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民国旧影(38)三合一(1/3)
&;srn&;民国旧影38
林母好半天都不敢说话她也不知道杏子走的事情跟她说的事情有没有关系。
她一直是希望尽快的搬出林家的,在林家这么些年受了多少闲言碎语。
谁都知道自己的过往,谁能说自己的是非。
是!
如今槐子出息了。
可是出息了,自己能在外面面前摆谱,难道还能在林家摆谱?
这里住的可有不少长辈同辈。
他们都是看着槐子长大的。
槐子又一项不是个肯听自己这个当娘的话的人,不会因为人家说了什么就迁怒。
自己看不上林家的人但槐子却对这些年没有丝毫怠慢。
如今身份不一样了可对族里,却更好了。
好些小子,却因为槐子,谋了好差事。
槐子总说,要是没有族里的帮衬那些年他一个孩子,怎么能撑得起这个家。
杨子和杏子不也是东家一点米汤西家一口菜的糊弄着长大的。
甭管一大家子说的又多难听但到底没看着生在家门口的两个孩子饿死不是。
只这一点好不管人家说什么咱都得认了。
他这么跟自己说,也总是这么跟杨子和杏子说。
可叫他说当年的那点恩情已经在近七八年还的差不多了。
自己有多大的罪过要受他们一辈子的指摘。
自己受了还不算还得叫儿子闺女继续的感恩。
没这样的道理。
因此那天她跟杏子说话,想叫杏子找桐桐,跟槐子说说,赶紧搬出林家这几间屋子算了。
当然了,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搬出去之后,这杏子的婚事也该提了。
在林家这样的地方,稍微有头有脸的人,都不会上门提亲的。
可等往大宅子一搬就不一样了。
周围交往的人家,那都是非富即贵的。
还有那送钱上门要好的刘家人,那家可是在城里开了十几个铺子的。
说是日进斗金都不为过。
他家的小儿子跟杏子年龄相仿,说起来,也是好亲事。
如今不比以往,觉得生意人是上不得台面的。
有钱就有好日子过。
嫁过去就是少奶奶,日子想想都舒坦。
再说了,槐子是当官的,这些商户人家到底得忌讳着些,对杏子就差不了。
这么一想,越觉得是个好主意。
不免跟杏子提了两句。
谁知道这丫头才出去读了几天书,杏子就这么野。
当时乖巧的屁都没放一个,转眼拿了钱就走了。
一声招呼都不打,连个端倪都没露出来。
听着林母夹杂着一半抱怨的陈述,杨子脸都白了。他能想到杏子当时的心情。母亲的话大概说的十分不好听吧。什么你们不是林家的种,这些年在林家受了不少气。你们要给我争气,叫林家人看看野鸡也能变凤凰。这样的话她肯定说了,而且说的比这还过分。他靠在炕围子上,身上的力气像是被抽干了一样。不管怎么说,林家收留了他们母子三人,这辈子都还不完这情分。杏子性子绵软,娘这话是将她逼的没立足之地了。
他苦笑了起来,抹了一把脸才道:“大哥,买个小院子,找个手脚麻利的伺候娘吧。她不喜欢林家,那就别在林家住了。您是林家的嫡长子,没道理您搬出去。就算您愿意,林家的长辈也不会愿意。我我吃林家饭,穿林家衣长大,我跟杏子都是林家的人,这里就是我的家”他看向愕然的林母,“您不愿意,觉得这十多年在林家受的是苦是难,那就不呆了。如今不是还能离婚吗?您跟爹干脆将婚离了。以后,各不相干!”
“你说的这是什么糊涂话?!”林母看向杨子,“你是非得气死我!我这到底是为了谁?”
真为我和杏子好,就别折腾。再折腾下去,我都要没脸面对大哥和大姐了。
杨子不接这个话题,只看向林母:“您说二姐的婚事,还提到了刘家。那刘家的铺子全都是大烟馆子。这卖大烟的,就没有不抽的道理。家里如今不缺钱,什么都不缺,您干嘛把我二姐往火坑里推。刘家给了几百块钱,说了点奉承话,您就打算把我二姐给卖了?呵呵娘啊,您少疼我们一份,反倒是我们的福气了。”
说着就起身,跟槐子和林雨桐道:“我去学校再问问吧。”不过希望也不大了,过了一周了,做火车,只怕早跑到天南海北去了。上哪里找去?
杨子一甩帘子出去了。留下屋里的三人面面相觑。林母反应了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杨子说的都是什么意思,继而出痛彻心扉的哭嚎声。
林雨桐看了槐子一眼,两人从东侧间里出来,在堂屋里坐下了。
“大哥。”林雨桐面色有些沉重,“杏子只怕短时间内找不回来了。你想过对外的说词没?”
槐子揉了揉额角,“我明白你的意思。这一消失,要么是别有用人的人安排的,万一跟倭人有关,事情就麻烦了。可要是事情跟倭人无关,又这么一走了之,就八成跟工党那边有瓜葛。不管是哪一种状况,都不好处置。对外的说法私奔了!只能私奔了!看上一个穷小子,怕家里不同意,干脆一走了之。”
要不然怎么解释?要是自家的妹子妹夫身上不是担着大干系,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他也犯不上撒这个谎。可要是真有人说杏子的出走跟倭人有关,或者说是投奔了工党了。那杏子的大姐,桐桐身上又会有什么样的嫌疑呢?这些事情看起来是捕风捉影,但是实质上,到了关键的时候真能要命。
所以,宁可是杏子的私德上有亏,也别跟大事沾上关系。这里面牵扯的事情大了。
林雨桐朝里面指了指:“只怕老太太不肯认下这说法。”
“由不得她。”槐子摇摇头,“桐桐啊,我真是后悔当初认你回来了。”叫你跟着受这些烦难事。
“我却庆幸。”林雨桐笑道,“没有大哥帮衬,哪里能处处顺心。就说这次你不在,我们住在林家,就跟住在堡垒里一样,安全!”
槐子苦笑了一声,“是我的运气。一直都是我一个人,你一回来,我出门安心的很,知道家里有你照看,再没有不放心的。”
这就是兄弟姐妹的意义。彼此扶持,相互作伴。
两人在林母的哭声中静坐着,杨子回来的很快,进门就往一边一坐,“最近她确实是参加了学生抗倭救助会。跟几个医学院的学生走的有点近,下午的时候偶尔会去红字会。”
槐子这才起身:“红十字会那边我叫人去打听,看看可能朝哪边走了?”
杨子见槐子要走,一把拉住他:“大哥二姐大概找不回来了。刚才进门的时候有人问娘哭什么,我说找不见我二姐了。有人说这大姑娘不见了肯定是跟人跑了,我没反驳。就这样吧。要不然姐夫那边怕是有麻烦。”
竟是跟自己和槐子想的不谋而合。林雨桐一抬眼,正好跟槐子对视。两人都没有说话,槐子只拍了拍杨子的肩膀:“放心,杏子去了也是做护士的。即便是前线,也是相对安全的地方。她有胆子走这一步,反倒叫我出乎意料,我槐子的弟弟妹妹就是不一样,有胆识!”知道是抗倭,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杨子抹了一把脸,眼圈却红了。
槐子打听消息,天没黑就打听到了,“应该是往辽东去了。”
林雨桐皱眉:“辽东什么地方?”
槐子摇头:“哪里的抗倭联军很活跃。”
他能这么说,大概是已经知道杏子大致的去向了。
林雨桐没有再问,跟着叹了一声:“乱世就是这样。国破家亡,四散流离。等吧,也许十年,也许十多年,只要还活着,总还是能见到的。”
之后有人再问起杏子的事,林家只是黑着脸,从来没有主动说起过。
可是很快的,流言还是传了出去。
话说的很难听。
都知道槐子的亲娘年轻的时候跟人跑过,如今生下的野丫头也跟男人跑了,果然是一脉相承的。
有人热心的问槐子,要不要帮忙打听。
毕竟做生意的,天南海北的跑,登一登寻人启事,也是举手之劳。
槐子一概拒绝。
语气也说不上好。
这就更从侧面证实了这个说话。
娘跟人跑了,妹子跟人跑了,丢人也丢死了。
难怪从来不言语,别人一问就跟点了炮仗似得。
没几天连林德海都惊动了。
他到林家见槐子倒是好意:“就说是我做主,给杏子说了个外地的亲事,将人远远的给打了吧。
别人顶多骂我不是东西,反正我也确实不是东西,骂就骂呗。
如今这亲老子卖了亲闺女的都有,我卖了野种算什么大事?
反正我是混账了一辈子,亲儿子亲闺女都不管,别的跟我有什么干系。
这骂名老子背了也不冤枉。
总比现在一说起来,就少不得提到你额娘当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