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五百二十六章 佛是大医王(1/2)

休息期间,大家七嘴八舌,居然有台湾来的信众,也加入了我们这个组。他们说话时,我隐约听到,这个医生原来就是台湾的医生,后来也是在台湾出家的。台湾佛教与大陆佛教同出一门,但经过几十年不同的发展环境,也显示出不同的传教特色。

更何况,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庙子请他来给大家讲人生与佛教,效果还真不错。

我跟万师兄简单交流了一下,觉得这个医僧讲的是人生观,感性的东西多,主要是为了打动普通人。

但万师兄却不这样认为:“他讲的是苦,苦是四圣谛之首。况且,身体的苦,按他的说法,是苦苦,是最容易体会的,所以,对于这些普通的信众来说,大家都有共鸣。你要说的感性,是说他在以情感人,大概是说的苦苦的这部分。”

“你还听出来,他还讲了其它部分?”

“对,佛陀说有三种苦,你还记得吧?”

“当然记得,苦苦,坏苦,行苦”我回答到。

这是佛学的最基本问题,在万师兄这个哲学教授面前,我就不多嘴了,他肯定清楚这三种类型的苦,所包含的所有解释。

“他讲了坏苦,你听出来了吧?”

我觉得是那么回事,这位师父所举的例子,包括了许多坏苦的内容。比如贫穷与富贵的变化,比如幸福后的痛苦变化,由健康到疾病。最后,他说了由生命到死亡。所以,我点了一下头。

“你既然知道他讲了坏苦,在大众中,用什么感性方式在起作用呢?”

“恐惧,对吗?”

“对,通过引导大家认识坏苦,让大家产生恐惧的情感,从而引导大众发起生死的迫切心,这种生死心切,是学佛修行必要决心产生的条件啊。”

万师兄这一提醒,才让我明白过来。这个师父所有讲的医生的事例,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让大家更加信仰佛陀。

“行苦,是世事无常的意思,我相信在座的大部分人,也从师父的故事中听出点味道了。但是,这是属于纯粹理性的东西,光凭事例,只能让大家有点觉悟。要真觉悟到行苦,按前辈们的说法,除非是悟道之后的圣者,才可以真正体验的。”

表面的故事会,真正的劝法场。

短暂休息后,法师又开始了他的故事。虽然比我们后来的这一组也是从中间开始听的,但并不影响大家的理解与兴趣。虽然还是与前一切一样的医生与患者的故事,但我明显听出,联系到佛法的因素,多了起来。以下是他接着讲的内容。

有一位口腔癌的患者,作手术切除,而下巴骨因为癌的蔓延,也切除掉了,只好用这胸部的皮补上来,不得已,他成为没有嘴唇的人,怎么吃饭?

他不能吃饭,,只能吃汤圆,而且要躺着吃,不然会流出来。

然而没有办法—因为没有嘴巴,就没有所谓“把嘴巴闭起来”

这么一回事。

你看这些人在痛苦中必须怎么样的努力支撑,有时候我会觉得为什么我这么的安逸呢?

我们这么样的受苦?

然而有这样努力过来的人,都有不一样的心境,他们对人生都有不同的体验,而能深信佛语。

我每每觉得,有时候,对年轻人讲佛法讲得唇焦舌烂还是不肯相信,如果像我们病人这么苦啊,没有别的,只问:“难过吗?”“难过。”“会痛苦吗?”“痛苦。”我说:“佛说世间是苦海,念阿弥陀佛,把心转向光明,离苦得乐。”马上没有第二句话就开始念阿弥陀佛了。怪不得说“十方三世一切佛,以八苦为八师”,苦是最好的老师。可是我们真正要等到这一天吗?

另外一位口腔癌的病人,他是一个盲人,口腔癌蔓延到颈部,脓从面颊不断流出来,他的媳妇告诉我说:“我每天在家里洒多少香水都没有办法消除这个臭味。”

末学听了,私下告诉他的媳妇:“看您常常陪您公公来看病,知道您是很孝顺的,照顾癌症患者很辛苦,但佛说‘八福田中,看病福田是第一福田’,您尽心照顾他,让老人家欢喜、自然福报无量。

有一天我们也都会老、会生病,我们怎么对待长辈,孩子就会学着榜样来对待我们,我们要留意,即使极微细的言语行为,都尽量体贴病患无可奈何、痛苦的心境,老人家自己也不愿意发出臭味,现在每三到四人中就有一人可能患肿瘤,假如是我自己,也无法发出香气,他是不得已的,您能多一分包容,就添一分福气。”

因为他看不见医生,就都很仔细的问、很仔细的倾听。“我这个病到底怎么样,你告诉我实情没有关系,我就是唯一挂念,我的儿子还有一个没娶媳妇”。唉!人真有无穷的烦恼啊,这么痛苦了还有‘儿子没娶媳妇’一大堆的事。

一个人没有能够顾自己以前,实在没办法照顾其他什么人,没有办法超越过自己的苦海时,实在也没有办法度任何人超越苦海。

还有一个患者,胸前剌龙刺虎,大概以前曾一度是叱吒风云的人。自从他得了口腔癌以后,很难能可贵,他开始发奋,真诚的忏悔,他说:“我是活该”!他没有一句的怨言,又很诚恳忏悔,帮助其他病人,尽力修善,对别人而言,有如世界末日的状况,他却勇敢坦诚地将它化为洗心革面修功补偿的良机,虽经历了许多落泪的苦楚,但终于突破而胜利了,内心的胜利,还比身体的胜利更可贵。

常常可以听到病人埋怨:“我这一生不曾坏心毒行,也没做什么坏事,天公无眼,竟让我得这款病,这么痛苦,”

然而,让我们深深反省,真的吗?

真的没有坏心毒行?

真的都没做过坏事,那显然是圣人了。

假如对照佛陀的教导,从小到大,遇不如意事就生气,出言不逊,贪吃、为口腹之欲,不惜小鸡儿丧母成孤儿,不惜小猪一家生离死别,说不诚实的话,做事不认真,对父母多顶撞,不体贴………无一不是贪嗔痴的坏心眼。

种过果菜的人都了解,种子虽小,长出的树木果实不小!

果报没有现前时我们可能勇敢地说他人坏话,或在愤怒中伤害别人的心,勇敢慷慨请宾客吃活海鲜,果报现前才知苦不堪言,苦时便求消业障,广公老和尚说:“须从身口意消根本业障”

,换句话说,为了自己营养贪吃时,想到这鲤鱼、这泥鳅也是十方如来怜念的众生,如此算来也是我兄弟,如来在念它、母亲在等它;本来想大发脾气的事,因了解到幻化,而不再动怒;忍不过很想骂人时,想到他也是阿弥陀佛日夜忆念垂手要救度的人,他也有被业力束缚不得已的苦衷,就转而念佛忆佛,能积极转变自己,不被一向习惯性言语、行为、意念所障碍,业障就会消除,疾病的苦也会在慈悲柔软的心念中销融化解。

有一位南投名间国中的老师,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病人,每天我在病床旁边,总抱著一种学习的心境来倾听他们的教导,他来住院的时候,肿瘤已经蔓延到脊椎骨,压迫到脊髓神经,双脚完全不能动了,经过紧急放射治疗以后,勉强可以撑拐杖活动,近在旁边(在我们走起来是二、三步)的厕所,对他来说是遥远的距离。

每每看他奋斗着从床上起来,撑著上厕所,虽然他的身体非常虚弱,但眼睛非常的有神,后来他更衰弱,吞咽很困难,讲话也很困难,肿瘤侵蚀了脑神经,睡觉的时候眼睛也没办法闭上,后来腿又骨折,在这种病况中,他告诉我:“可惜啊!

我现在已经不能教书了!”

(他曾经是一位非常认真教学的老师),他说:“我经历人生这么大的磨难,这么大的痛苦,我了解这个人生,了解一切人的痛苦,我会更加的来爱护学生,可惜我已经没有机会了!”

我说:“您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老师,光是在受苦中能发这样子的愿心,就是非常令人尊敬的。”

他从床上奋斗着要起来,但只能将头抬离床铺半尺至一尺,我们是一跃而起,他奋斗得满身是汗,只能拼三、四十度的距离,但是他很勇敢,他告诉我说:“我今天可以爬到这样的距离。”

对我来说,他起身三、四十度的这个角度,比我看“飞跃的羚羊”

在“世运会”

上飞腾更有意义,因为这里头包含了他想要奋斗着起来,再继续站在讲台上来爱护学生的那种爱心。

我们每天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常常计较芝麻小事而自寻烦恼,对工作也多埋怨,有身体也不做好事,想想啊!

一个已经躺在床上的人,他就是苦于没有机会能更多爱他的学生一点、多照料他的学生一点,虽然他终于没有能再站上讲台,但他那一念真诚的心,已经使他站上了永恒的讲台,作我们千千万万人的老师。

曾有位末期舌癌的患者,他的癌已从舌头穿过了下巴长到整个下颚满满的,他从强健可以走路,到需要二个女儿搀扶,到坐轮椅,到没有办法动弹。这个癌腐烂,每天滴滴答答的流脓,他每次来换药的时候,就问我:“为什么越长越大呢?”(他已经讲话讲不清楚了),就这样无力地躺着,我给他换药洗这个创口,他那种眼神,好像问着“我到底会不会好呢?我快要死了吗?”那一种害怕的神情啊!这是恒河中生死的影像。

一切众生在面临死亡时,都是感觉孤单、害怕、恐怖的,即使一位有八十多年人生阅历的老母亲,当她六十岁的儿子去世时,她依然会依在我的怀中哭得像一个无助的孩子,颤抖又冰冷……。

有一回去听经时经过中华路,天冷了,卖鹿肉的摊子正新开张,末学骑摩托车过去,正望见笼中三只鹿儿相依偎,那眼神多么熟悉!

多么像末学每天所看到病床上彷徨的眼睛,“我快要死了吗?

救救我!

无论用什么药,什么方法……”

可怜的小鹿,放了它们吧!

放它们归回山林吧。

它们的呼吸一旦停止,用什么方法也无法再让它奔跑,赶紧找卖鹿肉的先生商量,请求不要杀它们,我们听经回来会来为它们赎命放生,卖鹿肉的人一听放生,沉重地感慨:“我是养鹿爱鹿的人,不曾杀鹿,因为经济失败,不得已今天第一次要杀鹿,我也很痛苦”



听了他的话,末学不禁要哭出来,众生造业受报中都有着不得已的苦衷,其实每一个人内心都有悲悯的佛性,这也是阿弥陀佛不断宽大包容,只期盼我们一念回心向光明的原因。

几位学长慈悲照料鹿儿过夜,清晨将它们护送去皈依三宝,归回山林,希望它们永不再被网捕,也愿网捕之人,发菩提心,逢善因缘,改行转业,莫继续杀生而尝苦报。

病人床下或桌上,常常都放着一小锅或一小盆活泥鳅、活鲤鱼,准备进补,末学每去查房就听见鱼儿挣扎跳动的声音,有一次去看一位二十七岁患乳癌的小姐,她是位基督徒,这年龄患了乳癌,您可以想像她内心的痛苦,在检查台上她的双手总是僵冷的。

那天一进病房,就听见床下一些跃动,末学心中一阵触动,就告诉患者说:“我听见您床下有人向我们求救!”

她瞪大了眼睛,末学问她:“当您知道得了这病时,一定很希望有人救您对不对?”

她点点头,末学告诉她:“床下的小泥鳅,想到它快入热锅,心中的感觉就和您这时心情一样,您愿意作它们的耶稣?

它们在向您祈祷,您看!”

我们一起看着鱼,她的眼眶红了,末学说:‘您发心救他们,当您有困难时,自自然然会有人来救您的!

’她欢喜地答应放生了,台中商专的学长慈悲地来为她放生,鱼儿新生的欢喜,似乎也鼓起她颓丧的生机。

末学有时向病人说:“您这锅活鱼卖给我好吗?”

病人常答:“医师您要吃,送您吃好了。”

末学说:“我吃素、不吃鱼,我希望买您这锅鱼去放生,以此放生功德祈佛保佑您能像这鱼得获释放一样,重获健康,早日回家团聚,不再受病苦。”

濒临生死交关,已饱受苦楚的病人通常一下就能领会“我和鱼儿一样,鱼儿和我一样”

,而将心比心发起悲悯。

一念之慈,和风甘露,患者去放鱼重生的感触与心意,远比吃鱼更能滋润他们的生命,鼓舞他们的生机!

有一个年轻人,半夜出去,可能看了不良少年一眼,就被捅了一刀,躺在路上,后来被抬到医院里头来,他的肠子跑出来,肝受伤,胆也破了,记得那天半夜我们替他开刀,在开刀前因为他没有半个家属能够赶到,院方只好先给他照相,免得这个刀开下去有个三长两短,将来不知如何承担,(在我们这个社会,救人也不太容易就是了)。

他才刚刚订婚还没结婚,您可以想像他未婚妻后来赶到惊慌的样子。

我们肚子里头并没有装一些很美观的东西,佛告诉我们‘不净观’,我们可以常常的观想一下。

如果相亲的时候拿一张肠子露出来血淋淋的照片出去,能够答应的人,恐怕很稀有吧!

有病人作骨科治疗,由腿上面插一枝金属棒进骨,再穿出对边皮肉来,下面也插一枝,穿过皮入骨肉,再穿出来,你可以想像到病人当时脸部的表情和哀叫声。

惨厉的哀叫声,可以令闻者都心酸凄恻。

啊!

如果是我们会有什么微笑安详的表情吗?

大家自己揣度一下。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