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41章 斩首行动(1/2)

罗泽南带着不到一千残兵败将,狼狈不堪地逃回曾国藩的大营中。

老友相见,忍不住抱头痛哭。

想当年两人精诚合作,一起创办湘军,在短短一年内克复湘潭、岳州、武昌、汉阳、汉口等名城巨邑。

尤其是田家镇之战,湘军斩首两万,焚毁太平军水师船只五千余只。

战果何其辉煌!

没想到,不到两个月功夫,形势便急转直下。

水师方面,内湖水师全军覆没,外江水师损失惨重,只能龟缩在武穴不敢出战。

陆师方面,罗泽南军被左七军围于梅家洲,覆亡已是板上钉钉之事。

塔齐布军在九江城下师老无功,粮草输转困难。

湘军乃是民间私人武装,并非朝廷正规军。

为鼓舞士气,湘军的军饷、待遇却远高于绿营、八旗等正规军。

朝廷并不负责为湘军筹措军饷、粮草,湘军一切开支主都曾国藩等人自行筹集。

湖南是湘军大本营,一直很支持湘军。

胡林翼当上湖北巡抚后,也大力支持湘军。

其余各省,一般都是战事急时,才会想起来湘军,积极为其供应军饷。

战事一缓,就会把湘军晾在一边。

这一点,在江西尤其严重。

曾国藩与江西巡抚陈启迈是同科进士,又是同乡,两人起先关系极好。

因湘军进入江西,两人却因军饷问题反目成仇。

为了筹措军饷,曾国藩绞尽脑汁,想出捐纳、厘金、协饷等各种层出不穷的名目。

但这些又侵夺了地方官员的权力,加剧了曾国藩与地方督抚的矛盾。

曾国藩是朝廷大员,地方督抚还得卖他几分面子。

至于湘军部将,就没这么幸运了。

例如,塔齐布部将中,曾国藩最欣赏毕金科。

毕金科在江西征战,与江西粮台不和。

粮台大人百般掣肘,规定他打下一城,才供应一批军饷。

毕金科军饷无着,只得拼命攻城,最终战死景德镇。

曾国藩一直盼着能当上督抚。

只要能当上总督、巡抚,就能掌握一省乃至数省财权,军饷问题迎刃而解。

但咸丰皇上担心曾国藩尾大不掉,宁可把军饷耗费在无能的清军江南、江北大营上,也不愿授予曾国藩督抚。

当初,湘军打下武昌。

咸丰一时高兴,授予曾国藩湖北巡抚一职。

命令刚出燕京,咸丰便后悔了,追回了任命。

曾国藩与陈启迈在江西斗得死去活来,两人互相上书参劾。

咸丰要指望湘军打仗,只得罢免了陈启迈,新任的江西巡抚仍是曾国藩的政敌。

个中微妙,君臣两人心照不宣。

湘军在九江城下战败,不少政敌落井下石,弹章雪片般飞向燕京。

咸丰帝总算还识大局,下旨劝慰湘军,却并无实际举措,仍把钱、权纂得死死的。

曾国藩处境艰难,见到罗泽南,抱头痛哭之后,开始谋划湘军进退。

罗泽南说:“涤帅,外江水师已不足恃。

一旦右二军的铁牛舰、海象舰突入长江,驻泊在武穴的外江水师恐非敌手,难免要步内湖水师之后辙。

到时候,咱们陈兵九江城下,粮道一断,就要全军覆没了。

“为长久计,咱们要当机立断,迅速撤军,以救援武昌之名返回两湖。

两湖是我湘军的根据地,粮草输转容易,可以随时补充新兵。

咱们撤回两湖,才能保存实力,可以东山再起!”

罗泽南虽是湘军陆军第一大将,却无实职,比不得湖南提督塔齐布。

田家镇之战后,朝廷给罗泽南赐号普铿额巴图鲁,加按察使衔,不过是个虚衔,没有实职。

正因为如此,他没有什么政治包袱,主张撤军。

但曾国藩就不一样了,他是湘军统帅,要考虑撤军带来的负面影响。

以他对咸丰帝的了解,咸丰绝对不会允许他撤退。

江西太重要了,关系东南六省大局。

咸丰宁可湘军全军覆没,也不会允许曾国藩撤退。

不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曾国藩指挥湘军,一向坚持己见,不容他人染指,经常不大服从朝廷的调遣。

朝廷对此诟病已久,咸丰帝也因此颇为猜忌曾国藩,一直不肯给予他督抚大权。

曾国藩沉吟良久,说道:“现在,长毛北伐军即将全军覆没,上海小刀会起义军也覆没在即。

直隶僧格林沁的马队很快便会南下,江苏巡抚吉尔杭阿的五万大军也会西进。

“这两人都是满人,手下兵精马足。

他们定会派兵襄助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试图围攻金陵。

僧格林沁、吉尔杭阿、江北大营的琦善、江南大营的向荣,这些人都是正规军,正等着看我们笑话呢!

“一旦我们擅自从江西撤军,朝廷必会震怒,不利于我们湘军。

罗山,我打算带塔军门在江西坚守,请你带兵返回湖北,一面募兵,一面抵御长毛反攻武昌。

为大局计,请你一定答应!”

罗泽南眼含热泪:知我者,涤生也!

他兵败梅家洲,只带回千余人马,留在塔齐布营中十分难堪。

曾国藩派他回援湖北,特意拨出两千人马,把塔齐布军中的彭三元、普承尧两位大将也给了罗泽南,好让他东山再起。

这正是曾国藩的高明之处。

他虽然临阵打败不行,却善于揣摩人心,能够以德服人。

塔齐布已是从一品的湖南提督,为了大局,也不得不服从曾国藩,把彭三元、普承尧部两千人交与罗泽南。

罗泽南第三天便带兵折向西南,避开左七军,绕道武宁县进入湖北。

曾国藩反应慢,见左七军把重兵布置在梅家洲,认为九江城外暂时没有危险。

他仍然留在塔齐布营中,一面派人侦察道路,准备向南昌撤退,一面四处写信,向朝廷诉苦告穷,向好友左宗棠求计,向家人倾诉衷肠。

左七军这边,围困罗泽南军的壕沟已经掘成。

他们依托壕沟封锁罗泽南军,又掘深壕沟,防止湘军挖掘地道。

九江与梅家洲之间,左七军阵地严密,严防塔齐布军增援罗泽南。

右二军那边,湖口水道即将清理完毕。

一师铁牛舰、海象舰跃跃欲试,准备进入长江,全歼湘军外江水师。

二师在梅家洲东岸登陆,会同罗大纲的太平军,猛攻唐训方军,压缩湘军阵地。

罗泽南在梅家洲留下两员大将。

一员为蒋益澧,在摇旗垄主阵地,负责抵御左七军。

另一员即为唐训方,在梅家洲东,负责抵御罗大纲的太平军。

唐训方也是个人才,历史上曾担任安徽巡抚、署理湖北巡抚。

蒋益澧和唐训分的部队粮草未尽,还能挣扎一段时间。

只等他们粮草一尽,左七军将发动总攻,逼降湘军。

右二军对付湘军外江水师,也是胜券在握。

吴捷成竹在胸,留冯桂芳主持梅家洲战事,自己率领司令部参谋班子返回九江。

他把目光投向了塔齐布军。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