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943 合作机会(1/2)

今天第一更,求推荐,求订阅!

“我不确定你是否对中国电影有兴趣……”

马丁斯科西斯斟酌着说到,埃文贝尔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听到这句话,反应却各不相同。

(_《《》》) 埃文贝尔微微张了张嘴,心中的想法再清晰不过了:果然是“无间行者”

啊!

的确,从时间上来说,“飞行家”

之后的确就是“无间行者”

了,而且也是马丁斯科西斯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第二次合作。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却是笑着说到,“埃文对中国电影肯定比你我都了解,他中文的流利程度绝对可以称得上专业级别。

“ 马丁斯科西斯的表情有些诧异,“中文可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了,那些方块字真让人头疼,没有想到埃文居然能够有专业程度?”

埃文贝尔对此也只能微笑地装大尾巴狼了,对于别人来说中文的确十分十分困难,但对于他来说,这叫做与生俱来。

“这次的剧本就是改编自香港的一部电影,叫做‘无间道’,不知道你是否看过。”

马丁斯科西斯又把话题拉回到了剧本上来,“由威廉莫纳汉改编之后,现在名字暂定为‘无间行者’。”

埃文贝尔觉得翻译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在香港原版的英文名字直译的话应该是“地狱轶事”

,这与“无间道”

的名字是十分相符合的。

因为“无间道”

这个名字本来就是来源于佛经,无间是八大地狱之中最痛苦的一个,进入无间地狱是没有轮回的,只有永远受苦。

而电影之中的两位主角都在寻求着轮回。

所以,电影名字也透露着一股禅意,那么翻译做英文的“(直译为:地狱轶事)”

,也就是突出了电影的佛经意思,显现出东方文化的深意。

而在美国版本中,电影的英文原名是“”

,按照字面直译的话那应该是“死者”

的意思,如果引申一下。

从词根“depart”

来理解,又有离开、背弃、离弃、放弃的意思,那么电影名字又可以理解为背叛者、离开者、间者。

而如果对于威廉莫纳汉的剧本有深入阅读的话,就可以感觉到。

(_《《》》)虽然故事是“无间道”

的故事,但是核心思想已经变换了。

“无间道”

的核心思想是一种禅意,人在无间地狱里所承受的无穷苦痛,隐藏着东方的宿命论;在美国版的故事里,强调的却是一个美国式的编剧。

人,一旦被迫与他熟悉的生活剥离,就注定了悲惨的结束。

相对应的,美国的“无间行者”

这个故事。

着重点不是“无间道”

里那种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而是人性中最坚强、最不可战胜的那一面。

从这个角度来说。

“无间行者”

这个名字应该译作“行者”

,这也把香港版本和美国版本核心立意的不同。

鲜明地区分了开来。

“无间道”

和“无间行者”

这两部电影的名字本身,就显示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让人可以感受出,同一个故事,站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去看,却可以看到完全不同的世界。

埃文贝尔两世为人,两部电影都在他的脑海中有着鲜明的印象。

为什么“无间道”

能够成为华语电影中的经典佳作,即使在十年之后依旧让人铭记,但是“无间行者”

在美国的影响却十分有限,就算拿了奥斯卡小金人,也依旧没有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

当然,如果要深入分析,原因会有很多很多,但埃文贝尔觉得,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马丁斯科西斯没有了年轻时候的锐气,同时为了讨好奥斯卡,又刻意迎合学院派的口味,这使得“无间行者”

的整个故事挖掘得不够深,对角色、对故事脉络、对主题,都不够深刻。

出色,但是距离经典还有很大的距离。

在十年之后,人们提起马丁斯科西斯,会想到“出租车司机”

,会想到“好家伙”

,但是却很少人会提起“无间行者”

,这就是原因。

现在埃文贝尔也是一名导演了,那么如果换成他站在“无间行者”

的导演位置上,他又会如何拍呢?

埃文贝尔只是略微想了想,他本身就是学心理的,而且骨子里灵魂里就是中国人,所以对于角色本身的挖掘应该会更加重视一些,但是埃文贝尔也必须承认,他在人物关系的处理、故事节奏的掌握上,距离马丁斯科西斯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一座威尼斯银狮奖并不能证明什么,埃文贝尔知道,如果让他来拍摄“无间行者”

,那估计就会是一场灾难。

马丁斯科西斯看到埃文贝尔点头表示了确认,确认他的确是看过“无间道”

的,马丁斯科西斯再介绍起剧情的时候,就简单了许多。

“无间行者”

的故事是发生在波士顿南部的,黑帮老大弗兰克卡斯特罗雄霸一方,老谋深算的他决定培养年仅十四的科林,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与此同时,生于街区的少年比利,希望靠自己的努力来摆脱贫困的生活。

科林和比利都考上了警校,成为了州警察局的警察。

科林迅速在警局立功,升职成为了特别调查组的警司;而一心想成为好警察的比利却被选为了卧底,被安排进入弗兰克卡斯特罗的黑帮之中执行任务。

在警局与卡斯特罗的黑帮对峙中,一系列行动都失败了,这也让双方都意识到,自己内部有奸细,于是警方与黑帮在互相争斗中,也展开了内部清洗活动。

这对于科林和比利来说,都是饱受煎熬的一条道路。

这个故事里的科林,对应的就是“无间道”

中刘德华饰演的刘建明;比利则是对应梁朝伟饰演的陈永仁,都是充满挑战的角色。

其实严格来说,香港版的“无间道”

里,最主要的几个角色都对演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刘德华、梁朝伟、曾志伟、黄秋生四大影帝齐聚一起飚戏,也让电影成品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埃文贝尔搜索了一下上一辈子关于“无间行者”

的记忆,在演员阵容上也毫不逊色,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马特达蒙、杰森尼克尔森、马克沃尔伯格等人的加盟,让电影充满无数的看点。

但是马丁斯科西斯对于角色的雕琢还是不够,最终主演们都没有能够拿下相关的表演奖项,好像只有马克沃尔伯格一个人以男配角的身份,获得了不俗的赞赏。

“怎么样,你对这部电影感兴趣吗?”

马丁斯科西斯简单叙述完毕之后,微笑地询问到。

埃文贝尔想都没有想,直接就点了点头,“当然。”

选择一部电影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剧本,角色,导演。

“无间行者”

这部作品也许在成品上没有达到马丁斯科西斯的巅峰,而埃文贝尔对作品的评价也就是七分左右,但是这毫不影响他愿意接下这个剧本,无论是为了“无间行者”

这个剧本,还是为了和马丁斯科西斯合作,都是值得的。

马丁斯科西斯倒没有料到埃文贝尔如此干脆利落,他之前其实是有邀请过布拉德皮特的,“无间道”

的改编版权就是布拉德皮特购买下来的,而且布拉德皮特也挂名电影的制片人,但是布拉德皮特却拒绝了邀请,并没有出演这部电影的意思。

在此之前,马丁斯科西斯一直都听说埃文贝尔对剧本是十分挑剔的,而且拒绝剧本都十分干脆利落,听说上次环球影业投资两亿的作品“金刚”

被埃文贝尔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把环球影业气得够呛。

今天,马丁斯科西斯却没有想到,埃文贝尔答应得如此爽快,着实意外。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