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逼降李瀚章(1/2)
2月21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风灾袭击九江中游。
九江、武穴、湖口一带的长江江面,巨浪滔天。
湘军残余一百余艘战船,被巨浪撞沉十余艘,撞坏二十余艘,桅折楫摧,顿时失去了战斗能力。
幸而吴捷早有预见,令战船开入鄱阳湖姑塘水师基地避风,损失不大。
趁你病,要你命。
吴捷再令右二军铁牛舰开入长江,溯江而上,围歼湘军外江水师。
湘军外江水师重蹈内湖水师后辙,再次全军覆没。
至此,武穴至湖口一带江面,再无湘军水师片船只帆。
没有水师,湘军粮草无着。
曾国藩见状,才下定最决心,决定撤离九江。
罗泽南已率军三千人返回武昌。
胡林翼、王国才也统领七千湖北绿营返回湖北。
曾国藩不敢全部撤离江西,率领周凤山部六千余人撤向南昌,摆出一副坚守江西、坚持在前线抗击太平军的高姿态。
这正是曾国藩的高明之处。
江西是东南六省腰肋,地位紧要,不容有失。
他亲自统军江西,就能威胁湖北一带太平军的后路,防止太平军进入浙江、江南。
他是湘军统帅,不能像罗泽南那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必须考虑朝廷的感受。
但江西战局糜烂,赣北已被复兴会完全占据,离两湖根据地甚远。
曾国藩此举虽然赢得了咸丰帝的好感,却也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为日后自己被困南昌埋下了伏笔。
曾国藩率军南窜,左七军已无力吃下这拨湘军。
吴捷审时度势,再次调兵遣将: 一、收复失地,反攻要地。
战争期间,各地驻军都抽调至九江城下作战,城防空虚。
复兴会根据地边缘的城镇多被清军夺占。
即便是江西义宁州、武宁县,湖北兴国州这样的要地,也被清军绿营占据。
春耕在即,复兴会必须重夺这些沦陷的城镇,还百姓以安宁,保卫土改成果,保证农民耕上自己分得的土地。
九江城外近两万名左七军,除留八千人负责对付梅家洲的湘军外,其余人全都散去,收复失地,抢占要地。
其中,左七军第三师雷振邦部渡江,从罗大纲手里接管湖北黄梅,重夺安徽宿松、太湖两县,准备经略江北,联络捻军。
左七军军长冯桂芳率八千人南下,主要任务有三项:收复江西失地;监视南昌城附近的曾国藩军;抢占瑞州府、袁州府、广信府等江西腹地。
二、恢复生产。
自九江之战打响以来,左七军两万余人,右二军一万余人都集中在九江、梅家洲一带,征战连月,士卒疲惫。
除中兴公司、姑塘造船厂等坚持不停产外,其他如农业讲习所、瓷器厂等受影响很大。
据统计,复兴会党政军厂已有五万余人。
以九江、南康、饶州三府的人力物力财力,供养如此多的兵马工人,已逼近民力承载极限。
为此,必须尽快恢复生产。
特别是,湘军水师覆灭后,右二军夺取长江控制权,应尽快打通商贸渠道,把复兴会生产的优质产品推销出去。
三、逼降梅家洲湘军。
梅家洲尚有湘军六七千人,主将为蒋益澧,唐训方副之。
湘军已经断粮,战马也已吃尽,人心涣散。
吴捷留在九江,把近期工作重点放在劝降蒋益澧上,以李瀚章为使者,敌工处长李珊元副之。
李瀚章虽然已成为吴捷的阶下囚,又经过了复兴会的宣传洗脑,但观念尚未完全转变过来,并不真心愿意投诚。
在湘军,李瀚章负责粮台工作,为曾国藩筹集、分配军饷、粮草,是个紧要的岗位。
他是个理财高手,曾国藩评价他“内方正而外圆通,办事结实周详,甚属得力”
。
在复兴会,李瀚章只算一个降人,能得到重用吗?
李瀚章知道复兴会善待俘虏,像自己这样有身份的高级军官,可花钱赎人。
他受过正统儒家教育,父亲是朝廷命官,自己也有知府赏衔。
与其留在复兴会,他更希望返回湘军,或者回到皖北,与父亲李文安、二弟李鸿章并肩作战。
但吴捷要他投诚,让他前去劝降李瀚章,让李瀚章深感为难。
吴捷也不多说,笑呵呵地递给李瀚章一期《振兴报》。
李瀚章惊掉了下巴:只见上面一则耸人听闻的大新闻“清知府李瀚章投诚”
!
还附有一张清晰、放大了的照片!
照片里,李瀚章正襟危坐,与右二军高级官员合影!
吴捷笑道:“筱泉兄,你这张照片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
说起来,这是全世界第一张印刷在报纸上的照片,连洋人都没这个本事。
这期报纸必将大卖。
筱泉兄声名远播,何不趁热打铁,代我会一会蒋益澧、唐训方,劝降他们?”
李瀚章愣了半天,有苦说不出。
华夏注重名节,大臣丢城失地,按规定要殉城,若敢逃跑,轻则流放,重则枭首。
他身陷敌营,不仅不殉节,还与敌人握手言欢。
再加上这张报纸,李瀚章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吴捷见他不声不响,继续劝道:“筱泉,中国自古有言,“良禽择木而栖”
,“识时务者为俊杰”
。
我们复兴会不同于一般的太平军,志向远大,实力超强。
“别说湘军曾国藩,就是洋人来了,我也一样不怕他,一样可以打败他。
你若真心希望华夏复兴,就应该投诚我复兴会。
如今正是用人之时,假若你真心投顺,必得重用。”
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
李瀚章斟酌良久,说道:“李某不才,能得大帅如此看重。
我愿留在九江,供大帅驱遣。”
吴捷大喜,说道:“眼下正有一桩要紧的事,非筱泉出面不可。
梅家洲的湘军已经陷入绝境,缺衣少食。
请你陪政工部副部长李珊元走一趟,到蒋益澧营中晓以大义,劝降蒋益澧。”
李瀚章只能应允。
此时,蒋益澧的七千湘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左七军、右二军的严密封锁下,湘军粮草早已竭尽。
湘军水师全军覆没,曾国藩又领着塔齐布的残军从九江城下撤走。
蒋益澧孤立无援,没有粮草供应,只剩死路一条。
想突围,更是毫无希望。
湘军西有壕沟、左七军,东为太平军、鄱阳湖,南为鄱阳湖,北为长江,真是上天无门、下地无路。
营中战马已经宰杀吃尽,粮食也即将吃完。
湘军官兵每天只能吃两顿稀粥,盐也没了,油也尽了。
田鼠、蛇、草根、麻雀、鱼、战鼓上的牛皮、树皮……只要是能想到的,只要是能吃的,湘军都吃了一个遍。
甚至,军中发生了人吃人的恶性事件。
蒋益澧不得不发出军令,但有敢吃人肉者,杀无赦。
士卒们不敢吃人肉,但逮到秃鹫、乌鸦、野狗等禽兽,还是争抢着吃。
这些禽兽食用战场上的尸体,眼睛变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