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65章 襄助罗大纲(1/2)

6月,罗大纲路过九江。

九江之战时,罗大纲镇守梅家洲,扼守湖口水道,为吴捷全歼湘军水师、围歼罗泽南军立下汗马功劳。

战后,吴捷擢升为地官正丞相,罗大纲却未获升迁。

罗大纲自1854年便已升任冬官正丞相,再往上就只能封侯了。

当时太平军中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只有平在山拜上帝会老兄弟才能封侯。

虽然吴捷和罗大纲都是正丞相,但按照丞相的排序,地官在冬官之上。

吴捷已经后来居上,爬到了罗大纲头上。

史载罗大纲“剽悍机警,用兵剽疾如风,雄杰冠诸将。

凡遇军事艰危,辄派他去应敌,所到有功,威震敌国”



他战功在燕王秦日纲、?

王胡以晄之上,只因他不是平在山拜上帝会老兄弟,至今仍然只是个丞相。

罗大纲原与西王萧朝贵交好。

萧朝贵战死后,罗大纲没了靠山,颇有些破罐子破摔,对天王、东王不太恭敬。

石达开年轻时行走江湖,颇受广东天地会大头领罗大纲的提携。

现在,石达开便有意拉拢罗大纲,对罗大纲委以重用,让他负责为前线筹措粮草。

因武昌前线吃紧,石达开不断从安徽后方抽调兵力。

安徽是石达开的地盘,安庆是西征军大本营。

因后方空虚,清军江南大营乘虚而入,派骁将张国梁率军威胁皖南,休宁、太平、芜湖等皖南重镇相继失守。

皖南靠近天京,是太平天国京畿重地。

尤其是芜湖,是天京上游屏障。

芜湖一失,清军可从西面围攻天京,天京压力更大。

罗大纲是太平军中有名的救火队长。

这一次,石达开又派他返回芜湖,主持皖南战事。

罗大纲路过九江,顺路看望自己的儿子罗正文。

他是吴捷的恩人、岳父、好友,吴捷不能怠慢,亲自出城迎接。

得知儿子不在九江城内,正在姑塘水师学堂上学,罗大纲颇有些失落。

因军情紧急,他准备立刻乘船前往芜湖。

吴捷极力拦住罗大纲。

他知道,罗大纲已经死期不远了。

史载,1855年,罗大纲前往芜湖救急。

因芜湖周围的太平军都被抽往西征前线,罗大纲兵单将寡,最终在芜湖战死。

罗大纲之死扑朔迷离,太平军并未留下相关资料,清军方面的记载则众说纷纭。

综合各方面研究资料,罗大纲战死日期应在1855年7月至9月之间,地点应该在芜湖。

吴捷很想把罗大纲留下来。

他虽然已经五六十岁,剽悍不减当年。

李秀成、洪仁玕被俘后,在供词里都对罗大纲敬佩有加,认为他的功勋可与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媲美。

这么一员老将,又是天地会的大统领,若能留在九江,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可吴捷也很清楚,罗大纲地位高,功劳大,光芒耀眼。

若强留他在九江,必会引给太平天国高层的猜忌。

况且,罗大纲心高气傲,眼见吴捷青出于蓝,恐怕也不会甘心屈居吴捷之下。

他这种人,最好放手给他兵权,让他统领一支大军独当一面。

吴捷甚至已经想好了,若自己果真入主天京,必要重用罗大纲,给他一支部队,让他统军北伐。

于公于私,吴捷都应该解救罗大纲。

但罗大纲执意要去皖南救急,吴捷阻拦不住。

吴捷转念一想,有罗大纲在皖南,自己再大力襄助,罗大纲很可能会夺回皖南。

若要入主天京,必须提前经营皖南。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 一、皖南矿藏丰富。

“宁芜庐枞”

铁矿带以皖南芜湖、马鞍山为中心,散布着东山铁矿、梅山铁矿、罗河铁矿、泥河铁矿等重要铁矿。

这些铁矿品色较好,品位平均在39.

88%左右。

至今,马鞍山钢铁、南京钢铁仍是华夏重要钢铁企业。

除了铁矿,休宁的煤矿、铜陵的铜矿都是华夏有名的富矿,已有上千年的开采历史。

罗大纲镇守皖南,吴捷就能与之合作,请中兴公司去皖南开发矿藏。

二、皖南是天京西面门户。

大军从江西进入天京,若要走陆路,皖南是必经之路。

历史上,太平军一破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石达开率领数万兵马进京,就是以皖南为主要进京路线。

据敌工处天京情报站的密报,洪秀全与杨秀清已经势同水火,早晚必将火并。

到时候,吴捷要进京勤王,先锋可走水路,大队仍要走陆路。

吴捷使尽浑身解数,借口带罗大纲去姑塘探望儿子,暂时拖住了他。

虽说不是第一次乘坐铁牛舰,罗大纲还是抑止不住心里的兴奋,对铁牛舰上的各个部件爱不释手。

吴捷笑道:“大哥如此喜欢铁牛舰,小弟就送你一艘吧!”

罗大纲喜出望外,有些不可思议地说道:“老弟此话当真?”

吴捷一向把铁牛舰看成是心肝宝贝,从未把铁牛舰当成礼物送给别人。

即便是东王派卢贤拔过来采买军舰,吴捷也好好敲了他一笔钱,给的还是二手货。

吴捷点点头,说道:“真的,决不食言。

我再送你一队善于驾船的好水手。

老兄此番去芜湖,就改乘铁牛舰过去,不必再做那颠簸缓慢的帆船了。”

罗大纲大喜过望,说道:“有了铁牛舰,咱就不怕清妖的红单船了。”

听到“红单船”

三字,吴捷心中一惊。

关于罗大纲之死,有一个版本是:清军以红单船封锁芜湖江面。

罗大纲统率小船督战,中了红单船上的炮火。

红单船本是广东商船,被清军征为军用,最大排水量可达两三千吨。

吴捷叹口气道:“大哥有所不知。

现在洋人正在国外兴建铁甲舰,排水量可达四五千吨,着实厉害。

就连上海那边,都有了铁甲汽轮,在长江支流来往自如。

咱们这铁牛舰对付湘军水师还行,要是和洋人打海仗,一点胜算都没有。”

罗大纲闻言变色,说道:“待咱们夺了天下,一定要召集天下能工巧匠,也修建几千吨的铁甲舰,和洋人一较高下。”

吴捷淡淡一笑,说道:“前面,我们中兴公司招商引资,与米国造船厂展开技术合作,引进了米国的造船技术。

姑塘造船厂正在试制铁甲汽轮,听说已在试航。

今日咱们去姑塘,正好一饱眼福。”

罗大纲拍了拍吴捷的肩膀,笑道:“好小子!

你还真有两下子。

我算是真服了你了。”

吴捷淡淡地笑了笑,脸上的笑容逐渐消逝,一脸严肃地盯着罗大纲。

罗大纲不明就里,被吴捷看得浑身不自在。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