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心塞的木兰公园(1/2)
不过环游世界可不是想去就能去的,一路上的衣食住行都要考虑到位。
而且结合一下当时的历史环境,欧罗巴地区现在估摸刚刚从战乱当中恢复过来。
罗马帝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衰弱,在杨鸿儒他们打完柔然之战之前,西罗马帝国就完犊子了。
东罗马帝国也只剩下一口气儿吊着。
欧陆此刻最牛批的国家是竟然是来自西亚地区的匈人帝国。
有人把匈人帝国和匈奴联系起来,两者之间虽有密切关系,但是具体是不是一伙人不太好考据。
不过这段历史确实挺少有人知道的,毕竟欧罗巴人民也不想天天回忆起被弓弦威胁,被铁蹄践踏,被东方人统治的黑历史。
“上帝之鞭”
是欧罗巴人民给阿提拉气得绰号,750年后的成吉思汗也只不过是分享了他的荣誉罢了。
就是这个牛人干沉了西罗马帝国。
如果杨鸿儒这个时候去旅游,估计还能看见东罗马帝国落日的余晖。
再晚两年,阿提拉也没了。
那时候匈人帝国也会迅速崩溃,欧罗巴就会落在日耳曼人手里--这些人在“文明国家”
被称为蛮子,他们的治国能力只能说呵呵。
最后欧罗巴会进入教廷统治时期,神权高于王权的中世纪会随之到来。
那个时候欧罗巴欢迎杨鸿儒这个来自东方的“大巫祭”
的仪式可能开在火刑架上!
至于美洲...
这个时候去也没多大意思,原始的环境,原始的风情,原始的文明...
游牧民族已经够原始的了,没必要再去看更原始的地方。
既然媳妇想要去旅游,那杨鸿儒必须满足。
他们俩都是身经百战的高手,路上的小蟊贼绝对不是二人的对手。
剩下要准备的只有交通工具了--一路往西边走,需要穿越茫茫大漠。
西域的环境可不像中原那样水草丰满,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雨水可不怎么丰沛!
所以骑马是不可能骑马的。
就算骑骆驼杨鸿儒都觉得不靠谱。
是时候展示机械的力量了!
在打仗的时候,杨鸿儒造出来一辆无比原始的蒸汽铁甲战车--木兰一号。
因为这玩意速度太慢,被杨鸿儒带着士兵挖个坑给埋了。
如果日后有考古专家发现了这玩意,估计整个科学界都得懵逼。
啥?
蒸汽机的发明可以追溯到公元五世纪末?
啥?
发明蒸汽机的不是“茶壶小子”
瓦特,而是古匈奴人?
啥?
最早的坦克也不是英吉利人发明的水柜,以后坦克要改名“木兰”
?
杨鸿儒给学界添的麻烦可不仅仅如此,因为杨鸿儒又准备为了爱妻往外掏黑科技了!
脑海里有完整工业体系资料的杨鸿儒当然懂怎么造车,不然“木兰一号”
是如何跑起来的?
不过烧油烧煤的车在燃料方面依然受限。
于是杨鸿儒准备更进一步,直接上“武当科技”
。
在武当修仙科技还没研究出虚空引擎的发展早期,曾经出现过以氢能源为主的发展阶段。
稳定的氢能源足够清洁,而且原材料是随处可见的水。
水变油是挺荒谬的,但是水变氢气谁也不敢说没有科学依据。
初中化学前几个实验就有一个“电解水”
。
所以结合了武当科技的杨鸿儒,自己用手搓出来一个“氢反应罐”
。
这玩意就可以充当发动机向外输出动力,动力指数一点不逊色于大排量燃油内燃机。
一列二十节的火车只需要不到零点五立方米的“氢反应罐”
就能提供足够的动力。
百公里耗费燃料三点五升水...
嗯,没错!
挺省水的!
电解水的电能来自于太阳能电池板和车轮旋转的动力回收发电。
就跟某些双擎汽车一个道理--边开边发电!
有个词叫知难行易,为了一辆破车,杨鸿儒足足忙活了大半年。
你以为有神通就可以为所欲为?
神通不敌天数!
这世界的灵气含量低他能有什么办法?
花木兰自从知道杨鸿儒在造车准备带她旅游之后,每天脸上都是笑模样。
她家儿子木兰公园(这缺德名字到最后还是没改)每次看见老妈这样的表情的时候都会不寒而栗。
“老妈不会又强行给我往死里喂饭吧?”
“老妈不会又强行给我洗澡吧?”
“老妈不会又强行给不困的我讲又臭又长的故事吧?”
在花木兰朴素的观念里,养孩子不是为了玩要他何用?
反正孩子是自己生的,老人家全都靠边站!
木兰公园从小就天资聪慧,颇有穿越者之姿。
杨鸿儒为此没少试探自家儿子。
“天王盖地虎?”
“二营长?”
“今年过节不收礼?”
“宫廷玉液酒?”
看着儿子此次懵逼的眼神,杨鸿儒心中就是一阵遗憾--北魏果然是穿越者荒漠。
大部分穿越者要么去盛世大唐投奔李世民,要么去三国辅佐刘备、曹操、孙权...
不得不说,南北朝时期在历史上的存在感格外的弱。
要不是学个《木兰诗》,没几个人记得这个鲜卑族建立起来的王朝。
甚至大部分学过历史的只记得“南北朝”
仨字,但是却不知道南北朝到底是哪些王朝的合称,更不知道南北朝各自的皇帝都姓啥。
你品,你细品!
北朝以鲜卑族见过,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共五个朝代。
这五个朝代的关系是这样的: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
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
最后北周灭了北齐。
南朝就比较好记忆了,分为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个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