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918章 维斯特洛效应2.0(1/2)

4月20日,一大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维斯特洛体系身上。

上午10点钟,两架波音767私人飞机和三架波音747商务客机依次从洛杉矶国际机场起飞。

目标中国北京。

既然事情已经公开,维斯特洛体系也不再掩饰,相关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平台第一时间发表了新闻通稿,北美、亚洲、欧洲各国主要媒体迅速开始跟进。

以西蒙·维斯特洛夫妇为首的维斯特洛体系高管团队将在4月22日和4月23日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同时还有新任美国商务部长米基·坎特为首的政府代表团随行。

媒体第一时间注意到的,还是这次访问的庞大规模。

其中维斯特洛体系核心总计27人,包括西蒙·维斯特洛夫妇、维斯特洛公司总裁詹姆斯·雷布尔德夫妇、伊格瑞特ceo杰夫·贝佐斯、思科ceo约翰·钱伯斯、思科ceo约翰·钱伯斯、威瑞森电信ceo雷蒙德·史密斯、高门影业总裁艾拉·多伊奇曼、阿波罗管理公司ceo利昂·布莱克、列维森集团ceo弗朗西斯·列维森、诺基亚董事长兼ceo约玛·奥利拉等等.

政府团队方面,以商务部长米基·坎特为首,大大小小官员总计19人。

此外,还有围绕核心团队外围的助理、安保、服务等周边成员,总数超过400人。

最后是来自美国各方的报纸、电视、网络等平台媒体记者300余人,除了维斯特洛体系自有平台记者,其他方面都是维斯特洛体系主动邀请。

主要考虑是,如此重要的一次新闻事件,与其让北美媒体自由发挥,不如主动引导。

全部计算下来,访问团队总人数接近800人。

至于外界为何会第一时间注意到这一点,并且引起热议,简单一组对比就足够明了。

从1972年开始,历任美国总统访华,理查德·尼克松的访问团队规模为300人,杰拉尔德·福特为450人,罗纳德·里根为600人,乔治·布什为500人。

或许有人会质疑西蒙·维斯特洛毕竟只是一个商人,怎么能和美国总统相比?

然而,从近期中国方面发表的各种官方声明和中国首都地区为了迎接西蒙·维斯特洛访问而进行的种种准备,可以发现,这个国家完全是在按照国家元首级别的最高规格应对这次访问。

稍微有些见识的人都明白,以维斯特洛体系目前的强大影响力,西蒙·维斯特洛完全当得起这样的接待规格。

毕竟西蒙·维斯特洛目前超过1万亿美元的个人身家,比中国1995年度全年7300亿美元的gdp还高,而整个维斯特洛体系,按照规模体量计算,已经相当于这个世界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经济体。

13个小时之后。

美国西部时间深夜23点,中国当地时间周日下午两点,西蒙·维斯特洛的座机首先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当中国方面的接机画面传来,看到某位中国核心副职高层出席接机仪式,彻底坐实了中国应对维斯特洛这次访问的接待规格。

因为按照外交礼仪,元首级别的接待,比如美国这边,将会由副总统代表总统负责接机,其他国家依例都是如此。

对于西蒙·维斯特洛,中国方面真的给出了这样的规格。

全球范围内,正规一些的媒体是感到震撼,震撼于某个28岁年轻人不知不觉已经所处的高度。

不正经的媒体则是哗然中的一片质疑,西蒙·维斯特洛有何资格如此,难道他才是真正的美国总统吗?

紧接着,正式访问的两天,全球各地聚集在中国首都的超过6000名媒体记者亲自见证了这次访问的盛大规模。

4月22日。

上午,大会堂的欢迎仪式,并举行会谈。

下午,一起参观紫禁城。

晚间,国宴。

4月23日。

上午,签署大规模商务合作协议,涉及地产、科技、金融等方方面面。

下午,政商两界座谈会。

晚间,文艺汇演。

两天时间的紧凑日程持续下来,媒体发现,和接待元首相比,西蒙·维斯特洛的这次访问,整个接待过程中的唯一差异只是没有一起检阅三军仪仗,毕竟这是正规的国与国之间的外交礼节。

然而,除了少数依旧鼓噪的媒体,此时已经没有了多少渲染调侃。

因为。

西蒙·维斯特洛这次访问的影响几乎立竿见影地发生。

维斯特洛效应。

没错,就是过完这些年每次都让日本心惊胆战的维斯特洛效应。

而这次,不仅是日本,整个亚洲除了中国之外的大部分国家都没能逃过。

4月22日,新一周开盘的第一天,进入1996年以来,勉强有些挣脱出去年暴跌泥淖的日本股市,开盘之后急转直下,周一当天最深跌幅一度达到6.

3%,当天收盘时跌幅也高达4.

9%,从16893点回落至16065点。

与此同时,韩国、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股市纷纷暴跌,普遍跌幅都在5%左右,其中韩国股市的跌幅更是高达7.

6%,简直惨不忍睹。

4月23日,伴随着大量紧急发表稳定市场的各类声明,本以为昨日暴跌已经过去的东南亚各国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不只是期待的反弹没有到来,随着维斯特洛体系代表团与中国方面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东南亚各国股市曲线连抬头的倾向都没有,依旧跳水直下。

首先还是体量最大的日本。

周二全天,日经225指数再次暴跌6.

3%,当天收盘时已经回落至15053点,两天时间累计下跌10.

9%,按照目前的势头,再下探哪怕0.

5%,日本股市就将回落到去年年初这个国家连续遭遇阪神大地震和沙林毒气事件后的最黑暗时期,当时日本股市至八十年代冲上15000点之后十年来第一次重新回落到15000点之下。

很多人都以为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然而,只是两天时间,日经225指数就已经徘徊在15000点门槛附近。

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同样没能逃过,周二全天,中国之外的亚洲其他国家股市凭借跌幅超过了7%,比周一还要惨淡。

与亚洲其他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无疑是已经逐渐完善起来的中国股市。

两天时间,中国上证指数累计暴涨了13.

6%,从周一开盘时的765点上涨至869点。

同样,北美方面,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双双再创新高,道琼斯指数连续两天累计涨幅3.

7%,从6139点上涨至6365点。

纳斯达克指数双日涨幅也达到4.

3%,从3416点上涨至3562点。

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震荡,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仔细分析,一切又是那么顺理成章。

事情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之后,首先是日本,借助朝鲜战争的际遇和美国的刻意扶植,依靠大批量的战争订单迅速恢复经济。

然后,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出于拉拢围堵的需要,东南亚各国又受到了美国和日本的大量经济援助,经济高速发展,先后出现了亚洲四小龙和亚洲四小虎等地区性经济巨头。

这一切,直到九十年代。

准确来说是1992年。

在此之前,中国的开放政策一直处在摇摆状态,虽然经济快速复苏,海外资本对中国的营商环境一直顾虑重重。

而积弱已然太久的中国,想要发展,又必须需要大量外资的帮助,因此才出现了九十年代开始对外资的各种失去原则地迁就。

再然后,1992年彻底定下基调,1994年,中国《公司法》、《劳动法》、《知识产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规颁布,又宣告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元年,各方资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再次的提升。

不过,长久以来积累的负面影响,终究不可能立刻消弭。

原时空中,吸引外资积极投资中国也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直到千禧年之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才算进入另外一个阶段。

这一次,西蒙对中国的访问,以及维斯特洛体系公开与中国方面签署的大量合作协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直接化解了国际资本对投资中国的顾虑。

维斯特洛体系十年时间的迅速崛起,足以担起这样的保票。

抛开了政治层面的顾虑,再看中国,10亿人口,世界第一大人口国家,幅员辽阔,无论是人力还是自然资源都相当丰富。

经济处在高速上升期,各行各业都充满了际遇,标准的蓝海市场,而且还对外资有着诸多优惠政策。

这样的一个国家,当然可以毫不犹豫地投资。

资本同样是有限的。

以中国的庞大体量,当大量本来意图投资亚洲的资本开始涌入,首当其冲地就是亚洲其他国家。

经济发达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等,不仅会在投资方面在中国国内遭遇欧美资本的竞争,包括这些国家的出口商品,也会在中国遭遇更多欧美强势企业的竞争。

平均经济水准强于中国的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产业比重很大的中低端制造业,必然会受到成本相对更低的中国冲击,因为丧失竞争力而陷入衰退。

于是,随着西蒙·维斯特洛对中国的访问,资本市场给出了最直接的反馈。

原时空中,亚洲其他各国的发展也基本遵循这种趋势。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或许有着国内经济政策失当的内因,但又何尝不是因为中国崛起而被夺走国运的缘故。

至于东南亚国家,更是在亚洲经济危机后再加上中国崛起,基本失去了国际上的存在感。

西蒙对中国的这次访问,只是将未来一些年的趋势直接催化。

因此造成了这些国家股票市场的全线下跌。

两天时间的正式访问结束,西蒙直接消失在公众视野。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