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酒后乱。。。。。。(3/5)
&;
&;
&;
&;
突然门外有侍卫求见,却说殷郊殷洪二人,已经半路被人就走,言道就走之人都有大神通,一挥袖子就会风沙漫天,三千军队失散,好不容易才聚齐,回来复命。
&;
&;
&;
&;
纣王的心情越发糟糕,苏妲己眼中闪过一丝狠戾,隐隐有一种忌惮,皱了一下眉头,然后对纣王说道:“大王不必担心,可下发通缉,四海之地都是大王的,还找不出两位叛逆?
现在最主要的是如何安抚八百诸侯之心?
还有如何劝说黄飞虎,还有如何应付闻仲老将军。”
&;
&;
&;
&;
纣王听妲己之言在理,点了点头,正巧这时,八百诸侯的代表四方伯侯联名求见,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侯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正宫皇后身死,非同小可,即便是意思意思,也要问一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
&;
&;
&;
而且皇后乃是姜皇后,东伯侯姜桓楚的亲生女儿,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怎么能就这么算了?
他姜家在八百诸侯中地位显赫,立即联名四大诸侯上京质问。
&;
&;
&;
&;
四大伯侯的封地虽然臣服朝歌,但是在地方的统治很深,即便是为了颜面,也要问上一问,若是纣王应付不好,诸侯四起,顷刻便亡。
&;
&;
&;
&;
而且诸侯这一次上前朝拜,也是为了问一下虚实—— &;
&;
&;
&;
四位伯侯上前,那纣王尽然不问缘由,直接命人拿了姜桓楚,拉出午门,其他三位对视一眼,纣王果然无道。
&;
&;
&;
&;
三位伯侯将自己的奏章呈上,纣王细细查看:“具疏臣鄂崇禹、姬昌、崇侯虎等奏:为正国正法,退佞除奸,洗明沉冤,以匡不替,复立三纲,内剿狐媚事:臣等闻圣王治天下,务勤实政,不事台榭陂池;亲贤远奸,不驰务于游畋,不沉湎于酒,淫荒于色;惟敬修天命,所以天府三事允治,以故尧舜不下阶,垂拱而天下太平,万民乐业。
今陛下承嗣大统以来,未闻美政,日事怠荒,信谗远贤,沉湎酒色。
姜后贤而有礼,并无失德,竟遭惨刑;妲己秽污宫中,反宠以重位。
屈斩太史,有失司天之内监;轻醢大臣,而废国家之股肱;造炮烙,阻忠谏之口;听谗言,杀子无慈。
臣等愿陛下贬费仲、尤浑,惟君子是亲;斩妲己整肃宫闱,庶几天心可回,天下可安。
不然,臣等不知所终矣。
臣等不避斧钺,冒死上言,恳乞天颜,纳臣直谏,速赐施行。
天下幸甚,万民幸甚!
臣不胜战栗待命之至!
谨具疏以闻。”
纣王看了大怒,撕了奏章,然后大喝道:“将此等逆臣推出午门斩首。”
&;
&;
&;
&;
一众武士动手,将三位拉了出去,立刻就要行刑,那费仲,尤浑出列,奏请天子道:“臣启陛下:四臣有罪。
触犯天颜。
罪在不赦;但姜桓楚有弑君之恶,鄂崇禹有叱主之愆,姬昌利口侮君。
崇侯虎随众诬谤。
据臣公议:崇侯虎素怀忠直,出力报国,造摘星楼。
沥胆披肝,起寿仙宫,夙夜尽瘁,曾竭力公家,分毫无过。
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若是不分皂白,玉石俱焚,是有功而与无功同也,人心未必肯服。
愿陛下赦侯虎毫末之生。
以后将功赎今日之罪。”
&;
&;
&;
&;
纣王一听也对,上一次崇侯虎就是杀伤冀州,才夺得苏美人。
顿时言道:“据二卿之言。
昔崇侯虎既有功于社稷,朕当不负前劳。”
&;
&;
&;
&;
说着放了崇侯虎。
那黄飞虎恼怒,这崇侯虎贿赂了费仲、尤浑,特赦了崇侯虎,现在还有三位伯侯,这三位可都是地方关口,将四夷拒之门外,若是四方伯侯出世,那就不是内乱了,而是内忧外患。
&;
&;
&;
&;
说着黄飞虎也是劝谏,“姜桓楚、鄂崇禹皆名重大臣,素无过举;姬昌乃良心君子,善演先天之兵,皆国家梁栋之才。
今一旦无罪而死,何以服天下臣民之心!
况三路诸侯俱带甲数十万,精兵猛将,不谓无人;倘其臣民知其君死非其罪,又何忍其君遭此无辜,倘或机心一骋,恐兵戈扰攘,四方黎庶倒悬。
况闻太师远征北海,今又内起祸胎,国祚何安!
愿陛下怜而赦之。
国家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