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推广法币(1/2)
新的法币已经铸成,开始在市面上流通。
铸币厂厂长华蘅芳带着一套样币,像吴捷汇报法币流通情况。
华蘅芳和徐寿一样,都是江苏无锡人,也是吴捷的老乡。
他比徐寿年轻15岁,因同样热爱数学而结为忘年交。
后来,两人结伴自费到上海墨海书馆学习西学,向墨海书馆前辈李善兰研学数学。
吴捷镇守镇江期间,与墨海书馆取得联络。
墨海书馆内的王瀚、李善兰、徐寿、华蘅芳等华人学者先后加入复兴会。
任职九江实务学堂期间,年轻的华蘅芳开设高等数学、几何、测绘等新学科,翻译了大量西方科学书籍。
任职中兴公司期间,华蘅芳功勋卓著:发明氢气球用于气象观测;参与设计火炮,计算弹道,制作火炮射表;改进机床,设计高强度镗床…… 为表彰华蘅芳的功绩,吴捷提拔他为复兴银行铸币厂厂长。
他改进西式铸币机器,在短时间内设计、制作出了法币,为币制改革立下汗马功劳。
不过,据华蘅芳汇报,民众很欢迎硬币,对纸币却不太感冒。
这也不出吴捷所料,硬币由贵金属铸成,一分钱一分货。
纸币在本质上只是纸张,从表面上看不出它的价值。
华夏历史上,统治者为了缓解财政危机,经常滥发纸币。
这种纸币不能兑换金银,如同废纸一般,给民间留下了极为糟糕的印象。
法币为信用货币,可兑换白银。
但老百姓的观念,一时之间是难以扭转的。
对吴捷看着案头上的样币,陷入了沉思。
眼前的样币收藏在一个红木匣子里,纸币有20元、10元、5元、2元、1元五个面值;硬币有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七个面值。
其中,1元、5角、2角三种硬币为银制,其他为铜制。
复兴银行所铸硬币,形制统一,成色优于清朝官制铜钱、银两,受到民间欢迎。
一元法币硬币可与世界通行的西班牙银元、墨西哥银元相媲美。
该硬币与洋元含银量相等,可直接一比一兑换。
为了推广法币,复兴银行铸币厂引入了西式机器,在纸币防伪、硬币成色上面,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印币的成本并不低,但民间对法币信心不足。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军政府的公信力、复兴银行的信用、法币的可兑换性,尚且有待时间的印证。
吴捷抚摸着匣子里的法币,就像抚摸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
法币纸币采用特殊纸张,加入多种防伪技术。
以当前中外印刷技术看,法币纸币几乎不可能被伪造。
每个面值的纸币上都画有复兴会的会徽—一片树叶,象征着华夏的领土,上下标有复兴银行字样。
为了提振百姓对法币的信心,纸币上印有“凭此币可兑换等值白银”
十个字。
20元法币,以长江三峡为背景,印有吴捷的头像。
10元法币,以昆仑山为背景,印有教育部部长王瀚的头像,表示复兴会重视教育。
5元法币,以黄河为背景,印有科技部部长徐寿的头像,表示复兴会重视发展科技。
2元法币,以秦岭为背景,印有工商部部长唐廷枢的头像,表示复兴会重视发展工商业。
1元法币,以鄱阳湖为背景,印有工人、农民、士兵的头像,表示复兴会依靠底层群众、保护底层群众。
各类硬币,正面为吴捷的头像,背面为复兴会的会徽。
这么好的货币,得想办法加快推广才行。
吴捷对华蘅芳说:“若汀,你我是老乡,都是江苏无锡人。
你本人劳苦功高,对复兴会贡献甚大。
不久前,有人告发你,说令尊在无锡组织团练,对抗太平军。
“这事你应该也知道。
我并不反对令尊的行为,更不会因此减轻对你的信任。
我把你提拔为铸币厂厂长,希望你不要有思想包袱,继续为复兴会发光发热。”
华蘅芳满含热泪,说道:“多谢会长信任,我一定不会辜负会长的期望。”
吴捷带上华蘅芳,在卫士曹子川的陪同下,走上九江街头,实地调查法币流通情况。
三人来到一家书铺前。
书铺里左侧摆着传统书目,有经史子集,也有诗词小说,但冷冷清清。
右侧摆着新式书籍,前来购书的人甚多。
正在销售的书籍有九江实务学堂出版发行的科普书籍,也有司法部编纂发行的法典,甚至还有翻译自海外的外国书籍,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巴克勒的《文明史》等。
见来了客人,一位年轻的伙计赶紧迎了上来,神秘兮兮地说道:“三位爷,本店里刚进了一批汉英字典,只要一元法币,有没有兴趣?”
曹子川知道这里面的门道,说道:“汉英字典定价多少?”
伙计态度有所冷淡,说道:“这位爷,字典定价三角。
但您知道,这玩意有价无市。
最近政府占了整个江西,好多南昌人、赣南的人跑到九江买书,真是洛阳纸贵。
“您要按原价买,就得排队订购。
我估摸着现在的情形,您估计得排一个月。
要是您等不及,咱这新来一批货,还未上架。
您要买,只需一元,立马就能拿到。”
曹子川笑道:“你这小子,这可是哄抬物价,小心我告你一个投机倒把罪。”
那伙计脸色大变,赶紧赔笑道:“这位爷,请息怒,咱这也没办法。
这汉英字典最近紧俏,物以稀为贵。
咱店老板走门道进了一批货,本来进价就贵,咱卖一元,也赚不了多少。”
吴捷笑道:“我买五本,你先拿五本过来。”
那伙计脸上乐开了花,说道:“这位爷好大的手笔。
只是咱老板定有规矩,一人限购一本。
您三位爷,只能卖您三本,如何?”
吴捷点点头。
那伙计高高兴兴地钻到后台,不一会儿拿出三本字典,用过期的报纸包着,小心翼翼地递了过去。
曹子川接过字典。
吴捷拿出一张5元的法币。
那伙计瞬间就懵了,说道:“这位爷,咱店里有规矩,只收硬币。
您需付三元法币,给小的三块一元法币就行了。”
曹子川怒道:“你这小子,纸币与硬币不都是法币吗?
纸币轻便,硬币笨重,纸币便携,硬币麻烦。”
那伙计无奈,只得叫来了老板。
老板却是见过世面的,认识吴捷,正要向吴捷行礼,被曹子川拦住了。
于是几个人到店铺后台说话。
店铺老板小心解释道:“非是小的不愿使用纸币,只是咱这书铺小本买卖,来买书的顾客少半是本地人,大半是外地人。
本地人买书不多,多使用铜钱、法币硬币交易。
“外地人买书多,多携带银两买书,咱也习惯用银两与他们交易。
总的算下来,咱还是用银两的多,用纸币的少。
再说了,老百姓对纸币接受度不高,纸币与白银兑换也不方便。”
推行新币,总归会有阻力。
听书铺老板的语气,并不激烈反对新币,只是对此怀有疑虑而已。
吴捷想了想,说道:“纸币币值大。
1元纸币等同于1元硬币,相当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