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七百一十七)挽救不了的失败(2/2)

这些坦克比我们的差,这在最近的战斗中得到证明,德军的撤退路上遍布‘虎’的残骸和其他武器。

新推出的‘虎王’坦克并不能吓倒我们的士兵。

在首次遭遇战中,我们的坦克兵和炮兵证明了我们的武器对德国的所谓秘密武器的绝对优势。

我们勇敢的坦克车组在金永利、吴达的指挥下,各摧毁了一些‘虎王’坦克。

苏联前线的战斗结果显示华军坦克对德国坦克的明显的优势。

我们的‘坦克’有更好的火炮。

更好的地形通过能力和更好的操纵性。”

康斯坦丁?

康斯坦丁诺维奇现在为第聂伯河上索洛维耶沃和拉恰两个渡口的安危忧心忡仲了。

他在指挥所获悉,马利宁上校要他火速回司令部以后,就急不可待地想知道紧急找他的原因,当即打电话给马利宁,从他若断若续、半明语半密语的回答中得知。

华军确实占领了两个渡口。

苏军被逐回第聂伯河西岸。

现在,库罗奇金将军和卢金将军的两个集团军势孤力单,被彻底隔绝,由于没有渡口可供运送弹药和粮食。

即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命运,无法长时间坚持。

罗科索夫斯基坐在敞篷小汽车上,疾驶中感到了清晨的凉意。公路两侧是森林,不时看到没有树木的小块土地上翻动着燕麦和小麦金黄色的麦浪,有的地方还可以看到盛开白花的马铃薯田。令人觉得汽车是在使人心醉的花香中穿行……是啊。战火还没有烧到这个角落……

他想起了亚历山大?伊里奇?利久科夫,就是他带领一支人数不多的队伍抗击华军的进攻,扼守索洛维耶沃渡口。

“全部希望都落在他身上了。”

仿佛又看到了年已半百的利久科夫。

他高额头,过早地秃了顶。

他的眼睛总是眯缝着,和善的脸上有一个肥大的鼻子。

利久科夫生于一个乡村教师的家庭,在戈梅利州的一所中学读完了六年级,19岁参加了红军。

学习,作战,又学习。

毕业于军事学院,留校教战术课。

后来历任营长、团长、坦克旅长、莫斯科步兵第1师师长。

在撤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和保卫古比雪夫的战斗中,就已颇有名气。

他处事老练、机敏,敢打敢拚。

如果说利久科夫守不住渡口,那就说明。

情况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难以挽回了。

由指挥所到集团军群司令部,只有8公里。司令部设在明斯克至莫斯科公路的一侧,在沟壑交错、树木稀少的深谷之中。谷地的斜坡上挖了一些坚固可靠的掩蔽工事。有避弹所,地窖以及隐蔽汽车和马匹的暗堡。有些平地上搭起了帆布帐篷。

他回到司令部。

看了一眼参谋长马利宁上校的地图,就越发感到惊恐不安了。

地图对于军人来说,是一面魔镜,这镜中不仅反映出了此地的居民点、道路、山丘、河流,而且一旦富有经验的参谋军官用红蓝铅笔标上情况,这一地区的种种事态就会一目了然。

罗科索夫斯基更清楚了,华军夺去第聂伯河上的这两个渡口,既意味着苏军在斯摩棱斯克地区的两个集团军难逃覆灭的命运,也意味着华军亚尔采沃和叶尔尼亚两个集团必将汇合成一股突击力量。

中国军事战略家朝思暮想的就是这一着,即造成可能挥兵深入,包围歼灭苏军的必要条件。

“米哈依尔?谢尔盖耶维奇,”罗科索夫斯基对马利宁上校说,“如果我们不能把中国军队逐出索洛维耶沃渡口,那可真是太脓包了。”

罗科索夫斯基拿起桌上的地图,挂在避弹室原木拼成的墙上。这地图四角有环,墙上钉有四个木橛。仅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马利宁上校领导的这个参谋部一切井然有序。

“向铁木辛哥元帅报告过发生的情况了吗?”罗科索夫斯基问马利宁。

米哈依尔?谢尔盖耶维奇低下头,深深地叹叹气,没有抬起眼睛回答:“是他首先告诉了我这个情况。利久科夫设法和他联系上了。我们已同利久科夫失去了联系。”

“挨元帅骂了?”

“没有……申斥了一顿。还问到您。我说,您一定能把敌军逐出亚尔采沃。他说,索罗维耶沃目前是西部战线最紧要的地点。说如果我们打不退敌军,他就要亲自出马,带领战士们冲击。”

ps:【一句话证明你看过四大名着】军师救我,妹妹救我,哥哥救我,悟空救我……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