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058.悠悠岁月(75)三合一(1/4)

悠悠岁月(75)

这是怎么话说的?

这时不时的就来点事, 刺激一下三观, 林雨桐和四爷那是无所谓啊。但是清宁被吓着我了。

我大伯这还没怎么着呢?

怎么就说到改嫁了呢?

这要真进去了, 要是真遇到啥不幸了,完蛋了!孩子全给扔下不要了。

我二伯跟我姨妈两人是招谁惹谁了,把孩子给人家留下, 凭啥啊?

是爹死了还是娘没了?

得叫叔叔婶子养孩子的!

没这道理嘛!

怕不是我大伯母愿意的吧。不是说了娘家妈给找的吗?

这傻孩子!

要是自己不愿意, 她已经已经出嫁的姑娘,她爹妈就是再能耐,说叫她嫁了她就嫁了?肯定是男方那边条件比这边好吧。

别不信,事上真有这种为了自己的日子好过, 把孩子扔了的。啥时候都不缺。

何小婉才不管这事该不该叫孩子知道, 说了只图她的嘴痛快呢。见小老太从房间里出来了,就拍了拍身边的沙, 奶, 过来坐啊, 跟您说个热闹

热闹啥啊?

没心没肺的!不够闹心的呢。都够一场大戏的了。

小老太坐过去说何小婉:不说劝劝,咋跑过来了?

我咋劝。何小婉双手一拍,人家是奔着好日子去了。那李婆子给她闺女找了一个七十多的,说是退休干部, 一月工资比桐和老四加起来还高。一月给李仙儿两百块,人家在市里, 以后就是市里的人了。这条件不好?好吃好喝的, 每月干落两百块, 上哪找这好事?我看我大嫂子坐在她妈身边一声也不言语, 说孩子先叫老二家管着,一个月给五十块钱啊呸!我二哥二姐少那五十块钱吗?不过赵爱华那女人倒是挺虎的,怼的李婆子一愣一愣的

就是说赵爱华把她自己个当金家的人,金家的事她跟着掺和了。

林雨桐是不想回去,但不回去一趟估摸着是不行。别人说的那母女俩怕是不信,得自己跟她们说了,人才能拦住。

不是李仙儿跟金满城多好,非得惯这事。

孩子咋办呢?

真叫李仙儿改嫁了,那真把老二两口子给坑死了。凭着金满城那能耐,养孩子?他能养他自己都不错了。这是跟李仙儿一块过日子呢,再不好吧,至少两人算是完完整整的一家人。不管是歪的邪的,两口子不是也过到现在了?给兄弟们添麻烦了,但也仅限于一年两三次一两次。这要真分开了,完蛋了,这麻烦成了天长日久的了。

林雨桐自己开车去,清宁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估摸是想去瞧热闹,愣说是想她二伯跟姨妈了。

行吧!

带着闺女,捎着何小婉,一进巷子,就听见赵爱华的大嗓门:亲家大婶你就不怕叫人戳脊梁骨,谁家没点坎儿,谁家没点难,都照你这样子撺掇,那世上的夫妻九成半都过不成

李婆子当年那是能把金大婶气的浑身抽搐的神奇存在,一拍屁股蹦的三尺高的,我咋了?我为了我闺女的,我不怕挨骂!我还就是叫我闺女奔着好日子去的

啥好日子?好日子就是给个老棺材瓤子当小老婆又当老妈子呗。那年纪比你还大,你咋不去呢?你去了你闺女就有当大官的便宜爹了,日子也就好过了赵爱华荤素不忌,半点都不看李仙儿的脸,撕扯开了就叫骂。

据说,当年为了拦住赵爱华跟老五,李仙儿在老宅巷子里,叫骂的比这难听。

说到底,赵爱华还是记仇了,这是借机把当时受得委屈给找补回来。

反正话是够缺德,李婆子正一拍大腿要撒泼打滚,林雨桐黑着脸进去了,也别闹了!这事好办,要改嫁是吗?我这就打人去法院,先把这边给判的离婚了

离啥婚?李婆子往后一所,林雨桐一进来她就有些害怕,都没结婚证呢,离啥婚?

没有结婚证,也构成事实婚姻。林雨桐看着李婆子,要么叫法院审判,废除婚姻关系。要么你叫你闺女去,随后就判一重婚罪。要是想着不要结婚证,这事也不行,你们找的那位跟人家的老婆有染,这叫通|奸罪。

反正不管你怎么着,这个罪那个罪的就绕不过去。

林雨桐还继续道:这里面还牵扯到遗弃罪,教唆罪等等,婶子,您这么大年纪了

李婆子吓的往后退了两步,语气都软了:也没说非去嫁人就是说孩子先放你二哥这里,叫你大嫂去市里打工去,给人家当个保姆啥的,也不能带孩子要不然你大哥进去了,俩孩子咋办?

我大哥这三两月的,就出来了,咋的了?家里没余粮了?吃不起饭了?林雨桐就说李婆子,那是婶子你不对啊。我大嫂当年也是大包小包的往娘家背,这遇到难处了,不能光是金家管,李家就站在高处看笑话吧。叫闺女外孙吃口饭,给不起啊?

孩子为啥就得金家老二两口子负责呢。

不管从哪方面讲,这外祖父外祖母都是拍在叔叔婶子前面的。

可别说啥孩子姓金,不关他们李家的事。讲道理有人情的人家就不是那么做的。

李仙儿看了林雨桐一眼:你大哥三两个月就回来?不是说得好几年呢吗?

林雨桐也不问她听谁说的,只道:三两个月咋了?好几年又咋了?孩子不要了就过的好了?那边是啥情况你心里知道。这世上,能白头到老的是夫妻,老来能享福那才是有福。你年纪轻轻的,有手有脚的,享啥清福啊?

现在是享福了,那边那老头能跟你白头不?伺候两年那边先走了,你说你能去哪?最后还得靠孩子。你说你都不管孩子了,将来孩子能给你养老?

孩子不小了,不是记事的小屁孩了。

又是威逼,又是说道理,把母女俩给打走了。

英子拿着扫炕的扫帚疙瘩就往老二脊背上打:我跟你说,嫁给你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一天到晚这都什么狗屁倒灶的事。再有两回,咱俩这日子就崩过了,离婚!

何小婉跟一边说:二姐都是那得道的人呢!这回也给气飞了!

没这样的,自己都知道孩子麻烦,不带孩子自己奔着好日子去了,却把孩子给叔叔和小婶子一扔,也是哔了狗的逻辑了。

英子打累了,见老二坐在那里不动,由着他打,也就打不下去了,扔了扫帚,跟林雨桐哭啊:我这是侥幸的要是老大婆不声不响的走了,把孩子往这里一撂,你说我这是管还是不管?

管吧,真管不过来,再说了,凭啥啊。

不管吧,唾沫星子能把人淹死就不说了,那是真狠不下那个心来。

都怪你二哥!英子气的浑身都颤,他要不是多事儿,管人家的孩子,人家能第一时间想着把孩子给扔到这里?

然后就叹气:当年咋就瞎了眼了,掉金家这个大坑里了,你看这七事八事,都成大家伙嘴里的笑话了

何小婉就笑:那谁叫你当年看上我二哥了呢?

看上个屁!

当年要是招赘去那边,哪里有这么多的怂事情。英子这回被气的不轻,老二的日子且得难过一段时间。

清宁在屋子外头听了全场之后,跟清平嘀咕去了。

俩女孩能说啥话?

问问你来那个了没?疼不疼啊?你们班有几个女生来事了?上课方便不方便什么的?

清平属于正常的,跟同龄的孩子一块,班里有三五个女孩也来事了,下课不能去玩等等的。

清宁的同学都大几岁,女生差不多都来那个了。

说说同学,说说老师,然后清平呢,学校这段时间基本不上课,晌午排六一儿童节的节目,下午一人一把铁锹,帮着学校绿化。

还把手伸出来给清宁看:三个水泡,看见了没?

清宁就不可思议,真不上课啊?

真不上。清平把书包拿给清平看,就一本时刻朗诵的小本本,老师说进度赶的上,之前赶了一段时间课,过后再赶一段时间,不耽误。

能不耽误吗?

这劳动的时间和强度未免太大。

清平就说:学校门口那个坡,以前又窄又陡,我们都修的可宽可长了

长了自然就不陡了。

可清宁默默在心里算了一下土方,需要动的土方得推土机干两天的了,就靠着这些小学生干,这些老师真是太可怕了。

一到三年级的肯定不干,六年级要升学,也不干。

就四五年纪的小学生。

还植树,挖可深的坑,从公社后头那口井抬水

清平越说她越是觉得不在村里上学简直是太好了。那口井她知道,就是据说爷爷曾经跳进去过的井。从那口井到学校,得一里半的路程,来回就是三里。也就是说两个孩子挑一桶水得走三里路。这后半天时间不停的往返

不敢想象。

两人的手放在一起比,明显清平的更粗糙,骨节也更大。

胳膊伸出来一比,一个粗壮有力,一个纤细白皙。

回家的路上清宁嘚吧嘚吧的跟她妈说清平学校的事,咋这么烦人呢?教育局一说去检查,下面的老师就跟疯了一样,啥都扔了,只叫应付领导的事。学习也不学习,排练节目有啥用啊。就是老师写好的稿子叫学生背的熟练,然后一遍一遍的练这是不负责任,得跟我爸说说

你爸不管文教卫。

这些弊端你看在眼里就行了,要改变得到你们这一代人身上林雨桐这么说。

大部分家长的观念里,还是更相信老师。当年一个个的都是把老师□□的不行不行的。当年有多瞧不上,如今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就越是厉害。事实上,大部分老师都挺好的,放学留下来,盯着孩子背诵,没责任心的老师谁管你?

至于说对上级领导重视,还在于工资的问题。

表现好了,就是希望工资能批下来。老师也得养家活口,也得吃饭供养孩子念书。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