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611章 鞑奴的动向 一

后宫的事暂且不提,只说第二天的朝会。

/p 刘永坐在龙椅上接受了百官的跪拜。

/p “都起来吧!”

刘永在这朝堂上说话就是这么的随意,因为他不想把一个可以谈事情的朝会弄得紧张兮兮的。

/p 他觉得轻轻松松的环境会让这些大臣们畅所欲言。

/p 这的确是有效果的,这这样一说,这些大臣们,每个人的脸上都轻松了许多。

/p “今天我们还要讨论一下关于攻打鞑奴的问题。

你们都说说,看看我们是立刻攻打鞑奴的好,还是继续建设经济,等鞑奴攻来再做回击。”

刘永坐在龙椅上说出了今天的朝会议题。

/p 一个大臣站出来拱手说:“回禀陛下,臣以为现在鞑奴不来攻打,正好黑了我们发展经济的时间。

所以,还是不攻打的好。”

/p 刘永点了点头。

/p 又一个大臣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回禀陛下,臣的意思却是恰恰相反。”

/p 刘永笑了笑,哦了一声。

这种情况他早就预料到了。

这也正是他想要看到的场面。

看看究竟是支持那一的方案的多。

/p “好,你说说看。”

刘永说道。

/p 那大臣说道:“回陛下,微臣以为,现在鞑奴那边也是在休养生息。

所以此时攻打鞑奴就是一个出其不意。”

/p 听完了这位大臣的话,刘永也是点点头,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听。

这叫做什么?

这叫做集思广益。

有句古话说的好,叫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这么多人,肯定能研究出一个正确的方针来。

/p 当然了,在这样的议题下能发言的大臣,基本上都是专门儿研究国际关系的。

将来,刘永还要成立一个外交部,专门儿处理对外的关系。

只是眼下暂时不用。

毕竟现在也没什么外交。

/p 当然了,作为大臣,不管你是管理那一部分的,你都要心系国家的。

现在这样的议题也是要参与其中的。

不能做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

而且刘永是最不喜欢这样的人了。

/p 第一个大臣又站出来说道:“王大人,就算是鞑奴也在休养生息,难道他们就不设防了吗?

就没有做战争的准备了吗?

我看恐怕不是吧。

你说的可能是对的。

鞑奴的经济情况和我们相比也强不那里去。

但是王大人你也别小瞧了鞑奴好战的心。”

/p 那姓王的大臣回击说道:“李大人,找你这么说是害怕鞑奴了?”

/p 李大人呵呵一声冷笑说道:“我怕了?

真是说笑,我恨不得喝鞑奴的血,吃鞑奴的肉呢。”

/p 王大人说道:“既然不怕,为什么说鞑奴好战?”

/p 李大人笑着说道:“王大人,难道鞑奴不好战吗?”

/p 这时又一个大臣站在了出来说道:“李大人说鞑奴好战,没什么问题。

鞑奴的本性就好战的,喜欢杀戮的。

大漠的环境和他们的部落制度,养成了他们杀伐成性的习惯。

不然他们怎么能打到遥远的西方,巴州去呢。”

/p ;

李大人说道:“赵大人所言极是,那鞑奴即使好战,那就不怕战争。

他们最怕的就是治理国家。

微臣以为,就让鞑奴治理国家的话,用不了几年的时间,他们就会自行的土崩瓦解的。”

/p 这位李大人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人,现在供职于礼部。

他平常就喜欢研究华汉对于鞑奴的对策。

/p 王大人说道:“李大人,你说的鞑奴自己治理国家几年下来就会自行的土崩瓦解,这恐怕是耸人听闻了吧。”

/p 李大人说道:“难道不是吗?”

/p 王大人说道:“那就请李大人指点一二了。”

/p 刘大人笑了笑说道:“王大人,尽管陛下为我们汉人夺回了这半壁江山,可这半壁江山在鞑奴的治理下成了什么样子?

王大人不会看不到吧。”

/p “百业凋敝,但这其中也有我们汉人在不作为的原因。”

王大人说道。

/p “那还深处北方的我们的同胞就有作为了吗?”

刘大人质问说道。

/p 王大人说道:“李大人的说话有些片面了吧?”

/p 李大人笑了笑说道:“片面?

一点儿也不。

如果陛下不打回来的话,现在的这半壁江山的经济情况只能是越来越差。

老百姓定然要反抗。

到那时候,即便是鞑奴残暴镇压恐怕也是于事无补了吧!”

/p 这位李大人说的也不无道理,刘永坐在龙椅上就是这样想的。

历史上,王朝的溃败往往就是因为农民起义。

而农民起义的原因就是因为当局者的暴政,让老百姓们活不下去了。

为了生存,也只能是揭竿而起了。

/p 就想这位李大人所说的一样,鞑奴的确是不会治理国家。

因为他们在大漠里还是十分低级的部落的制度。

一下到了这封建的社会制度,王朝的制度,他们现学也学不来的。

而且大多数的汉人是不愿意为鞑奴做事的。

/p 这样一来,首先国家的经济就会越来越低迷。

人们的生活水平就会一落千丈。

相比前朝的大华时候的生活水平可谓是天壤之别了。

/p 经济不好,朝廷就没有收入,可朝廷却要维护贵族的利益,断了谁的吃喝也不能断了贵族的吃喝。

而且整个行政体系也需要大量的钱来来运营。

你总不能不给公务员法薪水吧!

/p 这样一来,朝廷就需要大量的金钱才能使一个这么庞大的国家运转起来。

对于朝廷来说,没钱就是寸步难行。

/p 但是经济不好又收不到钱,这么办,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增加各项税负,增加一些税种。

只有加大税收才能充实国库。

/p 这样一来,苦的就是百姓了。

大华朝的时代,为什么百姓们的生活都听好的啊。

那就是因为朝廷一直以民生作为主政的方向。

/p 别的不知道,刘永知道大华朝时期,社会的保障体系是做的最好的,就说个个大城市的安置房和廉租房吧。

让一些无家可归的人有了安身之地。

不仅仅是安身有地,衙门还帮着那些个事业者安排工作。

让他们劳有所得,不至于沦为乞丐,或者是饿死。

/p 鞑奴如果不懂的治理国家的话,灭亡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p (laoqu123=老曲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