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伏击王开化(1/2)
吴捷率领三千左七军进入湖南,所遇的困难超乎想象。
第一,道路崎岖。
从吉安往西进入湖南,北有武功山山脉,南有井冈山山脉,周围群山环抱,道路崎岖,只有两条大道。
一则经江西莲花县,绕道景阳山,进入湖南茶陵州。
二则经湖南永新、宁冈,绕道井冈山余脉,进入湖南酃县。
第一条路相对短直,无须翻越大山。
王錱进攻江西,选的就是这条路。
王錱已经夺占了莲花县。
吴捷要想走第一条路,就得穿越敌占区。
第二条路相对长、曲,需要翻越井冈山,但途径都是根据地,相对安全。
几经斟酌之后,吴捷决定选择第一条路。
第二,后勤压力较大。
湘、赣边界群山连绵,道路崎岖,没有大江大河。
左七军打仗,一向依赖右二军三师输送粮草。
没有通航的河流,左七军行军只能靠骑马、步行,粮草输送只能靠骡马、小车。
吴捷之所以甘冒风险,选择经莲花进入湖南茶陵州,主要基于后勤上的考虑。
按照他的设想,一旦左七军进入湖南,王錱必会放弃莲花县,回军救援。
这样一来,后勤粮草便可走莲花至茶陵的大道,平坦通畅。
第三,脱离根据地,敌情、社情、地形都不掌握。
左七军打下吉安府还不到一年时间,在此投入精力不如矿藏丰富的袁州府、赣州府多,群众基础相对薄弱。
进入湖南后,那里是敌占区,又是死对头湘军的老巢,地主团练武装遍布。
左七军一不熟悉地形,二无群众基础,将在湖南面临严重的困难。
惟其如此,才能出奇制胜,才能将王錱调回湖南,才能赢得赣西之战的胜利。
吴捷认为,九江之战是复兴会自保之战。
而南昌、赣西之战将是复兴会发展壮大的关键之战。
若能打赢南昌、赣西之战,复兴会将有望占据整个江西,进而获得割据独立的资本。
为此,他亲自带队,率领三千精兵向湖南进发。
大军乘坐战船,先进入赣江的支流—王江,然后继续溯王江而上,转入禾水,直抵永新县。
当时,王錱手下大将王开化、张运兰正在猛攻永新县。
王錱本人不在军中,带着一支轻骑去了武功山。
莲花县经武功山至萍乡县有一条驿道。
复兴会甚为重视的安源煤矿,就离这条官道不远。
王錱亲自前出侦察,看是否可经官道翻越武功山,然后猛攻安源煤矿。
只是,左七军在此布置有重兵。
刘长佑五千湘军进攻萍乡已久,却毫无进展。
武功山道路崎岖,易守难攻。
左七军只须守住几个关卡,就可能挡住王錱的大军。
王錱知道左七军火器精良,对此颇为忌惮。
他用兵最喜欢出奇制胜,若能率领一支精兵翻越武功山,袭击安源煤矿侧背,必能解开赣西战局。
左七军在萍乡一地就有七千精兵,刘长佑五千湘军与之缠斗已久。
再加上王錱的三千人马,湘军还是极有把握攻破萍乡的。
要知道,湘军的军夫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是不计入湘军总人数的。
但战事急时,军夫也会拿起武器参战。
只可惜,王錱火器不行,与刘长佑也缺少沟通配合。
经武功山奇袭安源煤矿,其可行性有待验证。
正在王錱实地勘察武功山官道时,吴捷已经率军到达了永新县。
湘军围城兵马由王錱的弟弟王开化统领,张运兰作副将。
江西多山,水系纵横发达,城池多建在大江大河旁边。
永新县也不例外,南临禾水。
禾水同样是条大河,发源于井冈山,可通航两三百吨的大船。
右二军护送左七军至永宁。
吴捷志在进攻湖南,并不愿与王开化的湘军纠缠,以速战速决为方针,以减轻后勤压力。
在城内守军的配合下,在右二军船炮支援下,左七军取得上风。
王开化不敌,率军退回莲花县大本营。
王錱还指望奇袭安源煤矿,并不强求弟弟攻下永新。
王开化虽然败退,却秩序井然。
吴捷见过之后,不禁感叹:果然是王老虎的部队,其纪律之严明,堪称湘军翘楚。
吴捷率军继续乘船西上。
不久后,禾水折向东南,与莲花县方向相反。
左七军在此登陆,沿官道向莲花县进发。
王錱不在军中,弟弟王开化总领军事,准备坚守莲花。
出人意料的是:吴捷并没反攻莲花县,而是从莲花县城南绕过,经文竹、三板桥,继续向西进发,目标遥指湖南茶陵州。
开什么国际玩笑,敌军不要后方了,率领一支轻军反攻湖南?
王开化大吃一惊,一边派人向武功山请王錱回来主持大计,一边率军追击左七军。
若真教左七军攻入了湖南,王錱可担待不起。
王开化率军在高垅镇追上了左七军。
刚一接战,左七军后队人少,不敌湘军,纷纷败退,向前队急追过去。
湘军哈哈大笑,对左七军冷嘲热讽起来: “都说左七军火器精良,所向无敌,原来不过是徒有其名。”
“湘军装备的劈山炮,可是黄冕黄老先生设计督造的。
此炮所向无敌,左七军的火器算什么?”
“就他们这点兵力,还敢闯入湖南撒野。
不等咱们打败他们,各地方的团练就能把他们吃掉。”
王开化放松了警惕,带领着人马继续往前追击。
这原本是条驿道,也是从湖南进出江西的重要通道。
走到一棵大樟树前,只见上面贴着一张大纸条,上书“莫要追击,小心中伏”
八个大字。
原来,吴捷想要伏击湘军。
但王錱这支湘军能征善战,必有防备。
为麻痹敌人,吴捷故意提醒湘军不要中伏。
待他们松懈了,再设伏打击湘军。
王开化不禁狐疑起来。
他还不到二十岁,却已追随哥哥从军多年,经验丰富。
以当前的地形特点,确实很方便左七军设伏。
副将张运兰也是湘军名将。
历史上,王錱病死后,王开化与张运兰分领其军。
王开化亦病死于军中,张运兰则以军功升任福建按察使,于同治三年在福建战死。
王錱这支湘军,最后被左宗棠收拢麾下,在刘松山、刘锦棠叔侄手中发扬光大。
刘松山最开始时只是王錱军中的小卒,此时已是一名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