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一百十一章 冯太后(2/2)

说起来容易,实施很难,王莽的井田制类似均田制,结果是天怒人怨。

首先大户人家占的地,不好去动。

其次是荫户,从户部统计去看,北魏地多人少,实际不然,各大豪门家中养着无数佃农与部曲。

冯太后先用迁往宽乡的政策,挤压出土地空间。

后者更不能动,那个宝刀太子就是这个原因,让国内怨气冲天,使刘裕看到机会,灭国的。

于是她又用三长制度,将荫户从大户人家吸引出来。

均田制她开创先河,弄不好,能导致国家灭亡。然而居然就让她成功实施了。

这使刘仁轨想到了皇帝的一些改革。青海与西域移民中实施了什一税务。这是一种很粗糙的税制,何谓收十取一?良地与劣地收成不一,天气也会造成收成的不一,是移民,若是在全国实施,会是一场灾难。

刘仁轨却能看出来,皇帝做的用意,是为税务从人丁往地亩转移打下一些基础。做得还十分小心翼翼,利用府兵免税役做掩护。府兵都免除了税役,况且那些达官贵人们。不过一旦青海与西域渐渐改良,成为定制,到时候就能作为一个样板。

确实要小心的,无论是谁,就是当年的太宗皇帝,也不敢得罪全国的精英。

当今太后呢?提出了十二言。十二言几乎是在抄袭太宗的《帝范》,了无新意,多是空洞之言。论实用,《帝范》过去了三十多年,都比十二言实用。也就是说,三十多年后,时与时不同,教导子孙如何做皇帝的一顺带说了一些治理国家的时政,都比十二言强。

从这点,当今太后也不及冯太后。

这是刘仁轨反感武则天产生的想法。实际两人能力相当,论魄力与胆识、手腕,冯太后还不及武则天远矣。

继续翻看下去,看冯太后与献文帝如何斗智斗法的。偏巧北魏献文帝与皇帝很相似,自幼就扬名天下,能文能武,甚至后面的字都带一个“弘”。可是看着看着,脸色阴沉下来。合,他又想到北魏另一个皇帝的死因,对管家说道:“你去将刘二胆喊来,替我送一封信到西域,交给皇帝陛下。”

刘二胆是他的家丁,也是他的亲信之一。

说完了,拿起笔,在纸写道:佛狸之死!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