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劝降黄冕(1/2)
黄冕已经六十一岁,大风大浪都经历过了。
他自幼聪颖好学,二十岁时便担任两淮盐运大使。
名臣陶澍非常欣赏黄冕,在黄冕的襄助下,始改大运河漕运为海运。
年少得志,年轻的黄冕尤其善于兴建水利。
他在元和县主持疏通刘河入海口数百里工程;在上海,主持修理蒲江塘工程;在常州主持修浚孟河,建筑芙蓉圩,得良田十万余亩。
在当时的华夏,黄冕绝对是个不可多得的水利人才。
只可惜,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黄冕被两江总督裕谦引为幕僚。
英军攻陷镇海,裕谦投水自尽。
黄冕没了靠山,奉调至浙江防堵英军。
他率部在余姚海口击沉敌船,活捉敌军头目安突德等。
在当时清军一败涂地的背景下,黄冕的战绩尤为亮眼。
战后,主和派当道,主战派被罚。
黄冕与林则徐一起被罚戍新疆,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新疆,黄冕辅佐林则徐兴修水利,平复叛乱,功劳甚大。
但黄冕的仕途也深受影响,至此不再畅通。
回到湖南老家后,他善于理财,成为长沙首富。
又极富才干,被湖南巡抚骆秉章、湘军统帅曾国藩倚为左膀右臂。
他为湘军筹饷有方,深得曾国藩仰仗。
曾国藩投桃报李,保荐黄冕为江西吉安府知府。
当时的华夏,人人以做官为荣。
黄冕也未能免俗,不顾年迈体弱,赶到吉安赴任。
二十多年前,黄冕就是镇江、常州知府了。
因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站错队,黄冕仕途受挫。
过了二十多年,他兜兜转转,却还是个知府。
谁知道,吉安知府位子还没坐稳,左七军就来了。
好不容易和曾国荃凑起一支新军,刚夺下吉安,又被左七军夺了。
更可气的是,黄冕本人还被敌人生俘。
回想自己一身奇才,满腔抱负,却一世坎坷,仕途不顺。
自己好歹也是长沙首富,早知如此,自己死也不会出山。
躲在长沙老家享清福,该有多好!
现在可好,自己被长毛俘虏,受辱不说,还有损自己死后的名声。
黄冕越想越恼,恨不得一死了之。
可他知道复兴会善待俘虏,对此抱有一丝希望。
大不了,让家里花上十万两银子,把自己赎回去就是了。
傍晚时分,左七军押着黄冕,来到城外大营里。
黄冕久不走路,此时走得又累又渴,满面尘土。
中军账内端座着一员年轻的统帅,正是吴捷本尊。
见到黄冕,吴捷迎了过来,一脸不悦地责备起一旁的左七军军官: “黄老不比一般人,怎么能五花大绑呢?
赶紧松绑,赐座,热水,毛巾!”
黄冕不知道吴捷葫芦里卖得什么药,也不客气,坦然洗脸、落座、喝茶。
吴捷靠近黄冕,就像主帅对待僚属那样,客气地说道:“黄老,在下是复兴会会长吴捷。
久仰黄老大名,今日得见,多有得罪,还请黄老见谅。”
黄冕甚是意外,敌意打消了大半,说道:“会长少年英雄,今日得见,黄某三生有幸。
之前,黄某便留心收集《振兴报》,经常拜读会长的文章。
今日得见会长本人,真是慷慨万千。”
吴捷微微一笑,觉得黄冕还好相处,开局倒也融洽。
正是晚饭时间,亲兵送来饭菜。
吴捷让亲兵添加一副碗筷,又让炊事班增加了两样小菜。
黄冕再三推辞,说道:“老夫败军之将。
会长饶恕老夫一命,老夫已经感激不尽,怎敢不顾体面,和会长一起吃饭?”
吴捷却拉着他的手,说道:“老前辈功勋卓著,年轻时在镇江府、常州府兴利除弊,修复延陵书院,疏浚孟河,建筑芙蓉圩,我们江南人至今感恩戴德。
“鸦片战争期间,您战功卓著,击沉敌船,活捉敌酋。
战后,清帝迁怒于您和林文忠公,把你们谪戍伊犁。
您辅佐林文忠公,在新疆伊犁开垦良田四十余万亩,在甘肃武威平定叛乱。
“这都是造福千秋的丰功伟业呀。
我请您吃顿便饭,只有四五个小菜,不成敬意,请您不要再推辞了。”
听过吴捷的恭维,黄冕十分受用。
他肚子饿得咕咕叫,便半推半就地坐了下来,和吴捷一起吃起饭来。
面对面吃饭,气氛就融洽多了。
吴捷本就想收降黄冕,请他主持水利事业。
他逐渐把话题引到水利方面,说道: “老前辈,我是常州府无锡县人。
三十年前,您做常州府知府,也算是我的父母官。
您在常州府治理芙蓉湖,修筑芙蓉圩。
此举既革除了水患,又开垦出良田十万亩。
“我们常州人至今都感念您的恩德。
我一向听说,您是个全才,善理财,会铸炮,精对弈,更是个不可多得的水利奇才。
江西多水系,急需您这样的人才一展抱负呀!”
这是在劝降自己呀,黄冕颇为心动。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升任督抚,或者河道总督,最不济也要做个布政使,为一省兴修水利,造福千秋万代。
但官场险恶,甚于战场。
黄冕费尽心机,到头来宛如一场虚幻的梦。
他已经老了,想担任督抚,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果加盟复兴会,黄冕有望走上一条捷径,实现自己大兴水利的梦想。
可想想长沙的万贯家财、妻妾儿女,想想曾国藩、左宗棠、林则徐、陶澍等平生知己,黄冕还是不甘心投降。
儒士要注重名节,岂能投降太平军这种异端?
几经斟酌,黄冕说道:“敝人年纪大了,恐怕没什么用处了。
兴修水利这种事,还是让年轻人干吧。”
吴捷略有不喜。
复兴会人才济济,自然不缺水利方面的专家。
只是,他虽然已经收复了李瀚章、蒋益澧等湘军大员,却都不如黄冕有份量。
黄冕此人,可是左宗棠、曾国藩等人的知己,可是林则除、陶澍等先辈的至交。
若能得到黄冕,吴捷将得到一个与曾国藩、左宗棠直接对话的渠道,继而打入经世派官员圈子。
吴捷向亲兵使个眼色。
亲兵会意,离帐。
不多时,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走了进来,正是降将李瀚章。
李瀚章之前为曾国藩办理粮台,黄冕为曾国藩筹集饷银,两人经常接触,是老熟人了。
见面之后,两人颇有些尴尬。
吴捷开始劝降黄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