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第六十一章(3/4)
其实她现在可以轻易地向他要求几万两银子,甚至给她父亲求个四品的官位。
这些,朱槙都不会拒绝的,这对他来说只是小事而已。
自然了,元瑾并没有想到这上面去,她坐直了身体,想了想说:“万事都瞒不过先生,我今日来找你,的确是有个事想请教你。”
果然,又是烹茶又是送东西的,必是有事相求。
朱槙笑了笑:“你说吧,但凡我能帮得上忙。”
元瑾问他:“您既是幕僚出身,可知道西宁战役?”
他听到这四个字,眼睛微眯,似乎有些意外:“……你为何问这个?”
元瑾就从袖中拿出一张图展开,以小杯压住了边角,道:“这张是西宁地域的舆图。
我想同您请教,西宁战役当中,靖王采用的是何种战术打法,当时土默特部兵力多于靖王,且实力强横,他是怎么赢的?
我看舆图,却怎么也和书上说的对不上。”
元瑾说完之后,久久没听到他说话。
就问他:“……怎么,您对这个战役不熟?”
“你问这个做什么?”
朱槙却没有回答她,而是又问了一次。
元瑾道:“我自有用处。”
朱槙却看着她很久。
虽然她是一个姑娘家,也不大可能是边疆部族派来的探子。
但是他生性多疑,上次她说到舆图的事,他就有所疑惑,这次她又问道了西宁战役,势必让他更警觉了。
他笑了笑,“但你还是得告诉我才行。”
元瑾只能说:“我弟弟在学兵法,有些实例弄不明白。
先生可不要误会了我,我一个小女子,也不可能拿这个做什么。”
他听了她的解释停顿片刻,若她真的身份有什么不对,上次舆图的事,应该也不会帮他了。
靖王倒也没有继续问。
而是看了眼她的舆图,道:“你稍等。”
随即他站起身,走到书案旁拿了笔墨过来。
以笔蘸墨,在她的舆图上勾画了几笔。
“这几处是错的。”
朱槙的语气和缓而清晰,讲的却是绝对的军事机密,事实上,流传在外的舆图很少有全对的,也怕是被敌方收集利用。
而对他来说,这是再熟悉不过的舆图,他能轻易地看出其中的错误。
“此处的标注这样才对。”
他看到她还在图上写了地势高低的标注,只是有些地方不准确,便又将她图中的错误一一的纠正了过来。
此刻元瑾看着他手底下的笔迹,却有些似曾相识之感,仿佛觉得这样的字迹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感觉一瞬而逝,她并没有抓住。
元瑾凑过来一看,果然他这几笔才是对的。
她抬头,无意地撞到他也看下来,两人对视片刻,他才低声问:“这下看明白了吗?”
“明白了。”
元瑾颔首,她坐了回去。
朱槙笔尖一停,方才她凑得太近,看着她那双纯澈平静的眼眸,竟不知为何有些异样。
他又觉得荒唐,不过是个小姑娘罢了。
朱槙就继续道:“那你跟我说一遍,你是如何看这场战役的。”
元瑾便将自己理解的说了一遍,她本就是极聪慧的人,竟能讲的**不离十。
等说完,元瑾又跟他说:“我还想问问先生,倘若如今我是土默特部的首领,在当时的情景下,我该如何打败靖王呢?”
朱槙听到这里又是一笑。
她若问旁人,旁人还当真无法给她解决这个问题。
“你若是土默特部首领,当时正吹西北风,可以火箭烧靖王的军营,他必无还手之力。”
朱槙喝了口茶道。
元瑾便说:“靖王难道不会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将军营驻扎得更远些么?”
“不会。”
朱槙摇头道,“驻扎得再远一些,就赶不上供给了。
当时宁夏卫已经不能再拖了,他想三日内取胜,所以必须冒险一击。
赌的不过是对方没有足够多的箭簇罢了,毕竟土默特部是蛮荒之地。”
元瑾听了却眉头微皱:“你怎知他想三日内取胜?”
元瑾觉得自己还是极为了解靖王的,毕竟是曾经试图瓦解他数年,虽然并没有成功。
这个男人当真是能隐忍能谋略,不介意用任何方法达到他的目的。
有时候狠起来,又百十倍的胜过别人的凶狠残暴。
朱槙顿了片刻,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只能说:“……我猜的。”
“这如何能做无端猜测。”
元瑾觉得他不太严谨。
朱槙只能笑了笑说:“好吧,你若觉得不好,不要便是了。”
元瑾虽然那般说,却也觉得他说的是可行的。
这幕僚当真是才思敏捷,只做个幕僚却是屈才了。
“罢了,今日谢过陈先生了,时候不早,我该回去了。”
元瑾站起来,又指了指茶叶罐,笑道,“下次来若先生喝完了,我再给您装点来吧。”
“好。”
朱槙笑着看少女纤细的身影走远。
下属走了进来,行礼问道:“殿下,茶叶罐送回来了,可要加上新茶叶?”
“不用。”
朱槙道,“先喝着这个吧。”
等殿下离开后,下属便好奇地打开闻了闻。
这不是……六安瓜片么。
殿下什么时候喜欢喝这样常见的茶了?
一提到俸禄,薛青山没话说了。
他做苑马寺寺丞,一个月才六两银子的俸禄,加上衙门补贴些油米布的,算个七两已经是多了。
家里倒还有五百亩的地,每年能有四五十两银子的收成,这样的收入在几位嫡房面前,非常的捉襟见肘。
元瑾吃着面说:“无妨,我这生辰过不过都行。”
上一次她及笄的时候,宫中大肆操办,各个权贵家里送来的及笄礼中奇珍异宝无数。
她的梳头娘子是已经出嫁的宁德长公主,宴席三日不散,太后又送了她四套宝石翡翠的头面。
但那又如何呢,她还不是被人背叛然后被害死了,现在坐在这里吃面,几两银子的事都要操心。
这些都没有意思,过眼烟云而已。
吃过早饭,薛锦玉上书房读书,元瑾和闻玉去定国公府别院。
今儿不是学绣工,而是学世家中各种走行坐言的规矩。
几位娘子都出身官家,官家的规矩,比起世家的繁多还是不如的。
给她们上课的是老太太贴身的大丫头拂云,她站在几位娘子中间,先把规矩示范了,再一一请娘子们出来跟着做。
这个可以说是元瑾之所长了,当想年她当年在宫里的时候,三个教习嬷嬷围着她教,时时刻刻盯着她的行为举止。
如此一年下来,她行走端坐无不优美,且这种气质,并不是学就能学出来的,是长期印刻在骨子里的。
故即便她不学,也能随意做好。
于是娘子们发现,在绣工上笨拙得可以的四娘子,竟然学这些规矩水到渠成,几乎不必教,居然还让拂云笑着称赞了她一句:“四娘子倒是悟性好。”
卫显兰便哼了一声:“连个针线都学不会,会这些有什么用!”
拂云一听到卫显兰这么说,脸上的笑容不减,却缓缓道:“卫小姐此言差矣,世家同你们官家不一样,倘若我们现在在京城,凭定国公家的身份,每年宴请肯定还要去宫中请安的,宫中最是讲究规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