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大明第一条水泥路建成(2/2)
只要姚广孝愿意支持,可以说此事就成了大半。
而剩下的大半,则在他儿子这个监国太孙,以及户部和工部上面了。
朱瞻基就不用说了,在朱高炽看来,他这个儿子虽然有时候坑爹归坑爹,但是一些大是大非上,还是看的十分明白的。
自然会选择支持他,而工部的周忱更是自己儿子的人。
唯一让他拿不定的则是只有户部的夏原吉了。
没办法这个大明的老北鼻,向来都是以抠门闻名大明朝堂的。
更不要说是让他出钱修路了。
不过现在户部不缺钱,加上修建一条水泥路,迁都以后节省的钱粮,也是在给户部节省,如此一来让夏原吉支持,也是合情合理。
姚广孝听到朱高炽的话,下意识的点了点头就道:
“坚如磐石!”
他的回答很简单,但是朱高炽闻言却笑了。
另一边,周忱这里也带着几个工部和户部的官员走了过来。
这是朱瞻基规定好的流程,工部验收,户部清账。
周忱请示了一下朱瞻基,随着朱瞻基点头。
工部这里很快就见有人驱使着一辆马车缓缓走了过来。
这辆马车并不是特制的马车,是工部从码头哪里弄来的一辆普通的运货马车。
马车上空空如也,事先并没有装载货物,而随着验收开始,工部的官员这才开始组织一些民夫,当着众人的面开始往马车上装载一些石头。
这些石头也不是直接装载,每个石头装车前都是进行了一次称量,有工部的官员负责记录,当石头装载道一定的数量后,立即有人叫停:
“第一次验收,石料五百斤,车重五百一十七斤,马匹一千三百斤,车夫一百四十一斤,合计两千四百五十八斤。”
有工部的官员报出重量。
周忱这边闻言,立即就喊道:
“验收!”
随着命令落下,有工部的官员立即开始拿来了一柱早就准备好用来计算时间的檀香。
马车缓缓拉动到水泥路上面,并没有急着开始运行,而是有工部的官员立即就开始上前检查。
随着检查,一道汇报的声音也响了起来:
“路面如常,无下陷,无破碎,可以运送!”
“开始运送!”
一道道流程下来,檀香立既被人点燃,而马车也在车夫的驱赶下立即开始运动起来。
水泥路的好处这个时候也明显的体现了出来。
相比柔软的泥路,又或者是砖石铺垫的路面,水泥路的表面无疑要更加坚硬。
如此一来,原本马车启动时也就是最废力的时候,往往马车都需要进行一番蓄力后才能缓缓拉动马车,但是此时却可以肉眼可见的发现,用来拉车的马匹只是微微用力,马车就被立即拉动了起来。
而随着马车启动,剩下的更是轻松,除开马匹本身,一千多斤的重量便被轻松拉动,而且速度还越来越快。
时间不长,便已经消失在众人视线当中。
“区别有多大?”
朱瞻基看到马车消失后,就看向一旁的周忱问道。
周忱闻言立即道:“按照殿下的交代测量数据,泥路上,如果路面干燥,马车被拉动起来大概需要五到七个呼吸,砖石路差不多,但是如果路面被水浸泡过后,泥土变得松软,时间则更久,泥土越是松软,损耗时间越久,甚至需要有人推送,方可正常启动,但是也不排除车轮再次陷入泥泞当中,而水泥路则无此担忧,雨水对其影响不大,启动时间大约需要两至三个呼吸即可。”
朱瞻基点了点头,这和他想的大差不差。
水泥路的好处,其实除了和砖石相比不会出现部分地方下陷,需要经常进行修理的麻烦外,
最大的好处无疑就是,在雨水天气,相比泥土路时不时就会出现一些泥泞的地方,阻碍马车前进,水泥路却不会受到丝毫影响。
要知道这个时代,其实大多数的道路都是泥土路,也就是在应天这个大明的都城这里,才会在城外也铺上砖石。
要是换个地方根本不会如此奢侈。
这样一来,问题其实也就来了,泥土路,一到雨雪天,基本上压根都是无法通行的,如果雨下的太大,甚至还要经过许多日的晾晒,才能通行。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人很少选择远行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太慢。
道路也是主要因素,一但碰上下雨天,哪怕就是乘坐马车,都容易被困住,一但被困住,便不是短时间能立即就能通行的。
万一是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吃喝都会是个大问题。
------题外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