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一来来四个(2/2)
刚开始大家兴奋喧闹,没大没小,似乎通过互相挖苦和貌似伤害,来确认当年的融洽和逝去的感情。
然后是喝酒中的不服气,这是扳平比分的机会。
比如在同学会中,有一个人当了大官,虽然他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但气场完全盖过了过去的同桌和发小,甚至也盖过了暗恋中的情敌、想象中的竞争对象、球场上的比赛对手。
在这第一局见面时,有人输了,就得在喝酒时挣回来,这是常态。
凡是这种同学会和战友会,到这时候,就差不多该散伙了,拉上一两个多年不见的知己搞私下活动,明天再约就是收获了。
这酒席,喝不喝,喝多少意义已经变了,没多大意思。
但今天这个战友会,总体还保持得比较亲热。没有互相暗中较劲的地方,也没有谁不服气谁。看得出来,那个向班长,在部队时,就比较高傲,跟首长开车嘛,当然比基层的人要气派些、口气要大一点、神气要洋一点。但今天,他没有特别表现出优越感,主动给大家倒酒,也不狂妄向别人挑战。有时倒点酒跟我喝时,用酒杯敲敲玻璃转盘,丢个眼色过来,我们相视一笑,这酒喝得舒服。
如果要开好战友会或同学会,所有人都必须克服攀比和嫉妒这两样情绪,这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克服起来好难。要大家都自觉克服,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今天,大家都克服了。为什么呢?自卑和自傲都来源于心灵中的不自信,他们四个在部队培养了自信,今天的境遇也差不多,四个人约到一起到北京来看班长,估计平时也合得来,有情绪的磨合,互相适应了。再加上,他们不会对我的班长有嫉妒情绪,因为班长太成功,离他们太远,他们只会羡慕,不会嫉妒。
人就是这样的,只会嫉妒离自己近的比自己好一点的人。如果这个人离自己远,还大大超越自己,甚至此生没有超过的希望时,就是羡慕和崇拜了,或者还是向第三者吹牛的谈资:“某某,听说过吧?当那大的官,挣那多的钱,我要敬他酒,他敢不喝?我们是一起扛过枪的战友呢。”
这就是人性。
当然,他们更没有嫉妒我的理由。原来,我在部队的身份是个新兵,是个孤儿,在他们面前是没有多少地位的。但是,他们当年倒也还尊重我,因为我是个大学生。今天,他们知道我发财了,也对他们依然尊重,他们觉得很满足,很高兴。
没有嫉妒和攀比的故人聚会,是个好的聚会。
厨师一片一片地将鸭肉切下来,我们一杯一杯地喝,从第一杯酒的故作豪情,到现在缓慢的叙述,一个个人生的故事,徐徐展开。
首先展开的当然是我班长的故事。
赵班长说到:“老陈和我一起回到县民政局报到,我回到我们乡镇,他到了县城。
因为我关注编制,他关注地方。
我父母承包了一个果园要到期了,我得回到镇政府工作,哪怕当个工人,也是政府的工作人员,好活动关系,把果园承包这事搞定。
我父母的决心是明确的,在政府打下手,也是政府的人,村里就没人欺负了。
老陈非要到县城工作,一个县办企业,我当时就跟他说,企业编制不好,不稳定。
他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搞好,就留在了县城。
关键是还有一个因素,他当年与老婆结婚的时候,他老婆的愿望就是想进城,他也跟我说过。
如果自己在县城扎了根,把父母接到县城,医疗也方便些,他家的情况,大家都知道,父母长年生病,他也是为家庭考虑。
谁知道,后来厂子倒了,他反倒失业了。”
另一个班长姓李,他说到:“老陈失业的时候,那是真惨啊,钱没钱,县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一个铺盖卷,一个行李箱,就回来了,铺盖还是部队发的那一套,我帮他搬,他真没东西可搬,选择错了,命运差了,英雄也要流泪的。幸亏老向义气,给他贷款买了车,算是有个衣食。”
向班长摆了摆手,表示谦虚:“我当时在县政府,有那个关系和条件,你们有条件,还不是一样要帮?一起出来的人,混成这样,谁看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