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五百八十章 第一个密法(2/2)

但中脉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样,认为是人体中实实在在的经络一样的东西。

中脉代表中观正见,是智慧法身的象征,所以不是仅仅依靠有相的观想就能打开的,最主要的是靠菩提心,在菩提心和正见的摄持下来修气脉,才有迅速打开中脉的可能。

当你的慈悲遍及法界一切众生,透发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时,你的我爱执已经被斩断,你的“自我”

已经消融了,妄念泯灭,无云般的晴空顿然显现。

——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法身见吗?

此时,先前的世俗菩提心升华为胜义菩提心。

大家现在也就明白,为什么禅宗不观修中脉也能开悟,他也是主要靠菩提心的力量,他菩提心达到一定证量后,再来参话头起疑情,才有开悟的可能。

但禅宗并没有菩提心的实修方法,他的菩提心是怎么产生的呢?

他主要是靠往昔的习气熏陶,因为往昔曾经修习过大乘,今生听闻到佛法就能自然发心,这称之为“因力”

发心。

然而这样的宿根深厚者,千百万人中能有几人?

特别是这个追求物欲的时代,早已“人心不古”

,那就更加寥寥无几了,所以大部分人参禅,参了几十年仍然了无消息可得。

开悟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证悟空性,而空性和慈悲是联系在一起的,它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无。

我们常常讲“慈悲利他无我的菩提心”

,从这个修饰词里,你也能体悟出这样一个规律:只有慈悲才能利他,只有利他才能无我。

“利他”

和“无我”

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和条件的:你只有做到彻底的奉献,才能真正进入无我的状态,也只有进入无我的状态,你才能做到彻底的奉献。

所以我们要想实证空性,并不是在那儿冥思苦想,然后悟出一个什么玄机之类,而是通过修菩提心来实证它,即使修止观双运,也是在菩提心的基础上进行升华。

因为空性所有要破除的是我执,我执的一个范畴是人我执,也就是执著于自我的意识,执著于有一个永恒的独立的自性。

如果断除了这种执著于自我的意识,你也就证悟了人无我的空性,起码也是罗汉的果位。

那么如何来断除呢?

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通过前面讲的菩提心:当你全心全意投入到为众生服务中去,进入一种“忘我奉献”

的状态,自然就消融了“自我”

的意识,也就断除了人我执,从而证得“无我”

的空性智慧,从有菩提心的角度来讲,这已经超越了罗汉的果位。

虽然仅仅通过观修四谛十二因缘等小乘法,配合持戒行善等方法积攒福德,也能慢慢领悟人无我的空性。但对于大乘来说,修菩提心是最为根本和快捷的。密法之所以能够即身成就,重视菩提心的修持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大家应该明白,菩提心为什么被称为大乘道的中心,因为这是我们整个修行的中心。

不要像上次那样,引导他们修了一座菩提心,当修到念母恩时,大家都悲痛得哭了,从来不哭的刚硬男子汉也流泪了,这就是因为法的殊胜和传承的加持。

但遗憾的是,他们下一座却不想修了,为什么呢?

“修这个法让我心里太难受了,一想起母亲就惭愧流泪,能不能换个轻松点、实用型的,比如修破瓦法?”

如意宝珠般的慈悲心,不正是修行人所追求的吗?

既然认识不到无上宝贝,也只好教教他们破瓦法,教教神通方面的东西,结果都很欢喜。

其实离开了菩提心,学这些东西也和做游戏差不多,最多种下一点点善根而已。

所以说,大家修行了这么久,都想追求高层次的东西,但真正高层次的东西放在眼前,我们却未必会那么欢喜!所以那次我也流泪了,因为悲愍和无奈。我们修行总是心不入道,大部分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有的都是几十年的老修行了,却不知道在心性上下功夫,修行还修不到点子上。“人生无常,生死事大”,追求那些看起来热热闹闹的东西,有什么意义嘛,对你的死亡没有多大益处!

你喜欢修破瓦法,认为破瓦法可以开顶,但不修破瓦法也同样可以开顶,只要把意念集中到顶上,顶就可以开。

我的上师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在藏地,那些藏民的生活很简单,他们用晒干的牛粪来烧茶,没有什么事就一天到晚念嘛呢,边烧火边念。

有个人在念的时候,总是眼睛盯着锅底,这样愣愣的就入定了,结果过了一段时间,锅底被它瞅出了一个大洞。

你想想,这种心念力是多么的不可思议,连金属都可以改变,更何况是开顶呢!

你把意念集中到梵顶穴,怎么不会把它开个洞?

所以开顶并不是什么难事,这只是一种气脉的运行。

但是即使你的梵顶穴打开了,就一定能保证往生到净土吗?

这就未必呀!

往生的前提就是正常死亡,我们业力这么深重,大多是在各种横祸中死去,你能保证自己有寿终正寝的那一天吗?

即使能平平安安活到老,临终时如果业力现前,很多人不等到咽气,就陷入了昏沉,又怎么能想到修法呢?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菩提心的修持,用来消除恶业,乃至于实证空性,这才是往生的前提和根本之道。

我们对菩提心如此的不屑一顾,却希求金刚乘的甚深教法,但是你要知道,如果不具备菩提心,我们就没有资格进入金刚乘的大门。因为金刚乘属于大乘的一个分支,而判断是否大乘的唯一标识是菩提心,我们要想进入金刚乘,前提仍然是看你有没有菩提心,而不是像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供养上师一些东西换来几个密咒念念,认为这就是一个金刚乘行者了。——不是的,这只是表面上的“金刚乘行者”而已。

如果没有生起菩提心,我们即使跑到藏地去,让所有的上师都来灌顶也灌不进去。也仅仅有个灌顶的名称,而得不到灌顶的实质意义。这在密续中有明确要求,没有菩提心,就没有资格进入坛城接受灌顶。

如果没有生起菩提心,我们修持金刚乘无异于做游戏,不要说即生成佛,就是勤修三大阿僧胝劫也不会有什么希望。无上密即身成佛的窍决,只有具备菩提心的行者才能得到,如果真实生起了慈悲利他无我的菩提心,上等根基者只要三个月,中等根基者只要三年,最钝根基者也不超过十二年,就可以取得即身成就!

上师讲到这里时,我才明白,这第一课,也可以当成最后一课来听。原来我总以为,密教是讲次序的,最先传授的,也许只是一个基础,就像小学一年级。

而此次上师传法后的讲解,从显密二教谈起,格外让我感到亲切,并且,推崇并解释了禅宗的意义,当然还说了颇瓦法这种最为神秘的解脱之道。

据说,颇瓦法,就是让头盖壳天顶上开一个孔,当然不是用外科手术打,而是用修为让它自己形成,死后你的神识从此孔上升,至少可以确保进入天道。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