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2/3)
弓长约十八拳,如拳宽2寸,则弓长3.
6尺。
一般弹丸用粘土和胶团制成,晒至极干,即可使用,也有钢铁弹丸。
[飞去来器] 投掷兵器。
它原是原始人的行猎工具。
古代埃及人和其它一些国家中也把它作为兵器。
它是有一定长度、角度和形状 (十字形,折角形等)的薄片或曲棒,抛出后飞速旋转,利用空气动力原理呈曲线击向敌人,如击不中目标可借助自身的回旋力飞回来。
[弓] 射箭用的器械。
起源于原始社会,初将树枝弩曲用绳索绷紧即成,以后在制作技术上不断发展,选材、配料、制作程序和规格逐步充实,精良。
但弓的基本动力原理和形制没有改变,即由弓背,弓弦两部分组成,射箭时拉引弓弦使弓背弩曲度加大,利用弓背曲伸的弹力将箭弹射出去。
使用方法有双臂拉引,也有脚手并用拉引的 (如古代印度弓)。
弓是古人战争中远距离打击约有利武器,自人类出现战争到近代枪炮大量使用为止,弓的作用是任何武器无法替代的。
[中国弓] 古代射箭用的器械。
起源于原始社会,初将树枝弩曲用绳索绷紧即成,以后各代在制作技术上都有发展,选材、配料、制作程序都有严格的规定。
原始的制弓材料为单一材料,由竹木制成,后发展为复合材料,一般由兽角、筋、竹木材、丝、漆、胶等复合而成。
弓的种类繁[扒] 勾击格架长兵器,扒长柄、横端有齿、棚农家用的铁齿把差不多。
主要用于船战。
可以格架敌人长兵器,也能乘机杀伤敌人,《西游记》中猪八戒用的就是这种兵器。
[镗钯] 中国古代击刺、挡隔的多刃大兵器。
镗钯是从农具演变来的兵器,创始干明代中叶御倭战争中,分为钯、镗钯、扒、锡钯、铲、马叉六种,统称钯。
其中钯长7尺6寸,重5斤,中锋似矛头。
长出两股2寸。
两旁各有一横股,有四棱形刃。
这种兵器“可击、可御,兼矛盾两用“。
每两名锐把手配备三十文火箭。
敌人离远时,两股可以充当火箭架,用来发射火箭敌人;
迫近时,持之以杀敌;
当与敌人兵刃交加时。
可以架拿敌械,被称为“军中最利者“。
[长刀] 古代安有长柄的大刀。
一种砍杀兵器。
创自后汉时期,有单面刃、双面刃之分,各代形制、名称各不相同。
三国时称偃月刀,晋代称大刀,刃长3尺,柄长4尺,下有铁糟。
唐代称陌刀,全长1丈,重15斤。
它是从佩刀和短柄长刀发展起来的,是汉后各代的常备武器之一。
[朴刀] 中国古代刀名。
其柄比大刀的短,双手使用。
《水游传》第二回:“少华山上朱武、陈达、杨春……将了朴刀“。
[陌刀] 中国唐代一种长柄大刀。
唐开元之间,“军队中初用陌刀“。
据 《唐璃?
李嗣业传》载,唐代军中有陌刀队,并设有陌刀将。
陌刀两面有刃,通长l丈,重15斤。
[拍刀] 中国唐代一种长柄大刀。
长约1丈。
[钩] 钩杀、捕获敌人的白刃兵器。
钩有一刃或数刃,刃向内弯曲似鹰瓜。
钩的种类很多,性能和用途也各不相同。
根据历代兵书记载,大致可分为三类:飞钩、短柄钩,长柄钩。
[长柄钩] 一种安有长柄的钩。
从戈、镰演变而来。
柄很长。
可达1丈5尺,主要用于攻守战中。
公元前11世纪的文王伐祟战争申,曾经使用长杆钩来攻击崇城。
《诗经?
大雅?
皇点》朱熹注:“钩援、钩梯,所以钩行上城“。
钩援郑后世的长柄钩。
水战中,使用长柄钩或和多头的撩钩来割断敌军的船缆,蓬蓬。
或搭钩敌船,也可以用来捞取落水的敌人首级。
步骑兵交战时,步兵期长橇钩钩敌骑的下肢。
[钩刀] 古代海战中用于破坏敌舰设备的钩割工具。
其基本形制是一根很长的杆子上缀缚圈宠一把锐利的钩形刀,接近敌舰时伸出钩刀,钩割敌舰桅惋的绳索,使其帆布落下从而失去风动力,戮便于接船作战。
凯撒在《高卢战记》中曾记载,罗马舰队在海上与舰只比已方高大的高卢舰队作战时即使用钩刀,割钩高卢舰队桅溯的绳索,使其处于被动处境。
[斧] 古代劈砍兵器。
石斧在原始人类遗存中常有发现。
以后发展为铜、铁及钢制斧。
主要有长斧短斧两类。
是古代出现最早和最有效的兵器之一。
有一种又被演变为礼器,象征权力。
[长柄斧] 古代一种劈砍兵器。
斧头安柄。
刃部加室,柄安其中。
安装方便,使用灵活,为唐代常备兵器之一。
中国古代一种砍杀兵器,青铜制。
避刃或平刃,安有木柄,用于砍杀,又有至石制作,多为礼仪或殉葬用,盛行于商及西周。
[铁刃铜?
] 因饿体用铜制,而以秩为刃,故习称铁刃铜饿。
迄今为止共出土三件。
出土的铁刃铜饿形状大体相同,饿身一面扁平,一面微凸。
直内,内上有一圆孔。
茬饿劈与内之间有阑。
两件铜饿的铁刃都已残损。
一件残长11.
1厘米,阑宽8,5厘米;
另一件残长8?
4厘米,阑宽5厘米。
据有关单位对铁刃铜绒的铁刃部分进行的x射线透视,知铁刃残存部分包入青铜器身内约1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