶叶?

就是白开水,你爱喝不喝!

曹余生翻了翻白眼,大不了我不问了。

那你得问。

苗光启笑道,不然心里痒。

痒了我自己挠,你管得着吗?

曹余生说道,你以为我猜不到吗?

哦?

苗光启说道,那你说说看,我看看你猜得对不对。

刚才在迷雾中,林朔他们是不是遇到了不止一头多佛恶魔?

曹余生反问道。

虽然情况确实如此,可你这个可不高明,我之前就推测出来了,你这是拾人牙慧。

推论的基础信息要讲究时效性,这个确实没错,但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准确。

曹余生说道,你的推论也只是推论,它不是既成现实,我需要林朔在现场的说法。

好,那我就给你这个既成现实,没错,林朔刚才在电话里说了,他们先后遇到了七头多佛恶魔。

苗光启说道。

曹余生稍稍思考了一会儿,说道:那就不止七头。

对。

不可力敌,只能智取。

没错。

既然智取,就必须先获取足够多的情报,了解这东西的习性,这样才可能一锅端。

嗯。

多佛恶魔辨别敌我的方式,是不是直接用神经信号识别?

大概率。

那么,林朔是想用这套设备,模拟多佛恶魔的神经信号,然后打入多佛恶魔的种群内部,进行近距离观察,了解这东西的习性,对吗?

呵。

苗光启笑了笑,能推测到这一步,我算你智力合格了。

少废话。

曹余生摆了摆手,不过,这里有个问题啊。

什么问题?

目前多佛恶魔彼此之间神经信号的传导方式,应该还是个迷吧?

曹余生说道。

确实。

苗光启说道,这就是多佛恶魔这种生物最迷人的地方,科研价值极大。

就是这个问题啊。

曹余生说道,我们人类神经信号传导,那是在身体内部,整个神经系统的内部电信号传导,是神经细胞的电位变化,机制是很复杂的。

据我所知,目前在临床医学上,在治疗瘫痪病人的时候,我们确实能做到用eeg电极或者ecyig电极,进行神经信号的捕捉。

弱电信号模拟,这也不是问题。

可是神经信号的人工发送方式,那必须是动手术打开病人的头盖骨,实体侵入式传导,电极是要插进去的。

不同个体之间,远距离直接传导彼此的神经信号,这是我们目前做不到的。

除非,我们把多佛恶魔全都活捉了。

然后在每一头多佛恶魔的神经系统里,我们都安一套你刚才说的设备,再各自挂上一套无线电信号发送和接受设备,以及一套信号编译器,这样理论上可以。

也只有这样,林朔他们才能骗过所有的多佛恶魔,打入它们内部去。

可既然都能全部活捉了,咱还费这个劲干嘛呢?

所以我觉得,猎门让你这个智商的人当谋主,那是在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苗光启一摊手,那真说完就完啊。

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这张损人的嘴能不能消停一会儿?

曹余生翻了翻白眼。

那你自己再好好想想。

苗光启淡淡说道。

曹余生沉下心来稍作思忖,随后眼前一亮:不用全部活捉,活捉一头就够了。

对嘛!

苗光启轻轻敲了敲桌子,我们人类不会远距离神经信号共享,没关系,多佛恶魔会啊,利用它们身上的方式就行了。

抓一头,当信号基站嘛。

利用这头捕获的多佛恶魔神经信号,骗其他所有的。

曹余生一拍大腿:这林朔胆子也太大了!

这种主意都想得出来!

所以说嘛,这小子就是喜欢给我搞一点小惊喜。

苗光启摇了摇头,叹息道,这次狩猎的成本,又要超标咯。

你苗光启以前不这样啊。

曹余生说道,怎么现在就掉进钱眼里头去了?

废话,以前烧得国际生物研究会的钱,我当然不心疼了,现在我自己当家啊!

苗光启说道,林朔这小子嘴巴一张一合,事儿就这么定了,我这儿得跑断腿啊!

设备的钱就不说了,利用一头多佛恶魔当信号基站,你以为那么简单啊?

你至少得搞明白多佛恶魔内部的神经运作原理吧?

否则你怎么鱼目混珠啊?

现场生物学最好的狄兰,对生物神经学的了解程度,还不如杨拓呢。

这方面我造诣确实很高,可这种全新物种的神经运作原理,时间那么紧,我一个人去琢磨,太托大了吧?

中科院那些生物神经专家,起码得请十个八个过来一起论证论证吧?

而且要研究现场的神经系统,是不是起码要上影像啊,数据链是不是要建立起来?

那个破地方,这么大的数据流,是不是只能走卫星?

这他娘都是钱啊!

照这么搞下去,这笔买卖不赔本就算不错了。

你少抱怨吧。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