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50章 怡和洋行买办(1/2)

唐约翰在晚宴上明言,正事放在明天再说。

但这些来自上海的名流们心里清楚,华夏缺少公开辩论的传统,大事小事都喜欢提前酝酿明白。

晚宴一结束,他们便开始行动起来。

洋人多聚在一起,试图评估中兴公司的实力、投资风险,谋划次日的谈判策略。

华人更明白“近水楼台先得月”

的道理,不约而同过去拜访中兴公司的高管们,试图抢占先机。

在宏图酒店,吴捷的公开身份是士绅股东代表,地位不高。

容闳、唐约翰、徐寿、德崔柏等中兴公司高管宿舍前门庭若市,自己这边稍显冷清。

出乎吴捷意料之外的是:上海怡和洋行大买办杨坊敲门来访。

怡和洋行是上海最大的洋行,于1832年7月1日在广州创办。

怡和洋行曾大力开发香港,史上曾有“未有香港,先有怡和”

之说。

怡和洋行主要从事鸦片及茶叶的买卖。

1839年,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广州厉行禁烟。

怡和洋行创办人威廉·渣甸亲自赴伦敦游说英国政府与满清开战,力主夺占香港作为贸易据点。

至1855年,怡和洋行已成为华夏最大的洋行。

至今,怡和集团仍活跃在世界商业舞台,位列世界五百强企业。

中兴公司要想发展壮大,要想扩大产品销路,怡和洋行是绕一道绕不过的坎。

至于代表怡和洋行的大买办杨坊,也非同一般。

他早年在宁波丝绸店当伙计,入教会学校学习英语,之后来到上海混迹洋行。

如今,杨坊已混到怡行洋行大买办之职,又在上海开设钱庄,拥资百万。

他既是宁波银行家,又是洋行大买办,在上海商界呼风唤雨。

商而优则仕。

历史上,杨坊不甘心只作一个商人,与上海道台吴煦狼狈为奸。

为了当官,他甚至把女儿嫁给了华尔,和华尔一起组织了一支洋枪队,用来对抗太平军,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常胜军。

杨坊是上海地头蛇,不把淮军李鸿章放在眼里。

但他们岂是李鸿章的对手?

李鸿章略施小计,扳倒了杨坊和吴煦,掌握了上海,从此开始大步迈上晚清政治舞台。

吴捷与杨坊寒暄了几句,杨坊便步入正题,说道:“先生真是幸运,生在九江近水楼台,有幸做了中兴公司的股东。

依先生高见,像我们外地人投资中兴公司,能做中兴公司股东吗?

不知分红若何?

利润如何?”

杨坊的问题不关怡和洋行,令吴捷有些意外。

杨坊虽是大买办,但毕竟只是洋行的狗腿子,在洋行里做不得主。

听杨坊的证据,他似乎想成为中兴公司的大股东,这未免有些痴心梦想。

理论上,中兴公司有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可由个人持有。

实际上,为了调动工人、工程师的积极性,为了吸引投资,这百分之三十的个人股份不断稀释。

杨坊想要成为中兴公司股东,即便投入巨量资金,也只能成为小股东。

未来,随着更多的投资者加入中兴公司,杨坊的股份仍将被稀释。

但中兴公司潜力无限。

即便是极小的股份,也有可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投资嘛,自然是多多益善。

杨坊要投资,吴捷举双手欢迎。

但吴捷更看重怡和洋行的销售网络,希望借助怡和洋行,把中兴公司的产品推销至英国各殖民地。

吴捷不便打消他的积极性,想了想答道:“陈某虽然陋居九江,但受中兴公司熏陶,也懂得一点公司知识。

杨先生以重金投资中兴公司,自然是可以成为公司股东的。

至于说分红嘛,倒也急不得。

“依我看,中兴公司正要扩大产能,扩建工厂,把利润用来再投资,是自然而然的事,肯定会影响股东分红。

我们股东都很理解这一点,也很支持中兴公司扩产。

“不过,杨先生要成为中兴公司股东,不如走另一条道。

说实话,中兴公司不缺资金。

九江吴捷依靠中兴公司的枪炮打败了湘军,东南各省的商人都一窝蜂地冲了过来,抢着要投资中兴公司。

“中兴公司不缺投资,缺的是销售网络。

怡和洋行是国内最大的洋行,销售网络健全,与不列颠各殖民地都有联系。

若杨先生能从中撮合,帮助中兴公司得到怡和洋行的销售网络,中兴公司必会大大地感谢杨先生。”

讲到这,吴捷笑了笑,意味深长地看着杨坊。

杨坊斟酌片刻,说道:“陈先生一番指点,如拨云见日,令杨某豁然开朗。

后面几日,还需先生费心指点。

一点心意,不成敬意,还请陈先生笑纳。”

杨坊从口袋里拿出一张五千两的银票,递给吴捷。

送礼行贿是当时华夏陋习,杨坊深谙此道。

与别人不同的是,此人出手阔绰,对吴捷这个不知名的士绅股东就送五千两,对徐寿、容闳等人岂不要上万?

吴捷再三推让,不得已收下了杨坊的银票。

他还要与怡和洋行合作,不便拂却杨坊的好意。

杨坊送出了银票,顿时便和吴捷拉近了距离。

两人又聊了会儿,杨坊还要拜见容闳、徐寿等人,便向吴捷告辞。

没多久,又有人求见,带了封容闳的推荐信,自称是怡和洋行的人,有要事相商。

吴捷心里纳闷:刚才不是刚见过杨坊了吗?

难道,怡和洋行还来了其他人?

既然有容闳推荐,吴捷还是决定见见。

出乎吴捷意料的是,那人进了屋门,翻身就拜,说道:“请大人原谅,小人欺骗大人,以这种方式求见大人。”

吴捷定睛一看,却见此人二十出头,目**光,显得精明强干。

吴捷不明就里,说道:“你有什么事?

起来说话?”

侍卫也吓了一跳,还以为他是个刺客呢!

那人站起来,言辞恳切地说道: “实不相瞒,小人确是怡和洋行的人,是个见习文员。

洋行老板见我伶俐,令我随杨坊大人同来九江。

小人见中兴公司朝气勃勃,是华夏希望之所在。

我情愿留在中兴公司,做个普通工人,还请大人帮忙成全!”

什么?

放着怡和洋行的大好前程不要,到中兴公司做个普通工人?

难不成,这是怡和洋行派来的卧底吧!

吴捷哑然失笑,匆匆浏览了下容闳的推荐信。

信中说,来人和他是小时候的同学,为人很有能力,精通英语,希望留在中兴公司。

人才难道,容闳自己正忙着和上海名流周旋,请吴捷见上一面。

吴捷心里有些恼火:这个容闳,真是乱弹琴。

自己现在化名陈城,不能随便暴露身份。

这种小事,容闳自己作主不就行了吗?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