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六四零章 封王(2/3)

以致于,最后只有这三四个头脑不够灵活的家伙跳出来。

其实,他们几个跳出来,也是想着李世民、李元吉和李元霸他们这一干李家子女会不会站出来反对。

毕竟分封了这四个王位,对李世民他们这些李家子女的影响挺大。

如果李世民他们也反对,他们的劝谏也算是为李世民他们着想,说不定就被看上了,那好处是大大的有啊!

“还有没有其他理由反对封王的?”

沈大人正想回答,却觉得不对,这声音貌似不是正前方的李渊发出来的,回头一看却是李建成从大殿之外走进来了。

“太子殿下,微臣以为…”

“你以为什么?”

李建成瞥了他一眼,继续向自己的wèizhi走去,“分封他们为王,是本太子向父皇提的建议,你是觉得本太子的提议不对,还是对本太子不满?”

虽然李建成的话很轻柔,沈大人的背后却是冷汗直冒。

李建成曾经在大殿上的行为,他们可都是记得一清二楚。

现在知道是李建成的提议,他们哪敢还有什么意见?

要怪也只能怪他们自己,对江湖上的事不qingchu,就敢跳出来说三道四,没看到那么多的大臣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么!

“这种小事以后就不要浪费父皇的时间,父皇每天都要处理那么多事,要是都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还如何治理好我大唐!”

“是,是,微臣知错!”

沈大人态度立马变的恭顺,李建成说什么就是什么,惹谁都不要惹李建成,这是大家的共识。

人家身为太子,对多出几个王位都没说什么,他们劝谏的大臣尽一份心就是了,没必要把命都搭上了。

“既然众爱卿没有异议,那么寇仲徐子陵便为我大唐镇东王,伏骞为我大唐镇西王,宋缺为我大唐镇南王,跋锋寒为我大唐镇北王。

望几位爱卿不负太子厚望,戮力共创我大唐盛世!”

“多谢陛下厚恩!”

不得不说,这李建成一出场效果就是不一样,原本反对的人立马就没声音了。

“众位爱卿,可还有事启奏!”

李建成站出,朗声说到:“启禀父皇,儿臣有事要说,是关于我大唐在接下去一段时间的战略问题。”

“哦,那就说出来让众位爱卿参详一番!”

出征的事做完都已经说过,不过这父子两倒是能演戏,此刻表现的就跟第一次听到一样。

那神情,那动作,那语言真是入木三分。

至少做完也在场的寇仲、徐子陵五人他们就不能表现的这么淡定自然。

“高丽、百济、新罗等地自古便是我华夏土地,奈何因种种原因从我华夏分裂出去,身为炎黄子孙,每每思及此处,儿臣都痛心疾首,茶饭不思…”

听着李建成的话,大殿上的众人都是嘴角狂抽,这丫的还真敢说。

痛心疾首,茶饭不思,早朝的时候人都上哪去了?

要是真有这丫说的这么悲愤,能不能不要等日上三竿了才来上朝?

当然,大臣们心中腹诽。

却是不敢说出来。

一些头脑机灵的大臣却是若有所思,从分封寇仲、徐子陵五人为王,再到李建成这要出兵高丽的趋势来看,似乎早已经有了定计。

如今在大殿之上说出来,只不过是走走形式,他们相信就算没有大臣同意,李建成和李渊这两个大唐头等人物也会出兵。

“前隋杨广,横征暴敛,三次出兵高丽,虽然其行暴戾。

却是为收复我华夏土地而劳心。

高丽言行甚为嚣张。

斩我华夏子民头颅,并且不顾道义曝尸于荒野之上…综上情况,儿臣请求父皇准许儿臣出兵高丽,扬我大唐神威!”

李建成一脸慨然。

观其神情似乎对高丽的所作所为极其不满。

当然。

这里面有一点是装出来的。

但是大部分却是李建成真的对高丽不满。

秦时,嬴政派大将蒙恬攻打高丽,慑于秦兵之威。

高丽王向嬴政投降,并且以其女嫁给嬴政表示和亲。

然而,当陈胜吴广起义之时,高丽王见华夏动乱,再次脱离华夏,并且开始吞并周遭小国,企图与华夏对抗。

三国时期,辽东郡被好战的地方土豪控制。

高丽主动与刚刚成立的曹魏联盟攻打辽东郡。

曹魏攻下辽东后,高丽终止了与曹魏的合作并发兵袭击了辽东西部。

公元二四四年曹魏反击,摧毁了丸都城。

高丽东川王逃到沃沮。

曹魏摧毁了丸都城后以为高丽灭亡了,所以很快就撤离了。

不过仅仅七十年,高丽就重建了丸都城,并开始袭击辽东,乐浪和玄菟。

随着高丽对辽东半岛的挺进,三一三年,高丽美川王吞并原汉四郡的最后一郡,乐浪郡。

高丽从东北地区进入并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大部地区。

开始与形成现代韩国的主体古代韩国国家百济与新罗处于jiliè的军事对峙之中。

朝鲜人称这一段历史时期为朝鲜历史上的“三国时代”



但是,这“三国”

最初只是互相没有民族认同感的几个大型部落国家,与华夏三国时期的三国都是从统一的汉朝分裂出来,人民也具有同一民族感的情形完全不同。

直到杨广三次出征高丽,这个具有小强jingshén的国家都没有被灭亡,始终屹立在朝鲜半岛之上。

而现在,李建成决定亲自出征,势必要将高丽完全收复。

“陛下,太子殿下,无端开启两国交战,有违我华夏仁义道德,微臣以为此举不可行。”

李建成说了半天之后,终于还是有人跳出来反对李建成出征高丽的行为。

李建成眼光扫去,此人乃是孔颖达之侄,孔仁迪。

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对于战争的行为自然是反对。

虽然孔颖达之前被李建成给气吐血了,而且李建成狠辣的手段也让大臣们恐惧。

但是身为孔氏子孙,孔仁迪还是站出来劝阻。

至于李渊和李建成接不接受,他就不能控制了。

他只是尽一名孔氏子孙和一名儒家学者的本分。

“孔大人所言不错,既然如此本太子就给高丽王一个机会。

只要他们肯向我大唐称臣纳贡,并且赔偿损失,本太子就不出兵了。”

“咦!”

大殿上的众人都好奇了,李建成什么时候这么好说话了?

而且出兵高丽也是李建成自己说的,现在怎么被人进谏一番就改变主意了,难道李建成转性了?

“当然,若是高丽王执迷不悟,就别怪本太子不留情面了。”

听到李建成这句话,众人才反应,感情李建成之前那句话不过是好听的话而已。

高丽王打退了杨广的三次征讨,让他称臣纳贡,并且赔偿损失,这是有可能的事么?

显然不可能,那李建成最后还是要出兵。

“太子所言不差,礼部尚书将太子的要求告知于高丽王,若是不遵从,到时太子再出兵便是。”

“微臣遵旨!”

想到能够出征高丽,一干武将俱都是兴奋不已。

身为武将,驰骋于沙场之上才是他们的宿命,至于是否符合仁义道德,跟他们没有多大关系,反正那些文人政客会想办法找出开战的理由。

“至于此次出征高丽的将领,儿臣尚在思考之中,等何日思考完毕,再告知父皇。”

听到李建成这句话,大臣们都无语了。

感情你连出征的将领名单都已经筹备了,看来出征高丽的决心很强烈啊。

大臣们估计,就算高丽王到时候同意李建成的这些要求,估计李建成也会找借口出征。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