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天平(1/2)
.第四十五章天平
若是没有这几年的磨练,李威很有可能就上当了。
换作普通人此时肯定两种回答,第一个回答,说我有事务安排,敷衍之。
那么裴炎一定就势问下去,你有什么事?
刘仁轨不在,他是首相,这不是内宫事务,有了李绩那句话,内宫事乃是皇帝家事,好搪塞的,宰相有权过问。
李威不如实回答,以后怎么jiāo差?
非是船舶,是民间的jiāo易,那怕卖一万艘船到倭国,裴炎只有干瞪眼的份。
还有许多制式武器,比如制式角弓与各种军弩,撞车、投石机、火yào,甚至还有制式横刀与陌刀,最终还必须要同宰相商议的,这时候撒了谎,未来怎么办?
如实回答,那么李威就等无数大臣弹劾吧。
或者另外一个回答,不用你管,能不能这样说?
不能。
商人乃是这个时代最下溅的一个群体,最著名的一个事例,史上张易之兄弟权倾一时,宴会时请了益州几个商人入席,结果让宋璟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张易之兄弟还不得不认错陪礼。
无论梁金柱披着怎么样的外衣,还是一个商人,所以得到了那么多好处,郑家下嫁一个庶出之nv,改了姓下嫁的,心中依然一个个不服气,亦为此故。
李威是皇帝,天下的表率,若有功,偶尔宴请一回一叙,比如李治宴请邹凤炽,或者赈灾时,长安东宫宴请梁金柱还是可以的,但来往过多,一个堂堂的宰相,怎能不过问?
一个温和的问话,却暗藏了这么多的刀光剑影。
当真裴炎不知道梁金柱与李威在忙碌什么?
所以颇有识人之能的裴行俭对自己家族这个名人,十分反感。然而裴行俭也拿他无可奈何,作为官员,有吏干之才,诸相当中若要排名,郝处俊罢政了,数来数去,只有他为其首,薛元超次之,这才到刘仁轨。论清名,家室四空。论才学,李威刘仁轨皆不及。所言皆是圣人大义,所著皆是君子道德文章。想抓武承嗣的错误,随便着就抓出一大把出来。可想找裴炎的过失,比蜀道还要难。
不过李威也非昔日让他一句话就塞得哑口无言的李威,立即说道:“我有一些安排,关系到军事与经济,裴卿,皆不是你所善长的,事情也没有定落,此事非同小可,等事情有了一些定论,我自当与诸卿协商。”
崔知温低头哑笑。
妙啊,这一句的回答。
裴炎同样语塞,道:“是。”
的确,不但是他,朝堂中若是说经济与军事,真没有几个人能及这个年青的皇帝陛下。而这两条又是当务之急,就是做一些事急从权的事宜,也不算为过。
封了自己的嘴巴,又没有留下把柄。
但也是一个小小的试探,此时,东宫升级,得到的是虚名,是为迎娶郑家nv儿铺路的,然而诸武却同样升级了,升了官升了爵,这却是实打实的好处。太后心里面是想稳住这样的局势,所以裴炎这段时间很老实,是默契的配合。
这一次早朝裴炎与李威的对答,仅是两句,可有心人还是略略注意到了。知道实情能看出来的大臣没有几个,但却传出了许多传言。
却起了好作用。
河边兽生听到许多传言,心中担心。作为倭国派来常驻周边最大国家的使节,此人也不是没有智慧的,相反,智慧十分高。所以一听到郑家的联亲,立即胆子很大的向唐朝皇帝议亲,不指望能成功,争一争。所以一听李威回京,寻找李威,请求帮助。
梁金柱在与他谈,但河边兽生不可能不知道唐朝商人地位的低下,这样的大事情,怎么可能是一个商人做主的。梁金柱在谈,等于是皇帝在谈,这是皇帝怕引起争议。
立即谈判下来,而且结果让李威目瞪口呆。
他低估了倭国的矿产资源,特别是金银的资源。
史上明清以白银为货币单位,主要原因,就是从倭国得到了大量的白银,仅是明末,中国从倭国通过贸易手段,就得到了两亿吨白银,这是以吨作单位的,化成两,会是多少?
将这么多白银砸在唐朝,几百个江南也开发出来了。
虽然现在的倭国勘探、开采、冶炼技术落后,但在倭国也积累了大量的白银,无奈唐朝太强大,倭国文明几乎依附于唐朝存在的,唐朝只用铜币作货币体系,导致了倭国同样以铜币,甚至使用唐朝的铜钱作为货币。银子多,不值钱。这几年有海客过去,也想方设法,将银子的价格压得很低,一两银子在倭国本土只作价两三百文。
这一点河边兽生没有说的,李威也没有想到,所以此次李威同意以金银方式购买唐朝的武器,也颇让倭人动心。不但是银子,李威认为倭国不产金,这想法同样是错误的,倭国也产金。后来马可bo罗将倭国称为黄金之国,正是有许多金银矿藏。
此时倭国也在发生一场脱变。
隋朝时佛教传入倭国,倭国两大势力,苏俄氏支持佛教,物部氏支持传统的神道教,衣折战役,苏俄氏击败物部守屋,占据上风。
(算不算资料?
但这样一写,大约那时代世界所有文明国家的情部,都会在书中出现,是为了做合理党)然后与苏俄氏有姻亲关系的皇族nvxing御食炊屋姬位为推古nv皇。
推古nv皇即位后,立即提名其子圣德太子为摄政,从小培养,这一点颇似史上的没禄氏。
从对待亲人的态度上,也略略胜过武则天一筹。
当然,环境不同,处境不同,造成各自的心态不同。
至少现在武则天对李威并没有动过多少杀机,争的只是权利的分配。
圣德太子即位,为孝德天皇,立即学习隋朝的制度,进行改革。这为倭国进入文明时代打下了基石。天智天皇时,白江口一战,使倭国意识到与中原的差距,再次模仿了唐朝的户籍管理制度,强化了王权。
但几年前,倭国再次出现了一次大的战luàn。
天智天皇有一个胞弟,叫大海人,很有才智,大海人又有一妻子,叫额田王,是一名nv歌伎,长相十分美丽。这个nv人不但美丽,头脑也不简单,后来倭国出征新罗,她还亲自率军渡海作战过的。原来为大海人侧室,生十市皇nv,让天智天皇强行纳入后宫。但大海人一直忍辱负重,小心的协助皇兄处理政务,迅速与天智天皇与权臣中臣镰足成为倭国的三巨头。为了拉拢,天智天皇立大海人为皇太子,将自己四个nv儿又嫁给了他。
所以后来看倭国的*片,有许多片是**,这是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莫要惊奇。
但后来天智天皇又再次反悔了,此次反悔有两个原因,第一晚年天智天皇象李隆基一样,开始堕落,寻欢作乐,但大海人却很有作为,白江口之战败后,他立即在东宫宣读了倭国使上的著名甲子之诏。
这引起了天智的不安与警觉,此一点颇象李治与李威一样。
第二,为了一个nv人。
额田王成为天智的nv人后,与前夫藕断丝连,在狩猎时,大海人情不自禁地向额田王挥袖示爱,额田王立即yin歌一首:紫茜围猎场,君马正徜徉。
岂不虞人睹,君袖乃尔扬。
这么多人看着,你得小心着
但大海人在日思梦想下,没有控制住,居然作歌答道:紫茜同妹yàn,往来围猎场。
何至他人fu,思慕断我肠。
(这两首诗太浅白,老午不解注了)面对如此赤luoluo的眉目传情,生xing机敏的天智不会熟视无睹,“龙颜大怒”
。
不久后,天智在琵琶湖畔高殿大宴群臣,寻欢作乐,对兄长文恬武嬉不满,大海以长枪贯敷板,表示愤怒。
新仇旧恨之下,天智要将大海人推出去斩首。
因为中臣镰足苦苦求情,才没有杀成。
为了维持自己地位,天智又换了一种方式,不仅将自己几个nv儿嫁给大海为妻,又将自己的宠妾,额田王的姐姐嫁给中臣镰足为正室,中臣镰足又将自己爱nv嫁给了大海人为侧室。
暂时维护了倭国的朝廷平安。
不久后,中臣镰足病死,天智兄弟矛盾终于无法调和,开始提拨自己爱子大友皇子上位。
但大友皇子有三个很大的劣势,倭国盛行横向皇室继承传统,先兄弟,后子嗣。
大友亲母是地方豪族,在宫中却仅为采nv,十分卑贱。
三是深宫之中,大友皇子缺乏治国经验。
可是天智却使用了种种手段为儿子强行铺路,先是让儿子为太政大臣,这也是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职称。
又任命大友皇子心腹我赤兄为左大臣,中臣金连为右大臣,苏我果安、巨势比登、纪大人臣为御史大夫。
病危时,天智召大海人进宫,要大海人继承皇位。
这是十分危险的一次宣见。
若是大海人当时答应了,就会立即被处死。
但老谋深算的大海人非但没有答应,反而一再让天智将皇位传位于太后,国政托负给大友皇子,还怕兄长动杀心,请求兄长让他出家为僧。
躲过了一场灾难,依然隐居起来。
如此低调悲情,天智不好办了。可这时幼稚的大友皇子,急不可待,与几名心腹泣血为盟,加快了抢班夺位的步伐。天智弥留之时,苏我赤兄趁机bi宫,迫天智宣大友为皇位继承人。丧事未了,大友皇子立即登基,称弘文天皇。然后准备兵马与粮草,准备一举剿灭大海人。但大友忽视自己身边的一个人,大海人的nv儿十市皇nv为大友的正妻,听到此消息后,立即通知父亲。
大海人立即起兵反抗,这就是倭国历史上有名的壬申之luàn。
不久后,大友兵败,自缢于长等山前。
大海人登基为天武天皇。
在这场闹剧中,两个重要的nvxing人物,下场十分凄惨,额田王年老sè衰,恩爱不在。
十市皇nv虽帮助了父亲,却葬送了丈夫xing命,心里留下永久的创伤,七年后憔悴离世。
但好不容易夺来的江山,大海人十分慎重,也是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即位后,立即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并且仿照唐朝,制造出倭国历史上最早的钱币富本钱。
有作为另一名词,也就是有野心。新罗王金法敏也是一代人杰,这二人对碰后……会很有看头。
听到河边兽生的话后,他也不知道唐朝新皇帝居然挂念着一千多年后的仇恨以及忌惮,认为这是一个大好的时机,立即同意下来。但心中有些疑虑,也就是河边兽生提出的两条,战后利益如何瓜分,以及允许自己对新罗人的征服方式。是一路烧杀过去,还是一路无用的仁爱过去。若是后者,他又不想进攻新罗的。
结果无疑让河边兽生十分高兴。
拿到了这份协议书,李威立即来到上阳宫。
同样也悲催,倭国每一个皇帝登基不容易,他也不容易,眼下想做点实事,必须要父母亲配合。
不仅与父母亲,也将几位宰相喊了过来。
同时,还带了一些小东西进入上阳宫。
协议的事没有说,但几位宰相知道,倭国使者离开洛阳,又回倭国了,大约协商好了。在某些人,比如崔知温心中,十分赞成的,不管倭国与新罗如何,眼下唐朝的事太多了,先得了钱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