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32章 逼封军师(1/2)

蒙得恩收到东王府盖有东王印玺的奏本,大吃一惊。

前些日子,东王府与天王府之间沟通联系,要么是派信使口头表述,要么使用非正式的文书,加盖“东殿主将”

私印、“顺天侯”

公印两枚印章。

天京事变后,吴捷组织“东殿”

联盟,起兵靖难。

作为东殿盟主,吴捷自封为“东殿主将”

,刻有一枚“东殿主将”

的私印。

“东殿主将”

合法性不足,“顺天侯”

官职卑下。

与天王府打交道,吴捷合用两枚印章,稍有底气。

尽管如此,天王府内蒙得恩、洪仁发等人仍然私相嘲笑吴捷。

在天王府看来,吴捷兵锋虽盛,一无印玺,二无王爵,不过是个暴发户。

等吴捷正式奉上盖有东王印玺的奏章时,蒙得恩懵圈了。

东王府那边有了东王印玺,也就恢复了法统,可以继续行使军政大权。

蒙得恩知道,吴捷连上三份奏章,只有第三份奏章第三条最为紧要:由傅尧继续东王爵号、正军师官职,由吴捷代行正军师之权。

杨秀清本有两个儿子,由正宫娘娘所生,均已死于天京事变。

历史上,洪秀全为杨秀清平反后,把自己的儿子洪天佑过继给死去的杨秀清,让洪天佑继承了东王爵位。

傅尧是傅善祥的儿子,这是无疑的。

可是,早在1853年秋天,傅善祥就离开了东王府,八个月后产下傅尧。

天国舆论认为,傅善祥犯有大错,才被杨秀清逐出东王府。

而傅善祥之前是东殿内簿书,没有东王娘娘封号。

让傅尧继承东王爵位,合适吗?

不仅如此,吴捷还要傅尧继承天国正军师的职位。

一个两岁大的孩子,如何掌管天国军政大权?

吴捷声称暂行正军师之权,谁知这个“暂”

字要持续多久?

可吴捷有兵权,掌握天京城防,又在靖难中立了大功。

他的奏章上语气强硬,毫无商量的余地,这可如何是好?

无奈之下,蒙得恩只得亲自来到东王府,当面向吴捷求情。

天京事变后,蒙得恩俨然已是天王府内的顶梁柱,府内大小事务都由蒙得恩说了算。

洪秀全治国不行,治家也不行。

洪家兄弟贪鄙无能,不通事理。

洪秀全正妻为赖莲英,赖莲英本就不被洪秀全喜欢,是个没有见识的农家妇女。

至于赖氏兄弟,也早已被杨秀清打击得一蹶不振,死的死,逃得逃。

如今太平天国主少国疑,却只能让蒙得恩这个外人辅政。

幸亏蒙得恩忠心耿耿,天王府内人心才算稳定下来。

这段时间一来,蒙得恩寸步不离天王府,可谓鞠躬尽瘁。

京城大变,形势不明,各地镇将人人自危,谨守防区,发往天京的文书并不多。

若有紧急军情,东殿镇将的文书多走天京南门,交由吴捷办理。

北殿、燕殿文书多走天京北门,交由秦日纲办理。

吴捷那边,多独断专行。

秦日纲那边,小事独断,大事则奏明幼天王处理。

这难免要造成许多混乱,重新统一军政势在必行。

蒙得恩此行赴东王府,也有意要和吴捷商量个章程出来。

进入东王府后,蒙得恩留心观察各处殿宇。

尽管府内还隐约透着一丝血腥气,但东王府各处房屋楼宇、花草树木已经修缮一新,效率不可谓不高。

蒙得恩在心里啧啧称叹,觉得吴捷确实有本事。

相比之下,天王府荣光门处还很残破,与天王九五之尊的身份十分不符。

吴捷已在东王府第二进院落的“参护厅”

等候。

杨秀清生前,参护厅为“天父”

下凡后官员跪听圣旨或外臣议事的地方。

一见面,蒙得恩便抢先向吴捷行礼。

他是春官又正丞相,吴捷是顺天侯。

蒙得恩官职低于吴捷,故应向吴捷行礼。

礼毕,蒙得恩说道: “顺天侯在靖难中立下了天大的功劳。

敝人庸碌无能,一直在天王府忙得不可开交,却始终没有干出什么眉目,也没能及时拜见顺天侯。

请顺天侯见谅,见谅。”

吴捷正大咧咧地坐在参护厅虎皮主位上。

蒙得恩是天王府重臣,曾多次到过东王府参护厅。

那时,杨秀清往往高踞主位,身前侍立亲信刀牌手,身后有仕女随时打扇,排场甚大。

吴捷端坐虎皮主位,明显是一种僭越。

但他似乎不以为然,笑道: “丞相如今掌管天王府,位高权重,事务繁忙。

我早该过去拜访丞相,向幼天王请安。

奈何听说天王府内正忙着为老天王办葬礼,我这边也在忙着清剿北殿残余,一直竟不得空,没有及时晋见幼天王。

也请丞相见谅,向幼天王转达我的歉意。”

蒙得恩当然知道这些都是托辞,替吴捷掩饰道: “顺天侯一心为公,天国上下都是看在眼里的。

这次天京事变,要不是有顺天侯起兵靖难,真不知该如何收场。

顺天侯虽未亲自来天王府,却不时派佐天侯等人来天王府嘘寒问暖。

又向幼天王馈赠瓜果蔬菜,幼天王心里高兴得很,经常夸奖顺天侯是个肱骨之臣。”

开局还算顺利。

蒙得恩一直在绕圈圈,迟迟不肯进入正题,绝口不提东王府三道奏章。

吴捷见状,也就不想再和他绕圈子,神秘兮兮地说道:“丞相可曾知道,安庆那边,翼王又搞大动作了。”

石达开起兵靖难,十万大军兵临城下。

最后,吴捷却与秦日纲、蒙得恩联合,逼退了石达开,让他无功而返。

石达开十四岁时就开始行走江湖,他广交江湖豪杰,得到天地会大头领罗大纲、大头羊张钊等人的赏识。

十六岁时,正在广西传教的洪秀全、冯南山亲自拜访石达开,邀请石达开参加太平军。

二十岁时,石达开便得封左军主将、翼王五千岁。

二十二岁,他出任太平军西征军统帅,指挥太平军在皖、赣、鄂、湘四省开疆拓土。

可以说,石达开少年得志,一路顺风顺水。

哪知道,天京事变中,他不仅赔上了全家老小,还被吴捷、蒙得恩耍了一道。

他哪吃过这种哑巴亏?

一回到安庆,石达开便发布了一则迷惑性极强的公告,声称自己全家被屠,忠而被疑,号召太平军加入翼殿。

公告说:石达开“自恨无才智,天国愧荷恩。

惟矢忠贞志,区区一片心,上可对皇天,下可质古人。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