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没人教会她悲悯
“让我找找……”
院长扶了扶眼镜,开始重新翻动名册,仔细辨认起来。
他翻了一页又一页,好不容易发现一张让院长目光停留的照片,可他深思良久后,又给翻过去了。
当记录名册的页码几乎要被翻到最末的时候,忽然老院长的动作一顿。
“哎?
怎么少了一张照片?”
他看着那页空白,不由惊了一声。
只见那张纸上留下了四条陈旧的胶带痕迹,孩子的照片似乎老早就不见了。
“可能是胶水老化了,这照片不知道掉在哪个缝隙里去了。”
老院长一边呢喃着,一边囫囵翻动柜子里大叠大叠的名册资料,可就是找不到那张缺失的照片。
“别的照片都没有问题,就只有这张照片不见了,我看根本不是胶水老化的问题吧。”
陶林冷冷地说道。
“是有人刻意把照片撕下来了,就是为了防止某天有人像我们这样找上门来。”
他说道。
这时余子江一歪头,看到名册的右下角被撕了一小块。
他再上移目光瞅了瞅,发现这被撕掉的地方,先前应该是写着名字的。
“只有这页名册上名字没了,肯定是有人故意这么干的。
老鼠可啃不出这样的痕迹。”
余子江转头对陶林说。
【这是一个比段潇还要谨慎的人,他知道自己除了要隐蔽好现在的身份,还要将从前的身份抹去得干干净净。】
陶林皱紧了眉头。
透过这页泛黄老旧的纸张,陶林仿佛已经能臆想出一个极度精明、却又邪气满满的嘴脸。
“没有照片也没有名字,我是真不记得这是谁了。”
老院长不好意思地说。
“怪我没有把资料保存好,给你们添麻烦了。”
这位善良的老人在真诚地道歉。
“这不怪您,有心人要是想动手,您根本就防不过来。”
余子江没有责怪这位老人,反倒好声好气地安慰他道。
“让我看看这个孩子的基本信息。”
陶林说着勾了勾手指,把这本名册接到了手里。
余子江偏过头去,也看向了陶林手上的名册。
“喜欢吃甜品,脸胖嘟嘟的小可爱,性格活泼,喜欢玩解谜游戏……”
他念叨出了名册上仅剩下的几个字。
“和段潇一样,现在他应该已经完全变样子了,光靠这些我们不可能找到他的。”
余子江无奈地摇了摇头。
“现在的突破口只有段潇了。”
陶林深吸了一口气,把名册重新还到了老院长手上。
“这段时间,麻烦您多回忆回忆,如果您想起这个男孩是谁,一定要尽快联系我们。”
余子江最后说道。
“好的好的,我一定尽力!”
老院长赶紧点头。
余子江和陶林没有在福利院多待,他们将名册上的有用信息拍摄下来,再多交代院长几句,最后离开了福利院。
男孩的身份警暂时无法确定,这家伙近期不冒头,警方也没办法抓住他的把柄。
余子江和陶林的注意力只能聚焦到段潇身上。
两人穿过孩童嬉闹的操场,重新坐上了车子。
“咔哒”
一声拉好安全带,余子江将suv缓缓驶出福利院的大门。
副驾驶上的陶林看着手机相册里刚刚拍摄下来的图片,最开始是一言不发。
“从今天了解的情况来看,段潇实际上是顾繁森收养的犯罪工具人,在这二十几年的人生里,她被培养成了冷血的杀手,在这个过程中,段潇可能遭受了非人的打骂。”
余子江首先开口,打破了沉默。
“也许这就是段潇要杀死侯婷婷的理由——因为那是顾繁森给她的任务。
她早就被顾繁森训练成了一个机器,完成杀人任务成了她存在的意义,如果她胆敢不听从命令,顾繁森就会去折磨她。”
陶林双手环抱着,接过了余子江的话。
“顾繁森?
他为什么要杀侯婷婷,难道是因为他女儿被举报退学了吗?”
余子江只觉得这个想法不可理喻。
但就是这离谱的想法,放在顾繁森这样暴虐的人身上,有显得非常合乎常理。
“之前在办夏艺卓的案子时,他曾经和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喜欢就要碎尸万段,是这一类人的处事习惯。”
陶林想起了不久前刚结束的案子。
“在顾繁森这样的人眼里,他根本不在乎这个所谓【讨厌的人】
是碍了大事还是碍了小事,只要他的权威被挑战,那就要给这个人一点颜色看看。”
他接着说。
“而且,侯婷婷举报的是顾繁森的女儿,这个残暴的父亲,可能就想要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女儿的疼爱。”
“真是不可理喻……”
余子江摇了摇头。
侯婷婷身上的故事在一点一点揭开,只有把人心全都剖解开来,才能真正地扼制住罪恶。
余子江驾驶着车子,行驶在城市笔直的柏油路上,副驾驶座上的陶林双手环抱着,若有所思地盯着前路。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传来一串振动的声音。
陶林划开屏幕定睛一看,原来是章韵给自己发了一连串的微信消息。
看样子她实在是兴奋,光是感叹号就连续发了一大串。
“怎么了?”
余子江听到这一阵接连不断的振动声,还以为出了什么紧急的状况。
“章韵这边有结果了。”
陶林说。
“有结果了!
快说来听听?”
余子江迫不及待地追问。
“她按照我的说法,提取了一些脊髓液化验,发现里面含有大量的硫酸根离子。
打开脑干以后,发现了不正常的黑点病变。”
陶林回答。
“这么说还真是浓硫酸注入脊髓中致死的!”
余子江一下子反应了过来。
“这种手段也太残忍了……”
在找出真相的一刹那,余子江觉得背脊狠狠一凉,鸡皮疙瘩瞬间起了一身。
这种高浓度的溶液被强行注射入颈椎里,刘映月立刻倒地死亡,在呼吸停止的前一秒,她该会有多痛苦。
“我小时候也是个孤儿,我的父母在我刚能感知这个世界时,教会了我善良,而后我自己学会了悲悯。”
陶林忽然感慨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