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五十一章(4/5)
若不是如此,恐怕我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入主东宫了。”
只能暂时对不起姑姑了。
但只要他登大宝,一切……便都由他的心意了。
*** 朱询走了之后,元瑾睡了很久才醒。
屋内烛火跳动。
四周格外寂静。
元瑾揉了揉眉心,竟没察觉自己睡了这么久。
门帘一挑,珍珠同伺候太后的太监刘治进来了。
刘治行了礼说:“县主,您醒了。”
元瑾洗了把脸,这才彻底清醒,看了看周围:“”
姑母可回来了?
怎么这宫中如何安静。”
刘治低声说,“太后仍在乾清宫和皇上商议政事……但方才传来消息,说靖王进入午门后,径直带着人朝着乾清宫去了,奴婢觉得似乎有蹊跷。”
元瑾皱了皱眉。
太后怎么会与皇帝商议到这个时辰,又怎会让靖王闯入?
此事定有古怪!
“你随时注意乾清宫,有异动就来告诉我。”
元瑾吩咐了刘治。
她这心中难免忐忑起来。
她怎么会睡了这么久!
元瑾面色凝重,坐在了太师椅上等着。
另一个宫女则给她端来一碗芝麻汤圆,汤是蜜枣、枸杞炖出来的,香甜可口,让人非常有食欲。
“县主吃些罢,您方才睡着,连晚膳都没吃呢。”
元瑾虽然担心姑母的事,但毕竟也饿了,就吃了两口。
宫婢们见她爱吃,便哄她多吃几个。
元瑾正想说她已经吃不下了,突然腹中剧痛,她脸色苍白,捂着腹部弓起了身,珍珠也吓到了,连忙来扶她:“县主,怎么了?”
“叫……”
元瑾太医二字还没说出口,就觉得一股腥甜涌上了喉咙。
有人毒杀她!
…… 京城大街小巷都传着一桩趣闻,丹阳县主萧元瑾因为吃汤圆被噎死了。
之所以是趣闻,是因为她死得太不体面。
不仅如此,丹阳县主去后一个月,皇太后也因为思念县主过度,薨于寿康宫,西北候家的荣华显贵从此不复存在。
皇帝宣布为太后守国丧一个月,京城人人哗然,太后把持朝政多年,突然病逝,实在是让人不禁深思。
说不是阴谋,恐怕也没有几个人信。
朝堂风云变幻。
因靖王佐政有功,皇上亲政后,几乎将整个西北都赐给了靖王殿下。
同时三殿下朱询也被皇上器重,正式册封为太子。
一个时代的逝去,必然伴随着另一个时代的兴起。
这些人,成了站在权力顶峰的人。
皇太后和丹阳县主,已经成为了很多人都不想提起的往事。
此时,薛府里。
十三岁大的薛四娘子,正咔嚓咔嚓地剪着手里的鞋垫。
一群小娘子围在一起做针线活,其他几个都在说着这桩趣事。
唯独薛四娘子神色漠然,径直地剪着她的鞋垫。
“你们可听说了,那被魏永侯爷拒亲的丹阳县主死了。”
“我听说是被汤圆噎死,多不体面的死法……”
“还不是因为跟着妖后作恶太多,才被菩萨给收了。”
一直没有人注意的薛四娘子突然说:“宫里吃的汤圆,每个只有龙眼大,怎么可能噎死人。
她是被人毒杀的。”
听到她说话,其他几个娘子伸手像赶苍蝇似的挥了挥:“去去,谁让你说话了!
大家都是这么说的,难道还有假不成!”
几个姐妹把做针线的东西收了收,懒得和薛四娘子玩了。
薛四娘子叹了口气,她就是知道啊。
说是借尸还魂了也好,半路投胎了也罢,反正等她睁开眼睛,就已经是这位薛四娘子了。
在她们面前的就是丹阳县主本尊。
讨论她的死法,还不让她插嘴。
她怎么死的,自己还不知道吗。
那小厮一边喘气一边说:“是谁我也不知道,只知是个中年男子,给了我银子……说事成之后,还会给我五十两。”
元瑾听后靠在太师椅上。
这小厮不过是个愚笨蠢货,如此明显的害主,他是签了卖身契的,出了事就算被主人打死,官府都不会追究。
二房自然也不笨,这种事不会自己出面的。
倒是西厢房的动静太大,让崔氏闻讯赶来。
“你这兴师动众地在做什么呢?
我这午饭都没人做了。”
崔氏一脸的不高兴,自从这家中开始选世子后,她觉得就没清净过。
进来看到跪了一地的丫头婆子,更是肝火大作,“你又作什么妖呢?”
元瑾有些头疼,叫人把那蛇尸给了崔氏看,又把来龙去脉讲给了崔氏听。
崔氏顿时被吓住了:“你是说,有人想害闻玉?”
“便是二房的人。”
元瑾颔首,“所以不是我兴师动众大惊小怪,而是差点闹出了人命的事,如何不严查。”
崔氏平时也就是在小事上抖抖威风,遇到这种大事,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问女儿:“既然是这样,那咱们怎么办?
我看不如拿了这蛇尸,抓了这人去你祖母那里,叫她主持个公道!”
元瑾道:“咱们没有证据是二房所为,即便去了祖母那里也没用,她也只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让这种事传出去的。”
崔氏却道:“不管怎么说,总不能憋着不说吧!
今儿个是闻玉,万一明儿个是你,是锦玉呢!”
元瑾好不容易才劝阻了崔氏,这没有证据的事,你若去争,说不定还会被二房反咬一口。
而要是把二房的人都叫过来一一让小厮指认,二房定不会同意,老太太也不会同意的。
这样的家丑,她绝不想外扬。
“自然,也不会轻易放过他就是了。”
元瑾淡淡地道。
“咱们不能说,但是下人们能说,只要不放到明面上来,怎么说都不过分。”
她让崔氏稍安勿躁,随后去找了姜氏。
姜氏听到她说毒蛇的事,也吓了一跳,随后怒火中烧。
“二房也太过歹毒了!
不过是个世子之位罢了,至于下这样的狠手么!”
“正是如此。”
元瑾道,“我是想知道,三伯母既在二房有眼线,可这些眼线,都在谁身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