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帮我追女(1/2)
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帮我追女 什么?
凯特要和威廉王子分手?
——这对林风一家子来说,可都是一个惊天消息。
之前威廉王子和凯特关系不是挺好的么,俩人一起看雅典奥运,这次又一起来观赏自己的收徒大礼。
关系不是挺好的么?
怎么突然的就要分手了?
林风想不通,他是怎么也想不通为何威廉王子和凯特会突然分手!
“威廉,你们怎么了?”
林风很是诧异问。
在林风眼中,威廉王子和凯特是很般配的一对。
一个出身显赫,生来就是万众瞩目的王子,另一个虽然出身寒门,但是却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一朵百合花。
这俩人在一起,用中国古话来说,那就是神仙眷侣。
结果现在这对神仙眷侣要分手,这就让林风不理解了。
威廉王子是深爱着凯特的,这点林风是肯定看的出来的。
而凯特对威廉王子的情谊,就林风来看,那也是相当深厚的。
如此相爱的俩人,为何会分手?
“唉,林,这点都是我不好。
我还是低估了王室对凯特所带来的压力。
我原以为我能够保护好凯特,但是我发现,我错了。”
威廉王子无比沮丧的说。
林风闻言,顿时明白过来。
显然,无论是威廉王子,还是凯特都低估了社会舆论对俩人爱情的影响力。
或许在俩人眼中,恋爱就是一件很简单的是,只要你爱我,我也爱你,那一切就ok,就没有问题了。
但实际上呢,恋爱绝不仅仅是你爱我,我爱你就行的。
例如父母同意不同意,朋友们之间是否赞同,等等。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都不算太大的阻力,一直到结婚,才会成为真正需要考虑的课题。
但是对于威廉王子和凯特来说,他们的恋爱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全英国的注意力。
尤其这几次威廉王子和凯特如此高调的出现,肯定会惹来全英媒体的热切关注。
林风可以想象的到,英国那些疯狂的媒体会对凯特刨根问祖,其一举一动都会立刻成为全英关注的焦点。
这对于出身寒门的凯特来说,无疑是极为不适应,甚至无法适应的。
你想啊,当你谈个朋友后,出门倒垃圾都有人拍照监视,上街买瓶水都有人写成文章发布出来时,你会受得了么?
林风如今都受不了(当然,林风受不了,林风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让那些记者不敢乱写),凯特如何受得了。
虽然有些人喜欢这种每天在荧光灯下的生活,但是凯特显然不是这种女孩。
不然也不会成为圣安德鲁斯大学有史以来最低调的校花了。
不过林风还是奇怪一点,为何俩人会在中国闹分手,这有点不合常理。
在中国,俩人可没有在英国那么受人关注。
在中国,最受关注的是林风,林风由于自己如今的权势和财富,以及向来不拘一格的言论,早就成为中国(甚至世界)最受关注的名人。
威廉王子和凯特在中国,是无法抢走林风的风头的。
既然如此,俩人为何分手?
“唉,林,告诉你实话,这次其实是我和凯特来中国进行沟通,谈判的。
但是结果,显然不尽如人意,我们之间无法达成沟通。
凯特她可以忍受自己身边每天有几十名狗仔队跟踪,但是她无法容忍家人也受到这样的窥视。
唉...”
威廉王子无奈的叹息。
林风摇摇头。
凯特之言也不是没有道理。
当初威廉王子追求杰西卡,而杰西卡拒绝其追求,也是因为担忧英国王室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试问,连杰西卡这个好莱坞明星都无法接受英国王室所带来的巨大舆论压力,凯特这样一个普通人以及其家庭又如何能够适应。
“林,帮帮我,告诉我怎样才能挽回凯特的心!”
威廉王子恳求说。
林风无语。
自己又不是爱情专家,如何能够解决这件事。
“林,你这次一定要帮我。
你可不要说不行,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威廉王子却仿佛抓到最后一根稻草,恳求说。
林风深吸一口气。
威廉王子出身高贵,这一生,或许都没有如此这般求过人。
他这个拜托,自己无法拒绝。
古语云,为兄弟两肋插刀。
现在还不用林风两肋插刀,只要帮助其重新追回女友,这个难度虽然大,但不试试怎么行呢!
“行,威廉,你的忙我帮了。”
林风承诺说。
威廉闻言顿时大喜。
有林风帮忙,他就放心了。
“林,你准备怎么做?”
威廉王子迫切问。
林风耸耸肩。
“威廉,所谓女人心,海底针...”
林风本想引用一下中国古语,但是这句话一说出来,身边顿时传来一阵哼声。
显然,艾薇儿,李智友等人听了不爽。
不过也是,当着女人面,说女人不是,那不是找难受么。
“呃,所谓女人的心事,男人不要猜...”
林风话音未落,又是一阵哼声。
威廉王子也是大汗。
向林风投去一个兄弟保重的眼神。
“我的意思是,只有女人才最了解女人。”
林风瞪了一眼艾薇儿等人。
艾薇儿,李智友等人点点头,这话才像话。
“说吧,现在该如何追回凯特?”
林风望着艾薇儿等人。
“这还不简单,威廉,现在凯特之所以离开你,说要分手,就是因为没有安全感,觉得和你在一起很危险,明天没有保障。
如果你想要追回凯特,很简单,求婚。
用求婚来证明你对凯特的爱,证明你对你们俩人爱情的坚贞不渝!”
艾薇儿说。
“不错,威廉,最好还是要用那种很隆重,很盛大的求婚仪式去感动凯特。
要知道,以你的身份,你越是高调的求婚,越能证明你对凯特的爱。”
杰西卡-阿尔巴说。
威廉王子若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