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四百三三章 我心当如量天尺,量天量地量众生(2/2)

这四点,他做到了哪一点?

退一步讲,他提出了哪一个具体的不与世而移的丰足体系和设想?

没有!

一个都没有!

所以,这句话只是这句话,而这个人,也只是这个人。人与话之间,并不能划上等号。

张载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但那种程度的了不起,与这句话的了不起,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如同天堑般的鸿沟。细究此人与此话,不过是,天地有至理,经此人之手而出,此人只是一个中转,如此而已。

或者说得好听点:天地有至理,偶借贤人出。理可曰至大,人只是中贤。

中国古代有云,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

何为不朽?

不因世而废,却又能与世而移。

以方天现在的眼光看去,在他有所了解的前世几千年华夏人物里面,能称得上“立”的,老子算得一个,孔子算得一个;蜀相算得一个;秦皇算得一个,某位被方天在此世篡改过词作的大波ss算得一个。

还有一个,不,最后这只能算得半个,那就是衰到了相当程度的杨二。

按前世某些小说中的说法,杨二就是个典型的“以力证道”的人物。

然而很遗憾,此君开天未成,结果灰灰了。

但是他的“道”,被继承了一下。

所以算得并只能算得半个。

……

夜风送爽,夜露送凉。

似乎是受到这风露的吹拂和滋润,方天脑海中,那如无边苇絮的思绪渐渐凝聚,终又是形成一滴清露,滴落在方天心思。

我有一个贯穿一生的目标;

我对这个目标有着深心里的认同、向往和自豪;

我将始终在通向这个目标的道路上行走着,哪怕速度很慢,哪怕永远也到不了。

这便是那滴清露。(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