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庙小神仙多(1/2)
李云龙和赵刚这一对生死弟兄在刚刚见面的时候话并不投机。
相反,俩人心里都在较劲--李云龙想把赵刚挤兑走扶杨鸿儒上位,赵刚则想要纠正李云龙的错误思想,让他成为一名真正有信仰的革命战士。
杨鸿儒则表示自己无欲无求,看着俩人针尖对麦芒的样子杨鸿儒甚至还有点想笑。
他觉得自己现在的职位已经够高了,团政委还真没啥诱惑力。
在新一团的时候他就在当团大管家,那段时间都快累死他了!
他更喜欢跟着李云龙打仗,后勤、政工这些工作还是交给赵刚更好!
他更喜欢自己现在的职位--团参谋长的位置正适合杨鸿儒。
虽然说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
但是参谋长正经是副团级干部!
虽然他这个干部并没有在师部备案,是自家人认定的“黑干部”
。
但是这只是因为杨鸿儒的资历问题,如果他再干两年参谋长并立功获奖的话,师部也会承认他的职级。
现在团里边的团级干部就这几位--团长李云龙,政委赵刚,副团长孔捷,团参谋长杨鸿儒。
他这个“狗头军师”
在团里边的排名比即将赴任的张大彪还高半级!
妥妥是独立团的四号人物!
这是杨鸿儒用自己的能力换来的,不管是训练、政工、教育他都能坐好统筹工作,这样的人才不重用难道还留着生孩子?
一会儿到团部开碰头会,杨鸿儒也得列席参加。
他现在也是党员,要不然怎么当指导员、教导员?
而且介绍他入党的人非常牛皮。
别忘了,杨鸿儒一开始的工作关系在红色圣地 --延安。
开会之前,杨鸿儒来到了赵刚的房间和他脸熟一番。
杨鸿儒在此界的身份和赵刚是有渊源的,赵刚是杨鸿儒的学长!
赵刚在1935年领导了燕京大学的一二九运动,然后来到延安参加革命工作,最后进入延安抗大学习。
有人说他一个年轻人上来就当团政委有点不科学,但实际上能从抗大毕业的人都是日后大佬。
抗大四期在开国之后都是将军起步...
杨鸿儒在延安的时候也在排号,他应该是抗大五期学员。
在排号期间为了发挥知识青年的余热才让他去培训班当教员。
如果杨鸿儒从抗大五期顺利毕业,他起步也得是个营长、团政委啥的。
“报告!”
杨鸿儒在赵刚的门外喊道:“独立团参谋长--杨鸿儒前来报到!”
“杨参谋长!
您好!
快请进!”
赵刚对文质彬彬的杨鸿儒观感更佳,这个人看起来比那个团长靠谱多了。
革命需要的是这样的战士啊!
杨鸿儒摘下帽子走进赵刚的房间:“学长,收拾房间呢?”
赵刚眼睛一亮:“杨参谋长也是燕大的学子?”
“正是...
我是燕大36届学生,37年鬼砸打进山海关,学校整体南迁到昆明。
我觉得国不存焉,学习何用?
于是就来到延安投奔八路了。
在延安当了一年多的宣传干事和教员之后被新一团田政委调到了新一团,承蒙李团长看得起,他又把我带到了独立团!”
杨鸿儒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
赵刚一听就心向往之--他也想走上战场杀敌保国。
要不然他怎么会来到一线?
在后方他不安全吗?
但是这是一个爱国青年的坚持!
如今在独立团他算是碰到了志同道合之士。
人生难逢知己,要不是他不会喝酒,而且一会要开会。
不然的话今天他必须当浮一大白!
杨鸿儒接着道:“政委,团长并不是针对您...
他这个人对知识分子就存在着偏见。
当年田政委带我去新一团的时候我也被刁难过。
这是有历史遗留原因的,团长是个老革命,当年我党在初期的时候有过一段比较那啥的时期的。
那个时候有个姓王的特派员以莫须有的缘由搞死了团长不少生死弟兄...
他就是个投机倒把的知识分子...
这些消息是我从总部托人打听到的,团长很少对别人说起。
政委您别介意,日久见人心--团长在熟识您,了解您之后必然会和您相处的更加融洽。
任何打鬼砸的人都能和他成为生死弟兄!”
赵刚也知道自己今天失言了,尤其是自己那一句“为鬼子打仗你也打吗?”
,那简直是对一个老革命的侮辱。
看来今后有时间自己需要道个歉。
“我也有不对的地方,有些时候真的认死理。
在机关还好,但是在一线却是不行的。”
赵刚非常善于自我反省,他是个真正的正人君子。
在了解自己被针对的缘由之后,赵刚的心态平和了很多。
和杨鸿儒又聊了一些关于独立团的工作之后,两个人准备去团部开会。
团部里,李云龙和孔捷对坐在炕头。
李云龙愁眉苦脸地道:“我说我这两天怎么眼皮总跳呢?
就跳出来个这!
有个重要情报向你通报?
屁!
能有什么总要情报?”
叼着烟杆的孔捷露出了幸灾乐祸的微笑:“你呀,还别不服气!
上级派他来自然有派他来的道理。
你斗大的字不识几个,是该有个人好好教教你了!”
“参谋长教的不好吗?”
李云龙不干了。
“参谋长能管得了你?
你不想学他也没辙!
夜校你去过几回?”
孔捷反问道。
李云龙嘿然:“不识几个字咋了?
我干了这么多年的团长,也没见比谁差!
尤其比你强!”
孔捷也无所谓:“是呀!
我认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