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湘军点将录(2/2)
王錱是罗泽南的学生,罗泽南最早办理团练。
曾国藩创办湘军陆军,便是以罗泽南的团练为底子。
罗泽南是曾国藩的好友,名声很大,学生很多。
曾国藩为培植心腹,对自己的门生大加重用。
很多罗泽南的学生都改投在曾国藩门下。
王錱为人刚直,坚决不肯改换门庭,在湘军中相对独立,与曾国藩交恶。
王錱治军非常严。
曾经有一次,他有事外出,部队一直集合等着开饭。
因为没有王錱命令,部队不敢开饭,坐在原地不敢乱动。
直到王錱回来,才下令部队开饭,官兵们已经饿了半天肚子。
王左系在湘军中相对黯淡,两位领袖性格都很刚直,命途多舛,仕途不顺。
王錱死得很早,死前与曾国藩不睦。
左宗堂年轻时历尽艰难,好不容易在湖南巡抚幕中得到重用,却差点因樊燮京控案丢掉小命。
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平时贪赃枉法,左宗棠早就想治他。
樊燮向骆秉章汇报工作时,左宗棠逼樊燮向自己下跪行礼,樊燮不肯。
左宗棠一脚踹翻樊燮,对他大加辱骂。
樊燮是堂堂二品武官,堂妹为满清尊贵-湖广总督官文的五姨太。
左宗堂只是一个师爷,何敢如此嚣张?
咸丰闻讯大怒,要斩了左宗堂。
为营救左宗棠,整个湘官集团都动员起来,和官文等满官集团斗智斗勇。
因湘军势大,咸丰要倚靠湘军平叛,不得不饶了左宗堂。
樊燮京控案也标志着湘军集团的正式崛起。
此外,王左系湘军与列强关系非常紧密。
左宗棠之才远过于曾国藩,在处理洋务上,也比曾国藩高明的多。
左宗棠曾招募“花头勇”
(中法混合军)、“绿头勇”
(中英混合军)在浙江与太平军作战,还创办了福州船政局。
最后,湘军中还有一个派系:外帅系。
所谓外帅系,是指将帅非湘籍,但下级官兵兵为湖南人的部队。
外帅系重要将领有骆秉章、官文、沈葆桢、刘蓉、萧启江、王德榜、席宝田等。
外帅系的头目皆非湖南人,才具也一般。
除了刘蓉,其他人与曾国藩等湘军核心大佬关系一般,多为清廷牵制曾国藩的工具。
如骆秉章,才具一般,全靠左宗棠辅佐。
官文身为满人,靠胡林翼支撑湖北局面。
沈葆桢原被曾国藩举荐为江西巡抚,却与曾国藩交恶。
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后,湘军官僚集团成为清政府重点打击和防范的对象。
湘军将领虽然屡屡担任督抚大臣,但鲜有入主中枢,成为军机大臣者。
随着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等人相继离世,湘军影响力不断削弱。
1902年,刘坤一病故,湘军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起而代之者,先是淮军,后是北洋新军。
李鸿章的淮军脱胎于湘军,但创建较晚,1862年才正式成立。
由于吴捷的穿越,世上很难再有淮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