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五章 孔子述礼

帝释天见了地藏菩萨的神通,虽然表情略显严肃,但是他并不畏惧。

他只是有些郑重,面对大罗金仙,就算是同为大罗金仙,也不能掉以轻心。

帝释天伸出右手,将手一握。

从血海之中,伸出了一只万丈巨手。

这巨手呈现出火红之色,完全是由血水组成。

然而仔细看,又不像是血水。

巨手的颜色虽然红如火,但是其质地却不是水。

巨手看起来晶莹通透,纯洁无暇,如火焰在燃烧。

地藏菩萨的佛光照在上面,显得异常夺目,熠熠生辉。

帝释天使出了一式“大擒拿手”

,巨手遮天,向下一拍,携带着亿万斤的力道。

整个阴山佛国,都不够其掌中一握。

巨手的五根手指,好似擎天之柱。

一手抓下,四周的空间都已经凝结。

阴山佛国在巨手笼罩之下,好像已经从幽冥界之中脱离出来。

地藏菩萨见状,也将右手一抬。

从阴山佛国之上,也长出一只手来。

这只手与血手类似,宛若真实,纤毫毕见。

这只手乃是以无量佛法,凝聚那无穷愿力所成。

帝释天占据地利,借助幽冥血海的无穷伟力。

极其简单的一式“大擒拿手”

,就有了毁天灭地的威能。

地藏菩萨只得借助大愿汇聚而来的无穷愿力相抗。

佛法无边,愿力无量,这才可以与血海巨手相抗衡。

佛手犹如那不周全一般,屹立在佛国之上。

血手与佛手相撞,一瞬间天地又失去了声音。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两只巨手相撞之处,空间都已破碎,完全没有声音传出。

二人如今的境界,早已返璞归真。

一招一式都是十分简朴,但是每一招都带着无穷大道,有无尽的道韵环绕。

虽不华丽,却威力无穷。

举手投足之间,都有翻江倒海之力。

两人相斗,这是自封神大战以后,大罗金仙的首次交手,一下子就吸引了三界强者的目光。

…… 就在两人大战之时,凡间却也在不断发展。

不会因地府中的争斗,而有片刻停歇。

泰山书院之中,自从孔子入御书楼,已有数月的功夫。

偌大的藏书楼,也不过百余卷书简。

以孔子的能力,早就将其烂熟于心。

这一日,孔子往讲堂问杨拓道:“山长,我已将百余卷书简烂熟。”

说着,行了一礼,方才道:“多谢山长提点!”

杨拓听了孔子之言,也不意外。

百余卷书简,以孔子的能力,学完是迟早之事。

他问孔子道:“依你来看,此四部书简,你最喜欢哪一部?”

孔子略微思索,随后答道:“这四部书简,都有无穷奥妙,均为经世之言。

于我人族发展,都是大有裨益。”

他顿了一下,仿佛在组织言语。

随即继续说道:“不过以我观之,我最喜史书!”

杨拓奇道:“这是为何?”

“四部书简均符合山长之言,医书可疗天下之疾,农书可饱万民之腹,历书可免天地之灾。

此三书所载,都是大道之言,经世致用自无不可。

而史书看起来,并未记载多少实用之言,完全是前人的一言一行。

可正因为如此,史书又包罗万象,每一个人都能从史书之中,看到自己所需要的。

比如我就在史书之中,看到了礼。”

孔子如此说道。

杨拓随知道史书可以开启智慧,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他并不知道孔子会学到些什么。

如今依孔子所言,他还真从中领悟了一些,而且还是他终身追求之“礼”



“试言之!”

杨拓说道。

孔子先是郑重的行了一礼,方才说道:“自开天辟地以来,我人族懵懵懂懂,犹如婴儿初生,万事不明!”

“但是我人族发展到如今,已为这天地之主角,为何?

盖因三皇治世,五帝定伦!

诸多先贤的努力,方才有今日之成果。”

“他们为人族制定了规则,让人族延着规则发现,并不断的改进,完善规则。

这些规则,指引着万千人族的发展方向。”

“在我看来,这些规则就是礼。

人族只要遵从这些规则,这些礼,就可以得到发现,违背了礼,就会衰败。”

“远的不提,只说前朝,殷商因夏失礼,而得天下。

又因纣王帝辛不守规则,妄自尊大,不尊礼,而天下沸腾,万民相弃。”

“而文王守礼,以礼治国,方才有诸侯相投,万民相拥。

最后武王伐纣,开创了这大周基业。”

“然而,不过区区数百年,后世之君与一众诸侯,都已经背弃了前人之礼。

他们贪图享乐,肆意攻伐,以至于天下动荡,纷争不断。”

杨拓听着孔子所言,也不说对还是不对。

“礼”

确实是一种规则,众人都需要尊守。

守礼能使万民各居其位,各行其道,可以减少纷争。

然而僵化之礼,也会禁锢人族的发展。

礼还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的改进,发展。

但是这一点又谈何容易,利益的获得者,总希望礼朝着于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他们会千方百计的阻止变革,为了自身利益,或许还会弄出一个有违时代之礼。

这时的礼就与人族无益,而且会限制人族的发展。

不过天地负阴而抱阳,有正就有邪,有得必有失。

没有任何一种制度,规则可以万世不易。

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只要践行它,发展它,自己就会离大道越来越近。

孔子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道,纵然自己的“道”

并不是那么完美,但却已经入了门。

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践行,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终有得道的一天。

这时,孔子又继续说道:“我从史书之中明礼,而几个弟子也各有所得。”

“因此,史书才最为我所喜,我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史书包罗万象,智慧无穷无尽。”

“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史书不绝,记载得越多,其就蕴含着无限可能。”

他最后总结道:“史书包罗万象,纵是医、农、历,也可以在其中找到身影!”

“其如道一般,可以包容万物。

可以将任何的学识,都载入其中!”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