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小城风光 九(1/2)
吃过早饭,时间还早,也不急着去仙乐坊。
这次,刘永是要明目张胆的的去的。
这形容虽然不太恰当,但也说明了刘永不想像昨天似的伪装起来。
其实,一正大光明跟我给贴切些了。
/p 他吩咐人备好马车,他只和张惜惜,带上护卫和太监宫女儿。
/p 完事后,他就独自去了书房。
现在他始终是不忘学习的。
学了一会儿,实际上就是看了一会儿书。
太阳已经高高挂了。
/p 这时他起身出了书房,让太监去请张惜惜,就是可以出发了。
/p 张惜惜在已经等不急了,立刻出来,和刘永相伴坐进了马车。
而林青柔,欧阳兰兰等前来相送。
/p 马车出了宅院,驶向大道,一路向北而去。
一路上,行人认出是皇帝的马车,纷纷就地跪拜。
/p 两刻钟的时间就到了眉州城的青楼乐坊的聚集地,杏花大街。
眉州城的街道多以花来命名。
比如梅花街,牡丹街等。
/p 马车的车窗是打开的。
当进入街道的一刹那,张惜惜的身子不由得一动。
她的心也随之一动。
/p 此时故地重游却是忐忑不安的。
/p 刘永握住了她的手,才算是稍稍的安定了些。
/p 她扭头看着外面熟悉的街景,竟然是没什么变化。
她忍不住探出头去看。
这街道真是没什么变化。
,在这惨白的眉州城可谓是风景此处独好了。
/p 这一点也感受到了。
/p 当张惜惜看到完整的街道的时候心里的忐忑消失了大半,但心还是悬着,因为她还不确定仙乐坊是否还在。
/p 路边依旧有行人跪拜皇帝。
/p 但同门不在张惜惜和刘永的眼里,街道的风光才是他们所关心的事。
/p 刘永说道:“没想到啊,这杏花街竟然保存的如此完整。
看来鞑奴人也不忍心毁坏这烟花浪漫之地啊!”
/p 张惜惜默默不语,她的心已经到了仙乐坊。
/p 其实,刘永和张惜惜不知道,此时车队后面有很多的百姓和跟着,他们不是为了要看皇帝一面,而是想着为皇帝守护车队。
壮车队的声势。
这是他们自发的,浩浩荡荡的就像是跟随皇帝出征的军队。
/p 马车终于停在了仙乐坊门前。
/p 张惜惜闭上了眼睛,她都不敢看,不敢下车了。
只听到刘永说道:“爱妃,我们下车吧!”
她才缓缓的睁开眼睛。
/p 这时候,刘永已经先下了车了。
而紫儿就伸手等着扶她。
她看到了紫儿的脸色无异,心放下来。
把手伸给了紫儿。
/p 紫儿把她扶下马车,她低着头,鼓了鼓勇气抬起头来。
眼前已经是跪了一大片。
头在高些,仙乐坊高高的门脸儿依旧。
这一切都是还是原来的样子,没有变,没有变。
/p 再看跪下的人,最前面的一个华发老妇人。
她低头跪着。
很恭敬的样子。
/p 张惜惜认出这就是吴妈妈,然后的她的眼睛四处搜寻,搜寻着她的几位好姐妹。
但是这些人都低着头,看不出来。
/p “民女参见陛下,宁妃,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宁妃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p 张惜惜想说都起来,但是刘永已经走在了前面,她也只好跟在后面。
/p 刘永在太监的引导下走进了仙乐坊,张惜惜也跟着进去。
对面已然是那宽阔的楼梯。
刘永第 一时间想起了他第一次看到张惜惜一身白袍出现在楼梯上的情景。
现在想想依旧是那样的惊艳。
/p 此刻,他忍不住看看身旁张惜惜。
可张惜惜却是惦记着姐妹们。
最好的那四位。
/p 刘永接着向里面走去,直接上了楼梯。
后面仙乐坊的人都低头跟着。
/p 到了二楼,刘永直接坐到了舞台上的准备好的椅子上,而张惜惜就坐在他的身边。
仙乐坊的跟上来人又跪下参拜。
/p 这时候,刘永才说道:“都起来吧。”
/p 众人都起来。
/p 另张惜惜高兴的是,四位好姐妹她看到了三位。
分别是莲梅,紫竹和最小的清荷。
她们也都老了。
/p 这时张惜惜惊喜后的第一感受,可是年龄最大的水姑呢?
她的心又紧张起来。
/p “吴妈妈。
你可还认得朕?”
刘永问吴妈妈说道。
/p 吴妈妈赶紧说道:“回禀陛下,老身认得。
认得。”
/p 张惜惜看到吴妈妈的头发全白了。
脸上的皱纹一道一道的像是田地里垄沟。
/p 这时候,刘永看看张惜惜,示意她可以问话了。
/p 张惜惜会意,就点了点头。
然后问道:“吴妈妈,你的身体可好啊?”
/p 吴妈妈赶紧恭恭敬敬的回道:“回禀宁妃娘娘,拖娘娘的福,老身还过得去。”
/p 张惜惜点了点头,又问道:“这些年你们是怎么过来的?”
/p 吴妈妈回答说道:“这些年来可是难杀老身了。
老身和众姐妹们能在鞑奴的手里活下来已经算是奇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