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公学(2/2)
另外,根据学员在培训班中的表现,及时剔除其中的不合格者,确保教师队伍的纯洁性。
教育事业处于草创阶段,一切因陋就简。
教育部想方设法,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下,办成公学-大学教育体系,王瀚功劳不小。
当然,这也与吴捷重视教育不无关系。
办教育虽然不像练兵、办厂那样成效显著,但却关系长远,是复兴华夏的重要基础。
章程里有一点特别引起吴捷注意,说外地学生需转入模范公学者,需持民兵营开具的凭证。
校长解释说,模范公学才开办不久,在附近已经名声雀起,不少人慕名过来,想把小孩送入模范公学上学。
但狮子山模范公学容量有限,主要以煤矿子弟为学生。
因此,校长请示过王瀚,便在公学章程上加了这条规定。
这也无可厚非。
天已经大黑了,公学里还有几间教室灯火通明。
吴捷过去参观。
这所公学征用了本地地主家的宅院,面积倒还宽广,教室也都够用。
一间教室稍小,里面坐了二十多个青年。
校长介绍,他们模仿实务学堂的师范速成班,也在搞教学培训,主要是集中研习物理、化学、算术等学科。
另一间教室很大,里面挤了百十号人,男女老幼都有。
民兵营借教室组织诉苦大会,进一步巩固土改成果,争取群众拥护。
还有一间教室,借给煤矿作夜校,煤矿自己派人上识字课,为矿工扫盲。
除了矿工,还有其他人过来蹭课,学校都不禁止。
吴捷对狮子山模范公学表示满意,当晚在学校里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