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九章 大地主种田记(2/2)

正如两人所说的那样,当赵王等一众王卿权贵来到左小右的庄园,在大棚里称了一下土豆和地瓜的亩产量之后,所有人的眼珠子都掉下来了。

一分地土豆产量720斤。

一分地地瓜产量930斤。

一亩=十分地,换算成亩产量,土豆是7200斤,地瓜是9300斤。

而这个时代的粮食亩产多少斤?

有关战国前期粮食亩产的典型资料,主要有以下几条: (1)《汉书·食货志》载李悝这言:“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一石半。”

这是指亩产粟1.

5石。

(2)《管子·轻重甲》说:“一农之事,终岁耕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二十锺。”

这是说亩产粟0.

2锺,1锺等于10釜,1釜也就是1石。

因此,0.

2锺也就是亩产粟2石。

(3)《管子·轻重乙》河:“河淤诸侯,亩锺之国也”



这就是说,经过淤灌的肥沃土壤,产量较高,亩产1锺,即亩产10石。

五倍于《管子·轻重甲》之数。

(4)《史记·河渠书》说:“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西。”

漳水溉邺后,亩产多少?

《论衡·率性篇》说:“魏之行田百亩,邺独二百,西门豹灌以漳水,则亩收一锺。”

亩产1锺,也是10石。

(5)《史记·河渠书》说:秦开郑国渠,“灌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锺”



也是亩产10石。

上述五条材料中的前两条,说的是一般情况,所谓“百亩”

,是方百步为亩的周亩。

战国时1周亩折合今市亩为0.

328市亩。

班固所说的“石”

,应当是汉大石,1石合0.

333市石,折成今量,1市亩产粟1.

524市石,1市石粟重135市斤,即当时亩产粟205.

8市斤。

在这个时代,粟的产量只有二百斤出头,其他农作物也不会差多少,但左小右的土豆和地瓜,竟然种出了7200斤和9300斤的亩产量,一口气把粮食产量提升了三四十倍。

赵王激动地全身发抖……(未完待续。

)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