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29章 深挖壕(1/2)

石达开以小划子夜袭湘军外江水师,略有小胜。

曾国藩反应迟钝,没有意识到外江水师处境危险。

他反而更担心湘军罗泽南部,以罗泽南军尚在梅家洲,令外江水师继续靠泊梅家洲,支援罗泽南军。

罗泽南军中人才济济,不少部将对当前处境忧心忡忡。

言辞最为恳切者,是刘腾鸿、李续宜。

湘军名将辈出,有不少悍将,如李续宾、鲍超等。

所谓悍,即为勇猛,可以一当十。

但若论“蛮将”

,则刘腾鸿当论第一。

“蛮将”

除了勇猛之外,还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特点。

湖南人骨子里带着“霸蛮”

的性格基因。

如曾国藩,也是个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

曾国藩创办湘军后,朝廷不信任他,地方大员掣肘他,官绅讥讽他。

换了一般人,早就撂挑子不干了。

曾国藩坚持了下来,熬垮了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耗死了太平军,最终带着湘军扬眉吐气。

曾国藩的“霸蛮”

,主要是战略上的。

若战术上敌不过敌军,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妥协、撤退。

刘腾鸿不仅在战略上霸蛮,也在战术上霸蛮。

哪怕作上大将后,他还是喜欢穿着华丽衣服,带头冲锋陷阵,以鼓舞士气。

若敌军坚守不出,他就带少量官兵到营前挑战,大呼“向我开炮”

,刺激敌军出战。

因作战勇猛,刘腾鸿被清廷赐号“冲勇巴图鲁”



但他喜欢带头冲锋,故寿命不长,在江西被太平军火炮击毙,死后被清廷谥为“武烈”



此人表面看起来粗莽,实则胆大心细,反应很快。

深得湘军大佬赏识。

1857年,曾国藩坐困江西,上和咸丰皇上呕气,下被江西官场排挤。

他借口父亲去世,回乡守丧,撂挑子不干了。

临走前,曾国藩便把江西军务托付给刘腾鸿打理。

此时,刘腾鸿便极力向罗泽南建言,要求罗泽南迅速撤军,脱离现在的绝境。

他认为,湘军当前的大敌不是湖口的石达开,也不是梅家洲的罗大纲,而是九江的吴捷。

右二军一战而全歼湘军内江水师,足见其战力不俗。

再说,吴捷能够招募洋人为己所用,又能驾驭蒸汽战舰,决非一般人所能为。

也许,之前右二军接连败于湘军水师,只不过是吴捷的诱敌之策。

因此,刘腾鸿得出结论:湘军外江水师不足为恃,罗泽南应当立即向西突围,和塔齐布合军一处,方有幸存的希望。

刘腾鸿虽是罗泽南的弟子,但资历不深,属于晚辈,在罗泽南军中地位不高。

他如此危言耸听,罗泽南帐下大将便群起反对之。

大将李续宾便说: “湘军水师所向无敌,足为我军仗恃。

右二军之所以全歼内湖水师,只不过是冒险夜航,李孟群疏于防备而已。

我军虽然孤立于梅家洲,只要有水师在,便有粮草、有退路。

何惧之有?”

李续宾是罗泽南的大弟子,最为罗泽南赏识。

罗泽南有意培养李续宾为接班人,李续宾也对老师言听计从。

他知道老师不肯轻言撤军,故替老师驳斥刘腾鸿的观点。

罗泽南、李续宾都是湘军悍将,一生坚毅果敢,决不会轻易放弃。

这样的人,如果亲自带军打仗,难免不会急躁冒进,以身试险。

日后,罗泽南在武昌战死,死于太平军名将韦俊之手。

李续宾继承了罗泽南的部队,又在安徽三河战死,死于英王陈玉成之手。

倒是李续宾的弟弟李续宜,比起勇锐急进的哥哥,显得更为持重。

他赞同刘腾鸿的观点,但见哥哥极力反对,便也不好说什么。

他委婉地说道: “目前我军处境不佳,虽说水师勇锐,但咱们陆师不能把自家安全寄托给水师,还得自己预留退路,保证西路交通。

万一水师失利,咱们也能及时后撤,和塔军门并肩作战。”

罗泽南本就有心撤退,但又有些瞻前顾后,妄图和水师联手打垮梅家洲之敌,进而攻克湖口,好让九江后院起火。

听过李续宜的话,罗泽南决定再向西翼调遣三千兵马,进一步巩固西翼战线。

这样一来,罗泽南军在西翼有五千人马,东翼仅四千人马,西重东轻之势明显。

罗泽南虽未明言撤退,却已在为撤退作准备了。

自九江之战打响以来,吴捷一直留在九江城内,居中指挥水陆军。

这天,他久静思动,决定到梅家洲前线视察,看壕沟挖掘工作进展如何。

近卫团一千人马护卫吴捷、冯桂芳,经九江东门出城。

一个小时后,众人来到左七军参谋长卢波克的大营。

此次围歼湘军罗泽南部,由卢波克具体指挥。

当前,湘军罗泽南部西有左七军,东有太平军,北为长江,南为鄱阳湖。

罗泽南军与外界联系,主要有三条通道:一为北侧水路,为主要通道,湘军的补给皆仰赖这条水道,由水师辎重船来往输送。

另外两条为西翼陆上通道:一路经长江北岸,与九江城北的绿营王国才取得联系。

一路经摇旗垄,与九江城南、城西的湘军塔齐布部取得联系。

摇旗垄最为紧要,湘军在此驻有四营两千人马。

左七军有三千人与之对峙,彼此营垒相距仅一里。

为避免打草惊蛇,为防止湘军向西突围,左七军最近一直在九江、梅家洲采取守势。

右二军也按兵不动,并不主动出击湘军水师。

今日,左七军开始动员军民挖掘壕沟。

壕沟一成,罗泽南军将成瓮中之鳖,左七军将关门打狗,有望像右二军全歼湘军内湖水师那样,全歼罗泽南军。

吴捷亲临前线,视察壕沟情况。

在众人护卫下,他来到一处名叫桑家畈的地方,位于摇旗垄以北二里。

桑家畈左侧有一个大水塘。

左七军在距水塘不远处开掘壕沟,预备将壕沟与水塘连接起来,以节省人力。

军民先运来煤炭、木炭,取水塘的水置入大锅,煮沸,淋在冻土上。

如此淋上三遍,就能软化冻土。

只要表层冻土软化,军民就能顺利掘开壕沟。

每隔一百米,就有一处火炉,旁边堆了一堆煤炭。

火炉上架有一口大锅,日夜不息煎煮开水。

军民三班倒,掘壕进度很快。

卢波克估计,只需两天,左七军便能掘成深壕,将湘军罗泽南部彻底困死。

此事原也不难,只是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需要动员大量的农民。

复兴会以分田到户赢得农民支持,动员农民挖壕也不在话下。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